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石油工業正式告別「稀有時代」
點擊音頻 付費收聽本周新聞
您也可以在文章底部購買全年專輯
來源:《經濟學人》
原標題:《石油工業邁向數字時代 石油稀有時代正式結束》
這聽上去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工程壯舉——身在加拿大卡爾加里(Calgary)的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員工最近在 1 萬公里之外的阿根廷巴卡穆埃爾塔(Vaca Muerta)油田遠程鑽探了一口油井,實際上這家英荷合資石油巨頭的工程師是使用人工智慧完成了這次「虛擬鑽井」。
他們的操作是基於對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頁岩礦區福克斯克里克(Fox Creek)的了解,該礦區與巴卡穆埃爾塔這個阿根廷最大的頁岩沉積區具有相似的地質特徵,他們運用巴卡穆埃爾塔的一個鑽井平台傳送的實時數據,設計油井並控制鑽探的速度和壓力。
在第二次嘗試時,他們以 540 萬美元的成本完成了鑽井,低於幾年前的 1500 萬美元。殼牌首席執行官本·范伯登(Ben van Beurden)表示:「這是我們在阿根廷成本最低的一次鑽井。」
工程師在加拿大對阿根廷的油田進行遠程鑽井
成本僅為幾年前的1/3
在油價不高的時代,部署人工智慧來配合地質學專家工作以降低成本的不只殼牌一家。
整個石油業如夢初醒,意識到數字化和自動化已徹底改變了商業和製造業等其他行業,而自己卻已然落後,科技公司和諮詢公司正在敲石油業的大門,推銷「數字化石油鑽井平台」和「未來油田」等誘人的概念。
有人認為,繼 10 年前開始改變美國油氣生產的頁岩革命後,積極運用數字科技可能又成為石油業的一件大事,過去石油業在接受新技術上總是斷斷續續。
石油巨頭集團曾一度處於數字化先驅者,使用三維地震數據和超級計算機來輔助資源勘探,但後來首要任務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在過去 10 年,當時油價升至每桶超過 100 美元,不惜一切代價尋找更多石油成為了主要目標,高技術則退居次席。
隨鑽流體測繪技術
SpectraSphere fluid mapping-while-drilling service
瑞典瑞士合資自動化技術公司 ABB 的首席執行官 Ulrich Spiesshofer 表示,石油業收集的地震數據中只有不到 5% 被用於勘探活動中,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Company)認為,在石油開採過程中,石油鑽井平台收集的數據只有不足 1% 為決策層所知悉。
如今,油氣開採的過程被認為最適合應用數字化和自動化,鑽探通常在岩層表面下方几英里處進行,鑽頭和鑽桿可能會破損或卡住,這會導致鑽探作業長期停頓,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最近開發出了號稱全球首創的自動化鑽頭,能根據岩石的性質進行自我調節。
麥肯錫表示,海底機器人也正用於解決問題,在地面上人們正努力減少石油鑽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員和機械數量,以提高這一高危行業的安全性。
貝克休斯公司發布了行業內第一款自適應式鑽頭
TerrAdapt
資深鑽探人員詹姆斯·阿代(James Aday)現任職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他表示就鑽井平台而言,自動化並非新鮮事,其他人也表示更多鑽井平台已轉為半遠程操控。
在墨西哥灣,身在休士頓的工程師們使用石油鑽機的實時數據做決策,從而減少了用直升機運送他們往返鑽井平台的成本。
自動化公司艾默生電氣的彼特·左尼歐(Peter Zornio)表示:「這麼做的目的是把數據傳送給專家,而不是把專家送到數據發生地,石油企業有著巨大的動力去減少派往鑽井平台的人員和直升機。」
高科技智能鑽井新技術全面落實
從而導致石油企業減少了運送專家往返平台的成本
至於在數字化時代整個石油業的勞動力隊伍會否縮小的問題,地質學家和工程師們還是相信科技並不會讓他們失業,因為石油開採既是科學也是藝術,科技創業公司也不大可能跨越保護既有企業的進入門檻,例如高資本要求。
但這些改變深化了源於頁岩革命的一種認知——創新技術將使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變得更容易。
石油被視作稀有資源的時代早已過去。
文茜的新聞解讀
身處這個時代,有些事你一定要了解
因為你逃不掉
文茜的新聞解讀·全年版
▎內容:每周精選10條左右的全球熱門新聞並評論,以及各大外媒的深度報道
▎定價:169元
▎周刊價:9.9元
▎期數:每周日、周一固定更新,每條3-10分鐘不等
▎時間:即日起至2018.5.1
▎注意:已經購買全年版「文茜的新聞解讀」(169元)的用戶無需重複購買


TAG:文茜大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