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謊言之一 明亡之後無華夏

大謊言之一 明亡之後無華夏

現今,人們常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每每想到陸秀夫身背宋帝跳海自盡,二十萬大宋軍民也投海以死殉節的畫面,總是讓人感到無比悲壯,常常讓人將近潸然淚下。

道之不存久矣,自宋亡後很難看到道義的存在,民族氣節靡盡。至今也沒有相關部門或重要人物舉行重大活動,以紀念和緬懷這樣不屈的民族精神。 相反,二戰的日軍的衝鋒精神和寧死不降,反倒擁有濃濃的古典中國的精神和氣節。而日本人對於他們的這種精神卻是年年祭奠。

及至明季,神州陸沉的故事再度重演。但這次滿清和之前的蒙元大不相同,統治時間近300年。為什麼相比蒙元的不足百年,清朝卻有近300年的壽命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滿清並未改變華夏文明,而是繼承和發展了華夏文明。所謂的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謊言。

一說起滿清,大多數人就會認為剃髮易服後,中華已非中華。誠然,漢服比馬褂好看、驚艷。但華夏文明的核心不在於服裝,而在於文化。首先,中國社會是個傳統的儒家社會。讀孔子的書,寫方方正正的漢字。雖然滿清曾一度想換掉全國的文字,但結果反倒他們學習了漢字,隨了漢人。再看看清朝的皇帝們接受的是什麼教育?清朝皇室從小就要早起上課,學習仍然是前朝皇帝所讀的四書五經及中國其它傳統文化書籍。清朝的皇帝們對中華文明的熱愛和推崇,相比漢人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雍正的角色扮演

從雍正的角色扮演可以看出他對傳統的田園生活,有一種對詩情畫意的嚮往。這也必然是受代古人田園詩風的影響,使得這在雍正的腦海里成為美好的想像。

蓋章達人乾隆

而雍正的兒子乾隆更是一名超級文藝青年,同是更是一名瘋狂的蓋章達人。乾隆對書畫的酷愛,並非因為它們值錢,而是源於一名文藝青年對大師藝術成果的極度欣賞。每一次欣賞字畫後,乾隆心裡彷彿有所悟,彷彿讀懂了字畫所表達的意境,彷彿是在與歷朝名人在對話。「我已讀懂你了」,作為寥寥無幾的神會者之一,乾隆自豪的心情油然而生。一種對傑作的領悟,一種對自己水平之高的慶幸,乾隆帝興奮地蓋下了印章。

彈幕始祖乾隆的無數個贊

亂蓋章是不對的,作為彈幕始祖的乾隆在字畫上留下許多個點贊。但這每一種感嘆,都說明乾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極度喜愛,同時也證明了雖然他在血統上是滿人,但在精神上卻是個漢族文人。乾隆在位時,也主持編修了《四庫全書》,也可見他對傳統文化的推崇。也許有人會拿文字獄說事,只能說隨著文化的傳播速度加快,敢與統治者搞對抗所受的待遇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哪怕是在號稱文明的21世紀。

清朝在文化上也其實並沒有比明朝差,《紅樓夢》不就是那個時代的作品么?還有《儒林外史》、《老殘遊記》、《官場現形記》、《曾國藩家書》等書。《紅樓夢》的文學造詣就不用說了,而《官場現形記》其內容之刻骨更是曠古絕今。《曾國藩家書》的作者更是一代宗師,至今清後一百多年的這個時代,也再也沒有出現可以曾國藩相提並論的大儒。

以上種種皆可以說明明亡之後,只是服飾衣冠變了而已,本質上仍是華夏文明在繼續。華夏文明的繼承不是以血統論,而是以文化論。「赤髯碧眼老鮮卑」,歷史上有許多民族融入了漢族,融入了中國。說中國話,保持中國社會原來的儒家體制。就算是現在一個歐洲人到了中國,跟中國人有相同的生活方式,說中國話,接受中國文化,都可視作中國人。如果說滿清是華夏文明的繼續,那什麼才是華夏文明的真滅亡呢?

帖木兒

明成祖時,來自中東的帖木兒準備了百萬之多的穆斯林大軍準備征服中國。如果帖木兒沒有死在半路上,以其橫掃西亞的實力來看,不排除他有成功的可能。假如帖木兒真的征服了明朝,那才是徹底的明亡之後無華夏。中國人民必然都將穿成帖木兒的模樣。同時,歷代名著將會從國人文化學習中刪除,取而代之的是去誦經。既不拜孔子,更不讀論語,甚至文字都被帖木兒改成阿拉伯文。不拜祖宗,而是向中東朝拜,也再看不見我們的茅台了。

若如此,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就確確實實無華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宇文 的精彩文章:

TAG:超級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