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脾虛的表現癥狀你都知道了嗎?飲食養生四原則

脾虛的表現癥狀你都知道了嗎?飲食養生四原則

脾虛,這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往往會有許多人會出現脾虛的狀況。如果出現了脾虛,那麼身體也會相對應的出現一些癥狀,提示你身體已經出問題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

脾虛的癥狀

雖然說,脾虛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卻還是有許多人事不知道脾虛的表現癥狀的。因此,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了解。

1、肥胖或者消瘦

脾豬肌肉,應該當脾虛的時候,人會出現全身乏力的情況,並且汗多、氣短。另外會出現眼皮沉重或者是抬不起來的情況,且下肢容易水腫。

身體太瘦,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難以吸收。而肥胖是因為脾虛生濕,濕氣難以運化,淤積在體內。脾濕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2、便秘或者大便稀溏

從消化道上來講,脾虛導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無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脾虛一般會大便溏稀,不過也可能會出現大便乾結、便秘,因為脾虛會導致腸胃缺少動力。

3、咳嗽出痰,舌苔淡紅色

胃部隱隱作痛時總有脹悶感,一咳嗽就出痰,胸部像堵著什麼東西似的不舒服,舌苔呈現淡紅色。

這種癥狀屬於脾虛挾濕型脾胃疾病,平時不注意保暖,加上缺少運動和心情不佳等情況,就容易出現上述癥狀。

4、白帶過多或者過少

女性因為婦科炎症,也往往會引起脾虛濕重。白帶過多、月經量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是脾虛引起的。月經量過少是因為脾虛引起的氣血不足,子宮內膜生長太薄;月經量過多是因為脾虛不能固攝經血。

5、流口水也因脾虛

脾虛的人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癥狀,另外會感到頭蒙,睡眠質量差。很多人睡覺會流口水,這和脾虛也有關係。中醫認為,涎(口水)為脾之液,正常情況下不會外溢,當脾虛不能收攝津液時,才會出現睡覺流口水的現象。

6、胃部不規律脹痛

一連黑白顛倒地「奮戰」了一個多月,總算能喘口氣時,卻突然連著腹瀉起來,身體疲憊得沒有力氣,胃部不規律地一陣陣脹痛,還總是噁心想吐。

這種癥狀屬寒濕困脾型脾胃疾病繁重的工作壓力使人體的氣機運行受阻,影響到脾胃,導致中氣不足,出現精力不支,食後腹部脹滿;另外,好吃辛辣,往往也會引起內熱,加重其體內的濕氣。

7、頭昏腦漲的癥狀

一覺醒來,突然感到頭昏腦脹,身體發熱,胃腹部冷痛、脹氣,還伴有噁心想嘔吐的感覺。

這種癥狀大多屬於脾濕外感型脾胃疾病。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風等辛散祛風和胃的良品,一同服用。

飲食養生四原則

一是平衡膳食,全面營養。

二要飲食有節,按時適量。

三要食之所宜,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四要食無所犯,注意禁忌。

食之所宜 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因時制宜

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飲食養生當適應四季變化。體質盛壯之人宜春多食酸,夏多食苦,秋多食辛,冬多食咸,調以滑甘之味。體質偏虛之人宜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季少甘增咸。

春季飲食方法:春季陽氣生髮、生機盎然,但也是各種病菌繁殖、復甦的季節,疾病容易流行,此時應結合平衡、合理的飲食,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預防疾病發生。

春季飲食應該多甘少酸,就是春天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物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中醫里的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甘味食物首推大棗和山藥,其他還有大米、小米、糯米、扁豆、黃豆、菠菜、胡蘿蔔、土豆、南瓜、香菇、桂圓等,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另外,不宜多吃黃瓜、冬瓜、綠豆等寒性食品,避免阻礙春天體內陽氣的生髮。可多吃大蔥、生薑、大蒜等溫性食物,達到春天「養陽」的目的。

