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冰花男孩」想看城裡孩子上學,但有些事他不知道

「冰花男孩」想看城裡孩子上學,但有些事他不知道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劉成良】

雲南昭通那名頭頂風霜上學的小男孩無意間走紅了,「留守兒童」、「貧困山區」等標籤,小男孩執著的夢想、漫長的上學道路……這些或許能讓人潸然淚下,而深度貧困區教育的痛點卻遠遠不止這些。當城市的學區房價格一路暴漲時,當城市的父母在猶豫著如何為孩子報培訓班時,深度貧困區的教育狀況與城市之間的這種反差,卻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

「冰花男孩」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當下政府轟轟烈烈推動的精準扶貧運動就是為了解決中國城鄉差距過大的問題,但是當前的運動過於集中對誰是貧困戶的評判以及貧困戶收入的精細算計,卻很難從實際上來解決城鄉教育差距擴大化的問題。

既有的教育政策對農民子女上學有非常多的優惠,精準扶貧政策也非常關注因學致貧。但是焦點在於,當前農村教育所面臨的真正問題並不是上不起學的問題,而是城鄉教育差距不斷擴大化的問題,是深度貧困區農民教育觀念薄弱的問題,是農村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難以獲得有效引導的問題。這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社會責任的問題,也有農民的觀念問題,還有教育體制的改革問題。

筆者在全國一些農村地區調研發現,國家在農村教育中投入的大量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雖然國家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給予了大量的優惠政策,農民子女上學可以說不僅不用拿錢,還能夠額外獲得很多方面的補貼,對於貧困家庭的子女來講,獲得的各項政策優惠就更多了。但是,筆者發現了兩類現象值得重視:

一是農民寧可讀高價的私立學校,也不願意讀免費的公立學校

在一些農村地區,農民寧可把子女送到收高價學費的私立學校,也不願意將子女送到免費的中小學去讀書,造成公辦中小學的學生嚴重流失,教育資源浪費嚴重。私立學校的發展本是無可厚非,但是在盈利目標的驅動之下,私立學校和國家不斷進行投入的公立學校相比,更容易佔據主動地位。一方面,它利用比較好的區位優勢,能較快地整合集中教師、資金等各方面的資源,以提高教學質量等手段來吸引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它也在逐漸掏空公辦學校,使農民和公辦小學處於被動的地位。尤其是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的社會大趨勢之下,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來,農民不得不多花一些錢送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國家對公辦學校資源的投入也會逐漸閑置。

一方面是私立學校搶奪或者吸引生源、師資等,自身發展不斷壯大,另一方面是公立學校損失生源和優秀教師,在並校中不斷萎縮。農民不得不加大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孩子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一些私立學校為了擴大盈利,盲目地擴張學校招生規模,而其相應的師資、教室、宿舍等難以跟上,不僅使學校的教育質量大打折扣,同時也給學生的生活、成長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而這些又缺乏相應的政策和制度的規範和監管。

過早的地離開家庭、進入封閉化的校園環境後,孩子的身心發展在缺乏父母這一家庭教育環節的引導和幫助下,如何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就成為了一個難題。同時他們上學、放學的路上,或者是校車接送的路上,學生的安全又靠誰來保障?當前不斷湧現出的校車事故不正是這個原因嗎?難道僅靠政府不斷地強調注意校車安全問題、加大處罰力度、制定校車標準就能減少事故嗎?如果抓不到根本,僅僅靠隔靴搔癢之策,起到的作用真的是杯水車薪。

二是「讀書無用論」在鄉村社會蔓延,農村學生缺乏有效的引導

當下的農村教育現狀對於農民來講,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策略:家長非常重視教育的話,就會想方設法把子女送到教育質量高的學校去,因此就有了上文講述的私立學校的發展空間。而有的地區農民對於子女的教育不重視,就用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讀不讀書是子女的事情,家長只要責任盡到了就行,而在父母外出打工的背景下,子女的教育就幾乎成了一種完全自由的狀態。缺乏有效的引導,農村的很多孩子更容易在現代社會的種種誘惑中迷失自我。

在西南深度貧困區M縣調研時,當地農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成年人中90%以上的都是小學文化,而且這個小學還不一定讀完。而在未成年學生中,多數正在重複著父輩的軌跡。筆者在工作日上午十點多到A農戶家調研時,農戶14歲的兒子仍然躺在床上玩遊戲……當地外出打工的人很少,農民大都依靠農牧業生活,即便是年輕人也多數閑在家裡,很少出去打工,而手機遊戲成為了他們打發時間最好的選擇。

