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奈何源於中國,知於日本

奈何源於中國,知於日本

如果你喜歡看日劇

如《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情書》等

會經常跟隨鏡頭

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中

看到一家家不足幾十平的小店的門上

掛著三兩或純白素雅或布滿花紋的粗布

它們像門帘一樣

迎著風飄飄然

成為日本街頭一道清新亮麗的風景線

這就是暖簾

暖簾

是冬天禦寒的門帘

如今我們更多的是在日本一睹它的風采

初以為這就是日本土生土長的一個文化符號

其實不然

暖簾最開始源於中國

中國才是它們最初萌芽的土地

據傳

暖簾的出現跟佛教有關

起初

禪院之僧人,山村之農民,海岸之漁夫等

都習慣在門口懸掛一塊布帘子或自編的草帘子

叫「垂席」或「垂筵」

後慢慢多了抵禦風寒的暖簾

《儒林外史》第十回道:

「公子吩咐一聲叫『焚香』,

只見一個頭髮齊眉的童子,

在几上捧了一個古銅香爐出去,

隨即兩個管家進來放下暖簾,就出去了。」

《金瓶梅詞話》第十六回道:

「堂中把花燈都點上,放下煖簾來。」

而宋代劉子寰在《醉蓬萊》中也寫道:

「正花深繡閣,帶拂流酥,暖簾初試。」

如此種種

皆可見暖簾元素在中國古人生活里的影子

不過

這種帘子後來和禪宗一起傳到了日本

日文のれん,念作Noren

四世紀中葉

中國元朝順宗年間編纂的禪書《敕修白丈清規》傳到日本

無著道忠先生在注釋中寫道:

「棉布覆簾面,防風氣,故言暖簾。

敕修清規月分須知雲,四月候天氣,

僧堂內,下暖簾,上涼簾。」

意為

平時用來遮擋日光的帘子叫涼簾

為了防塵擋風寒

又在涼簾上覆蓋一塊布簾

就叫做「暖簾」

過去的行會對暖簾的設計和外觀有明確的規定

通常分為兩片

其長度為寬度的三倍

長度通常為34厘米或114厘米

現代則一般在38至160厘米之間

按照暖簾的長度

日本暖簾可分為長暖簾,半暖簾,水引暖簾和太鼓暖簾

長、半暖簾較為常見

水引暖簾則指在房檐下掛成一排的帘布

太鼓暖簾則指將暖簾的上端固定在屋檐

下方固定在地面的暖簾

這種暖簾較大較寬

能更好地遮蔽陽光

日本《年中行事繪卷》和《粉河寺緣起繪》的畫卷里

就描繪了許多民家門口掛的長暖簾和短暖簾

不過當時都是些無字無圖案的普通棉布

長暖簾

半暖簾

水引暖簾

太鼓暖簾

暖簾真正風行

是在奈良時期

於寺廟神社、私家或店鋪中遮陽防塵的暖簾

被商家意識到可以發展為一種專屬商標

於是把某些特定的紋章和字型大小染在帘子上

以此作為自己店鋪的醒目標誌

到江戶時代

暖簾上開始使用文字

肩負著商店招牌、主人身份姓名的責任

是信任與信賴的象徵

這種暖簾意義跟中國舊時的「幌子」大同小異

時間久了

人們一看見暖簾

就知道是哪家的了

由此,暖簾的樣式也多了起來

日本作家山崎豐子曾寫過

一本觸動人心的小說《暖簾》

講的就是一個名叫吾平的人

來到大阪「浪花屋」學徒

靠著毅力執著白手起家的故事

儘管遭遇戰爭和自然災害的破壞

幾代人仍崇尚老店傳統

保衛店號榮譽的奮鬥史

最終保護了浪花屋的商號

恪守了「暖簾」的信譽

當然

有的商家為了迎合四時風情

會根據不同的季節

掛出與之相宜相襯的暖簾

如正月的暖簾可以是松鶴

盛夏里有牽牛花

不同的色彩景緻

給予了顧客時光變遷的視覺效應

當然,更觸人心動的

是暖簾背後若隱若現的朦朧美

暖簾

源於中而知於日

多少令人有些傷感

如今

走在日本街頭

或是於許多民居屋中

都可見各式紋案、圖騰的暖簾

它們不僅承載著店家品牌傳播的重任

也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審美趨向

簡約而純樸的木質小屋

一掛暖簾微垂

一股和風之氣便清幽而出

欣賞感嘆之餘

更值得我們深思的

是日本民族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堅守

他們像保護一位溫厚的老人一樣

生怕一個轉身

就把他遺失在了時間的風沙里

這種精神和力量

是我們在前行路上

應學習和擁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樂Harmony 的精彩文章:

重臣名儒,一代文人表率范仲淹

TAG:和樂Harm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