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這場關乎民族存亡的生死角力中,他是英雄還是罪人?

在這場關乎民族存亡的生死角力中,他是英雄還是罪人?

來源:軲轆島(ID:guludao)

作者:月島主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林則徐正式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全國禁煙行動。抵達廣州那一天,在九響禮炮的轟鳴聲下,林則徐題下了一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他明白,這場禁煙行動,將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必須銷煙的戰爭。

事情要從大清的經濟體制說起。

閉關鎖國的清朝一直堅持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漸漸落後於世界發展大潮。而西方等資本主國家已基本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大大提升,其中尤其以英國處於領先地位,國內市場已經飽和,亟需開拓海外新市場,而龐大的中國市場,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但由於清朝最高的統治者們對與外國通商是非常不感冒的,比如乾隆皇帝就認為咱中國啥也不缺,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倒也是一個只用國產貨的好領導。因此從乾隆時期開始就只開放了廣州一處通商口岸,而且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這使得生產力落後的中國反而在與英國的貿易中處於出超地位。

這個出超也就是指貿易順差了,簡而言之就是商品出口總額高於商品進口總額。一方面英國貨物出口中國比較困難,而此起彼伏的是中國茶葉還有瓷器什麼的在歐洲地區那都是爆款。這真是把英國人氣炸了,他們想著究竟該如何逆轉貿易中的逆差呢?這個時候鴉片出現了。

這個咱們有一說一,鴉片並不是英國專門想到用來種族滅絕中國的毒品。鴉片最早在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傳到了中國,而且一直以來是作藥用,有安神麻醉等功效。英國人自己也常用,並不是違禁品。

而鴉片卻在中國成為了讓人上癮到欲罷不能的毒品則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其實你要看到鴉片的樣子,一塊黑色膏狀物,味道還很難聞,噁心得很,要不是生病了你還真不想碰這東西。

但就是在咱們中國,自從荷蘭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以後。不知道哪個不長眼的發明了把鴉片混進煙草里一起吸,頓時感到飄飄欲仙。這一下可就完了,一傳十十傳百,到了清朝中葉抽鴉片竟已成了流行,鴉片從藥品變成了毒品,中國誕生了大量癮君子。

要說到為什麼鴉片偏偏就在中國毒性大發,瘋狂地擴散,說起來也是痛心疾首,這個鴉片先是在社會上層的圈子流行起來的。自詡天朝上國的大清,實際上外強中乾,統治腐朽。高官富商們精神空虛,整天無所事事,鴉片便乘虛而入。成了他們附庸風雅,甚至是社交的一種手段,就連道光皇帝也曾沾上毒癮。

到後來由於追隨上流社會的慣性,吸食鴉片也開始傳到下層人民中。尤其是滿清的軍隊,清政府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一直以來對軍人的待遇都是不錯的,畢竟要統領這麼一個龐大國家。但隨著清政府統治的日益腐朽,對於軍隊紀律的管理也開始鬆散,軍心渙散,鴉片一來直接完蛋,成了不堪一擊的「鴉片軍」。

總而言之,鴉片開始在中國風靡,在1835年前後,我國吸食鴉片的人已高達200萬了,跟現在的智能手機差不多。大街小巷遍布各種煙館,哪都能看見頹廢地躺著,吸食鴉片,醉生夢死的中國人。

至於吸食鴉片成癮對人身心造成的危害,清朝時期俞蛟《夢廠雜著》詳細記錄了毒癮發作過程:「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為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lei)奄奄若病夫初起。」東亞病夫這個恥辱的帽子也從此扣在了中國人的頭上。

英國人嗅到了這個機會,自然不會同情中國人的遭遇,他們開始大量向中國傾銷走私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一舉由貿易逆差地位變為貿易順差。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陷入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

而林則徐早在道光三年就任江蘇巡撫之時,就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為了整頓社會風氣開展禁煙活動,頗有成效,被江蘇人民稱頌為「林青天」。