A的兒子在玩《王者榮耀》

調研中遇到的聚精會神玩《王者榮耀》的小學生

在西南深度貧困區W縣調研時,很多農民感慨,「在農村社會,被手機廢掉的孩子有一大批。」農民的無奈在於孩子對遊戲的熱愛,讓家長和老師到了無法管束的地步。由於這些深度貧困區山高路遠,像「冰花男孩」那樣跑一個小時去上學的不在少數,因此多數學生選擇平時住校。有的學生會偷偷地把手機帶到學校去玩,有的雖然沒有手機,但是學校周邊的商店竟然會賒賬給這些學生買手機。

村民Z發現有段時間13歲的兒子成績下降很多,竟然降到了年級一百多名。原來是班級第六,在年級250多人中排到40多名。他意外發現兒子竟然拿著手機在玩遊戲,追問之下才知道他是從學校門口的商店裡賒來的一部兩三百元的智能手機。

知道這個消息後,他很氣憤,覺得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手機影響學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店家絲毫不考慮小孩的經濟能力,大膽把手機賣給小孩實在是很荒唐。萬一小孩子還不上錢,又不敢給家裡說,肯定就會走上歪門邪道。

而學校周邊的這些商店向學生提供賒賬買手機的服務,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多數學生都背著父母和老師在那裡拿到手機;儘管學校已經通過在宿舍不設置充電插口等形式來防止學校玩遊戲,但是這些商店還向學生提供充電服務,充一次電兩元錢;這些學生晚上在宿舍玩遊戲的時候,還會專門派一個人去盯梢,以防老師的突然檢查。

總之,遊戲給農村教育帶來的問題已經到了防不勝防的地步。久而久之,農村的很多中小學生對於讀書沒有了任何興趣,反而對於遊戲世界、對於外出打工賺錢自由支配自由消費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和嚮往,然而這些思想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造成農村學生的實際輟學比例偏高。

遊戲社會、消費社會的巨大魔力,使得這些正處於成長期而又缺乏有效引導的學生很難抵抗得住這種誘惑。儘管遊戲公司在輿論的壓力下,出台了一些措施,事實上,這些措施在農村地區根本沒有任何用處。一方面,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多數還在外面打工,如何監督子女合理的玩遊戲?另一方面,這些學生拿到父母的身份證註冊賬號,哄騙家裡的錢去買手機,誰又管的了呢?

所謂的電競發展,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更是一個美麗的謊言,或許真有那麼一兩個人最終站到了世界電競的舞台上,但是因為遊戲而耽誤學業、最後墮入貧困陷阱的學生誰真正的會去關心呢!

這其中的原因,恐怕不能簡簡單單的歸因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缺位,社會也有相當大的責任。事實上,當前農村教育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教育體制的不順暢恐怕脫不了干係,調研中接觸到的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對此深以為然。

當前的教育制度和政策對於農村來講意味著什麼?

在談教育體制的問題之前,還是先分享筆者調研中接觸的兩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可以讓大家感受一下當前的城鄉教育差距有多大!

第一組是筆者在Q縣調研時全縣2016年的小考語文成績,見下表:

事實上,數學成績更加慘不忍睹。要知道,Q縣僅僅是西部地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城鄉之間的差距已然如此之大,那麼Q縣的農村教育和中部地區、東部地區相比,其差距難以想像。筆者和Q縣教育局的一個官員關於當前的教育問題聊得非常投機,他還向筆者展示了另外一組比較敏感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到2017年,全縣輟學的初中生有639人,其中男生466人,女生173人,輟學學生主要集中在農村,實際數量還要更多。

第二組數據是:B縣某城郊中學,2016年對剛升入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進行的學業水平測試——初一學生共有303人,語文和數學加起來超過120分的僅有39人,這意味著語文和數學都及格的還遠遠達不到39人。這個中學還地處城郊,基本上算是除了城區中學以外最好的中學了,其他鄉鎮的成績可想而知了。類似的數據還有很多,很多更加觸目驚心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那麼,為何說當前的城鄉教育差距擴大化的問題,教育體制和教育政策脫不了干係呢?這些年來,很多教育政策都是圍繞著「減負」「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等口號,這些口號聽起來的確很好,也很在理,但是對農村教育來講,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就是一顆漂亮的毒蘑菇。

小學下午三四點放學後,農村的學生該做什麼?

教育部門三令五申,要給學生減負,學校不得拖堂、不得違規補課,那麼小學下午三四點鐘放學之後,該怎麼辦?

