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需一招,教你區別六大茶類

只需一招,教你區別六大茶類

普洱茶圈

簡單的生活快樂的喝茶

中國的六大茶類,不像初學者想像的那樣,紅茶就是紅色的茶,綠茶就是綠色的茶。其實無論是什麼茶,只要是六大茶類的茶,那麼原料都可以來自於同一棵樹,或者同一片台地茶區。

回想一下,喝茶的時候,經常聽別人說未發酵茶、半發酵茶和全發酵茶。歸根結底六大茶類的差別就在於每種茶類的發酵程度不同,今天就把發酵程度這個問題說通透,幫你簡單易懂區別六大茶類。

1.什麼是發酵?

我們平時接觸發酵可以來源於生活,比如我們要自己親手製作包子饅頭,我們就需要在揉好的麵糰上添加發酵粉,讓酵母菌幫助麵糰發酵。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梨你切開一半,放著不吃,過段時間梨的切面就會顏色變深,這跟茶葉發酵的原理是一樣的,而且顏色越深面積越大,說明發酵程度越高。

茶類的發酵除了普洱熟茶和黑茶之外,其他都是靠自身「氧化」來完成的。

綠茶:未發酵茶

綠茶的發酵程度用百分比來表達低於5%的發酵度。綠茶干茶顏色鮮綠,跟晒乾的葉子一樣。

但有的綠茶看起來顏色更深更綠,你別以為是發酵綠茶,因為當它沖泡開以後,葉底顏色還是嫩綠的,幾乎沒有變色的地方。

白茶:低度發酵茶

發酵程度5%—10%

白茶以白色的茶毫而得名,白茶的茶芽內部也是白色的,葉麵灰綠,葉背黃褐色。這些顏色的跡象,說明了白茶是經過輕度發酵的。

陳年白茶之所以是紅褐色,也是因為白茶在長期存放過程中自然轉化的結果。

黃茶:輕度發酵茶

發酵程度:10%—20%

黃茶的發酵工藝是人為控制的,工藝也俗稱「悶黃」,就像煮一道叫水白菜的菜湯,故意多悶一段時間,綠色的白菜葉就變黃了。

那麼為什麼發酵程度比較接近,白茶和黃茶的顏色差別會那麼大?主要還是因為白茶是自身發酵導致顏色差別,而黃茶是人工工藝。

烏龍茶:半發酵茶

發酵程度:20%—50%

烏龍茶有一個傳統的叫法——綠葉紅鑲邊,就是因為茶葉的邊緣已經發酵,而葉中心還是綠色的。烏龍茶發酵程度有高有低,跨度頗大,是因為烏龍茶種類實在太多。

清香型鐵觀音和台灣包種茶發酵程度低。

傳統鐵觀音、鳳凰單叢發酵程度中。

東方美人發酵程度最高的烏龍茶,茶湯已經非常接近紅茶。

紅茶:全發酵茶

發酵程度:80%—90%

紅茶干茶紅褐色、茶湯紅亮、沖泡之後,葉底全部發紅,所以幾乎已經完全發酵完成了。

紅茶與綠茶的區別非常簡單,首先干茶顏色區別、再者沖泡以後葉底顏色差異,一目了然。

黑茶:後發酵茶

發酵程度:100%

黑茶和普洱熟茶都是渥堆發酵,其他茶類都是靠自身的物質發酵,而黑茶則是藉助了外界的微生物力量,因此發酵度非常的徹底。

製造醬油的過程,也是大豆與外界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黑茶濃褐色的茶湯,也是這個道理。

作者:佛度拜火三迦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茶的「六字妙法」你知道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