而就在道光皇帝對於是否禁煙猶豫不絕時,林則徐站了出來。朝堂之上林則徐經過與弛煙派和滿州貴族等人的激烈辯駁之後,成功說服了道光皇帝。這君臣連著談了八天,制定了詳細的禁煙計劃,這場關乎民族存亡的生死角力拉開了序幕。

初到廣州,洋商和當地官員以為這又只是一次光打雷不下雨的走過場,還妄想著用賄賂解決問題。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林則徐是玩真的,視金錢如糞土,直接限令所有煙商三日內交出鴉片,並保證永不再販。

可三日過後,主動交出鴉片的人寥寥無幾。煙販洋商們堅信官商勾結這麼多年立下的潛規則,他林則徐不敢打破。

但林則徐再度放話:「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林則徐知道想要得到當地官僚胥吏富商大賈的幫助很難,他決意另闢蹊徑,發動了大批知識分子。召集廣州三大書院的學生,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考試「至於考題則都是鴉片集散地煙販姓名及對禁煙看法等等。眾知識分子對鴉片早已深惡痛絕,紛紛洋洋洒洒寫滿試卷,林則徐不費吹灰之力,摸清了煙商的底細。

面對大勢已去的狀況,煙商決定服軟同意交煙,但他們依然玩了心眼,只交出連零頭都不到的一千零三十七箱鴉片。這使林則徐怒不可遏,派兵包圍了廣州十三行,遷出所有華人,並斷絕通信,斷水斷糧,對外國洋商下了最後通牒。

最終林則徐在於英方商務總監義律經過多次交涉之後,義律最終決定決定服從林則徐的指令,交出了所有鴉片。

當時繳獲的鴉片多達兩萬餘箱,為了以防運輸途中再生變故,林則徐請示道光皇帝後決定於虎門銷煙。

林則徐曾經使用過「煙土拌桐油焚毀法」銷毀鴉片,但這種做法會使一些殘餘鴉片膏滲透到土地里去,一些喪心病狂之徒連土都一塊給你挖了。為了徹底銷毀鴉片,林則徐準備使用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

這第二種辦法步驟有點複雜,島主不贅述了,總之可以看得出林則徐的數理化學得非常不錯。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及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總計銷毀了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鴉片,數量之巨,令人咋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銷煙是全開放的,除了損失最為慘重的英國人沒來,還有許多外國人前來觀看。林則徐親自監督指揮,一箱箱鴉片在銷毀過程中粉碎成了渣滓,滾滾濃煙中,夾雜著人們群情激昂的歡呼聲。

關於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課本上都學過,就不多說了。而也因此事為導火線所爆發的鴉片戰爭,卻使虎門銷煙一事充滿了爭議,林則徐也背上」誤國「之罵名,因此遭受流放之苦。就連現在有些觀點都對林則徐是否應該銷煙提出了質疑。

誠然,林則徐在處理禁煙事件與之後和英方爆發的一系列的摩擦中手段與態度確實有過於強硬之嫌。但林則徐從來都不是狂熱的好戰分子,也從未主動挑起過戰爭,只能說他並不懼怕戰爭。這不是他個人的問題,當時整個中國都還不知道自己已遠遠落後於世界潮流,連英國都不敢相信中國這麼弱,英國議會也是通過多次激烈爭辯才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了戰爭手段。

戰爭輸得一塌糊塗,這實力不如人,無話可說。但歸結于禁煙卻是可笑至極。」落後就要挨打「這個我們認,但禁煙就要挨打,不好意思,沒聽說過。就算這次縱容了不法外商,也換不來列強的同情,而是變本加厲的侵略。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近百年的屈辱歷史,但同時也喚醒了渾渾噩噩的中國人。正如在戰爭失敗之後,林則徐痛定思痛,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人一般,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覺醒,走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

這條再度崛起之路雖艱險外分,可能直到現在還沒有走完,但心中有了信念,便有了無窮的動力。

最後送上林則徐的千古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島主微信,歡迎添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軲轆島 的精彩文章:

島主說書—烽火戲諸侯

TAG:軲轆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