夏季飲食方法:炎熱夏天容易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導致乏力倦怠、胃脘不適的癥狀,有些人還極易出現胃腸道疾患。所以夏天更應注意飲食,遵循食療原則。

在夏季飲食上,重點除了清熱消暑外,還要注意不要損傷了脾肺之氣。因此,夏天天氣熱,人們卻不可多食苦味的食物,以免傷及人體的陽氣;二是苦味入心,可使本來就當令的心氣偏亢。故夏天人們要多吃點辛味的食物,有助於補益肺氣,使肺氣平和,並且可增加食慾。酷暑盛夏,出汗很多,常感口渴,可適當喝些冷飲,幫助體內散發熱量,補充水分、鹽類和維生素,如西瓜、綠豆湯、赤小豆湯等,皆有良好的清暑解渴之功,但忌過多生食瓜果等。

秋季飲食方法 :秋季氣候開始轉涼,飲食應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

飲食上,首先應少辛增酸,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其次,飲食既要營養滋補,又要易於消化吸收,可選擇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如梨、柑橘、香蕉、冬瓜、藕、銀耳、海帶、菌類、紫菜、蜂蜜、杏仁等;另外,中醫養生提倡秋季早晨多喝粥,比如甘蔗粥、玉竹粥、黃精粥等,對人體健康有益。同時,換季時是人體抵抗力最弱的時候,此時還應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物。

冬季飲食養生:冬季草木凋零,冷凍蟲伏,陽氣潛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有利於人體營養物質的吸收與儲藏。

冬季飲食宜溫熱,原則上應減咸增苦,即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腎主咸,心主苦,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而且,冬季人們食慾增強,食物容易吸收,是食補的最好機會。食補配膳可選擇溫補的食物和動物性的補品,如狗肉、牛肉、龜肉、鴨肉、鵝肉、黃豆、蠶豆、刀豆、淡菜、胡蘿蔔、蔥、蒜、椒、韭菜、芥菜、油菜、香菜、核桃、栗子、白薯、桂圓等。

因人制宜

由於年齡、性別的原因,每個人具有不同的體質特點,處於不同的生理階段,在做到全面、平衡膳食的基礎上,還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使飲食結構科學合理。

嬰幼兒飲食原則:0~6個月純母乳餵養,寧飢勿飽。母體選擇高蛋白質、高熱量及含豐富維生素、無機鹽的食品,六個月以後宜陳米稀粥,十月以後漸與稀粥爛飯。

兒童飲食原則:三餐定時定量,保證吃好早餐,避免盲目節食。注意脾胃強健,避免妨礙脾胃消化的食物,可以多選用雞蛋、豬瘦肉、豬骨、雞內金、谷芽、麥芽、山藥、山楂等。每天進行充足的戶外運動,飲食量不能過多,「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青壯年飲食原則:注重營養,不能過飢過飽,避免醉以入房,宜選用養心安神類或者補腎養心類食物。

孕婦飲食原則:膳食清淡、適口,少食多餐、不可過食生冷、油膩之品,保證攝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並補充葉酸,戒煙、禁酒,適當多吃魚、肉、蛋、雞、鴨、新鮮蔬菜、水果。妊娠後期,孕婦易產生氣滯現象,故應少食脹氣和澀腸類食物,如紅薯、芋頭等。

老年人飲食原則:飲食有節,切忌暴飲暴食,食物要粗細搭配、鬆軟、易於消化吸收,飲食宜軟勿硬、冷熱相宜,飲食速度宜慢勿快,適當多吃魚、肉、蛋、雞、鴨、新鮮蔬菜、水果,飲食宜清淡。

因地制宜

人體因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差異而形成生理的改變,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氣候的不同,選用適宜的食物。潮濕之地,易於濕困脾虛,飲食多調以辛辣之品,高原風燥之地,易於傷肺,飲食當多食新鮮蔬菜及潤燥之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12星座拍拖時脾氣最好,最注重時間觀念,體育項目,海洋生物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