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怕膝蓋疼小腿粗 跑步該用什麼腳步姿態?

怕膝蓋疼小腿粗 跑步該用什麼腳步姿態?

由於三種跑步技術中足部率先觸地的部位不同,因此在動力鏈上產生三個不同的運動軸,分別是後部跑中的足跟軸(Heel Rocker),中足跑中的踝關節軸(Ankle Rocker)以及前足跑中的前掌軸(Forefoot Rocker)。

長跑時,到底應該是前腳掌先落地,還是腳後跟先落地?哪種步態更好?這個問題是很多人問起的。

長跑時80%的人都是腳後跟先著地。但是,在世界大賽中,60%的優秀長跑運動員都是前腳掌或者中腳掌著地。

前中後落地示意圖

三種跑步技術的肌肉活動和關節壓力不同

1.後足跑:

此種跑法腳跟先著地,膝關節由伸直位過渡到屈曲位,股四頭肌產生離心性收縮,因此對膝關節產生了較大的負荷。另外由於踝關節的勢能儲備不足,不利於後期蹬地發力,相對跑步速度較慢。

足跟落地點將吸收三倍於體重的衝擊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反覆的過度使用,足底筋膜和脂肪墊的緩衝能力將下降,從而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另外由於後足跑時,膝關節應力較大,也易引發髕股關節綜合征。

2.前足跑:

此種跑法前腳掌先著地,小腿三頭肌產生離心收縮,起到勢能儲備的作用,因此有利於後期蹬地發力,相對跑步速度較快,但是對於小腿後肌群的離心力量和向心力量要求均較高。

前足跑中需要小腿三頭肌提供更多的力量,因而容易導致小腿三頭肌的負荷過大,從而易引起跟腱病、足底筋膜炎或是小腿三頭肌拉傷。

3.中足跑:

此種跑法整個足底同時著地,此時整個下肢肌肉募集情況相對較平均,相比於後足跑減少了對膝關節的衝擊,同時也降低了對小腿後肌群的力量需求。速度介於後足跑與前足跑之間。

相對平衡了後足跑和中足跑的優劣勢,因而損傷的風險相對降低。

跑步落地姿態沒有完全的好壞之分,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落地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是專業運動員,或者膝蓋不好(如以前有過傷或愛受傷),應優先考慮腳掌先著地的跑法;

如果你的踝關節或者腳後跟筋腱不好或者怕小腿太發達,應優先採用後跟先著地的跑法;

如果沒有特殊的理由,一般不要隨便改變自己原先習慣的著地方式。

PS:如果膝蓋不好,還怕小腿太發達,就採用其它的運動(例如,游泳、橢圓機),而要少跑步。

不管哪種跑,跑完必定做的事情是?對,就是拉抻。

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

不知道你需不需要跑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瑜伽健身瘦身 的精彩文章:

這麼神奇嗎?這個坐姿狠減肚子,6天腰圍瘦5厘米?

TAG:瑜伽健身瘦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