對於城市的學生來講,當然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可以去快快樂樂的學習,當然也少不了學生會抱怨負擔過重。儘管很多城市人對於小學放學過早等存在很多抱怨,但是最起碼還有比較多的替代性選擇,有家長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

下午四點放學,結伴回家的學生

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講,這麼早放學,恐怕只能去蹦蹦跳跳的玩耍了。沒有那麼多補習班、也缺少父母及時有效的陪伴,除了玩耍,還能做什麼呢?在很多80後的回憶中,他們過去放學後,雖然也沒有補習班,但是老師可以把學生留下來做作業,可以讓學生放學背不完書不回家,可以在周六周末給學生義務補課,或許那個時候對此都有抱怨,但至少是幸運的。

這些做法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想都不要想。老師佔用課外時間給學生補課,屬於違規行為,老師更不能在課外辦補習班,一旦有舉報,學校和老師還要受到懲罰。不僅如此,如果因為老師拖堂導致放學時間延遲,學生要是在放學路上出了安全問題,學校和老師也要吃不了兜著走。

對於學生過多的保護措施成為了一層厚厚的鎧甲,隔離了傷害,但也隔離了成長。

這些僅僅是教育政策中問題的一角,那麼當前的教育體制問題,更讓農村的學校和老師感到無奈。國家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本質上是要減輕國民教育負擔,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但是,在農村教育中卻出現了一些相反的效果。義務教育意味著接受中小學教育既是未成年學生的一項權利,也是一項義務。因此,學校不能開除學生,也不能讓學生留級,財政會根據學生的教育年限給予固定的撥款。

在農村的教育現狀中,卻出現了很多讓教師感到無奈的地方:一方面,有的學生成績實在是差,家長希望學生能夠留級,鞏固基礎知識,但是政策堅決不允許,哪怕是自費也不行;另一方面,有的學生實在是調皮搗蛋,老師又絲毫沒有管理辦法,過去打罵一下,或者以留級、開除等名義威脅一下,學生還會老實一些,但是現在政策嚴格限定了教師不許體罰學生,過去能夠採用的一些手段也被完全限定死,對於老師來講,就真的是沒有辦法了。

更重要的是,在義務教育、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等政策方針的指導下,要淡化學生的成績排名,並且小學階段的成績和升學沒有任何關聯,有沒有成績都可以升入初中,誰叫是義務教育呢?那麼誰還來在乎這些成績呢,誰還來在乎學生學到了什麼知識呢?農村的學生因為沒有那麼多課外的補習班可以上,也沒有老師能夠隨時補課,很多學生也實在是缺乏家長的及時指導,教育政策又在淡化這些成績排名,那麼農村的學生該拿什麼和城市比呢?

對於學生的各項權利保護已經成為了阻礙學生進步的枷鎖,學生打不得、罵不得,不能留級,不能補課,不能開除,一些非常差甚至是禍害教育秩序而自願輟學的學生,因為教育部門非常重視輟學率這個指標,老師還要求著他們去讀書。家長、社會輿論、以及教育部門動不動就將板子打在老師身上,老師出於自保,能不管就不管,反正不出事就行。

事實上,農村真的不比城市,既有的很多所謂的先進教育理念的實現基礎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全方位的環境保障,但是對於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來講,這些顯然這些條件都不具備。

過去,農村的孩子可以依靠苦讀書、學校加班加點的給學生開小灶,升學淘汰、成績排名雖然看起來殘酷一些,但是最起碼在這條道路上,農村的孩子和學校可以通過勤奮來獲得進步和成長,以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但是現在政策的硬約束又徹底將農村教育中一些可以變通的做法限定死,那麼就只能越來越差了。在基層從事教育的很多中小學老師都在感慨,現在各方面條件都好了,但是農村教育卻反而不如過去了,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管理學生越來越難。

教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重要的是人力資本的提升,所謂的人力資本提升,非常核心的在於學生能夠在學校的教育中逐漸學會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的規則,如何與師長與社會交往,如何用一種較為科學的眼光來規劃自我的發展方向,如何遵守規則並且接收必要的社會規訓。而不是像當前這樣,隨波逐流,在無規則中肆意成長。一旦學生失去了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機會,那麼他在社會中將被迫接受現實的慘痛教訓,並且這種教訓往往更為殘酷。教育的政策和環境給學生成長中包裹上一層厚厚的鎧甲,雖然出發點是為了避免其受到傷害,但是與此同時這層鎧甲也成為了阻礙學生進步的隔離層。

城鄉教育差距擴大化的問題既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階段性矛盾,優秀人才向城市集中,城鄉差距擴大化是不爭的現實,單靠鞭策農村教育來獨攬狂瀾顯然也不現實。社會和政策部門應該充分認識到,當前農村教育的矛盾真的不再是上不起學的問題了,而是教育政策如何能夠接地氣的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的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本周財經:新「知識變現」?直播答題瘋狂燒錢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