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流口水,到底哪出毛病?這有一招,精巧實用
本文理論依據:《本草正》
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個生活中的小小尷尬——總流口水。
總流口水,這樣的現象,在老人或者孩子的身上,都可以看到。相對而言,老年人口水長流,務必要考慮到腦血管病變的問題。如果排除了這一點,那麼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要考慮脾腎陽虛這個問題。
原來,中醫認為,我們的脾主肌肉。它開竅於口。當人脾的功能正常的事後,我們口腔肌肉收攝津液的能力就強大,不會讓口水流出來。如果脾的功能弱,就勢必會影響口腔肌肉的力量,造成收攝失職,口水就一點一點流出來了。
所以我們說,脾虛,是造成口水長流的重要原因。在這裡,以脾陽虛尤為常見。同時,由於腎陽對脾陽有著溫煦和支持的作用,而且脾陽虧虛者,往往有腎陽虛的問題,所以歷代醫家,都將脾腎放在一起說,這就是「脾腎陽虛」。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溫補脾腎陽虛的方法,來改善總流口水的問題。怎麼做呢?我們用肉桂。方法如下——
準備肉桂100克,取之研為細末,裝入瓶子裡面密封備用。每次取葯末10克,用醋調和成糊狀小餅,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外敷在雙側湧泉穴,最後膠布固定。第二天早上取下來。
這個辦法源於哪裡呢?當然不是我們胡編亂造了。它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刊發於《中醫雜誌》上。《中醫雜誌》是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主辦的國家級中醫藥學術期刊。此法的刊出,足見其可信性和實用性。據報道,此法治療6例,聯用3到5次,病症基本解除。
這裡面的肉桂,性味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功在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此物外敷湧泉穴,可以通過腎經給葯,令火熱、元陽之性直入脾腎,起到溫補脾腎之陽的作用。脾腎陽虛得以改善,脾氣為之一振,就可以緩解流口水的現象了。
此法,簡單、有效、安全,因此值得一試。但是,我們必須辯證準確,確定自己是脾腎陽虛,才能應用。陰虛火旺之人,絕對不能用。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