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與《古文觀止》

我與《古文觀止》

原標題:我與《古文觀止》



是誰背著行囊汲汲於道,推開一間又一間特色書店的門?是誰挾著風塵游目書林,追尋著形形色色的冷攤書肆?——徐雁

喜歡書,至少四十年了。那時候不是為了藏書,只是因為小小的一本書,裡面有浩瀚的內容,太神奇了,所以要留住它。


1975年冬天,我插隊住在永寧公社一戶老鄉家,發現鋪著稻草的床頭有一本很厚的豎版書,無封無底,我吃力地看下去,是《紅樓夢》。那個冬天,我整天窩在屋裡,也只有看這本書。臨走時,老鄉把這本書送給了我。這是我收藏的第一本書。


1978年以後,書店裡逐漸有了「小說」,我一本一本地買,包括世界名著。1980年,有朋友送我一本1948年香港版的《圍城》,朋友說這書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當時大陸還沒有《圍城》出版,我從嚴肅的世界名著里走出來,從未見過書還可以這麼寫。再後來,又讀戴厚英的文革小說《人啊!人》,讀美國的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條軍規》,讀台灣浪漫詩人鄭愁予的《鄭愁予詩選》……


讀書的過程也是買書的過程,常常揣著微薄的工資徘徊在書店,盤算著用於買書的錢。我不喜歡到圖書館借書,不喜歡讀書時間被人為地約束住。重要的是還得在書上寫呀劃呀,留下自己的痕迹。書對於我很重要,不僅書的內容,還有書的形式。憑藉著書的信息,可以培養我對往昔的回憶,對生活的回想和回味。這於我,已經成為一個情結。

從文學類到藝術類,後來到收藏類,喜歡買書的過程,也成了收藏書的過程。


2002年2月,我在江浦一地攤上買了一本《周與嗣千家詩》,兩塊錢一本。拿回家細看,發現是「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出版」。我很驚訝,這可是民國版的書啊,我還沒有一本民國老書呢!讓我驚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絲毫沒有懷疑這本書的真偽,全然沒有收藏瓷呀、玉呀那種真假難辨的困惑。這本豎版《周與嗣千家詩》,無論封面、封底,還是版權頁,一頁頁、一字字無不充溢著濃郁的民國味。我堅信書做不了假,一是技術難度大,二是成本高,三是書的氣息蒙不了真正愛書識書人的悟性。



2003年2月,大年初六,我到南京朝天宮,大院內人頭攢動,古玩大市令人興奮。在東大門我發現一本民國二十三年的《筆生花》,接著又在一堆亂紙中發現雕版書《古文觀止》,這書線斷了,頁散了,微風中一頁頁飄飛。我細看書牌是丙辰年(1916年)印製,一套四冊,雕版封面、封底都在。我想,書散了自己可以線裝成冊,於是僅用30元就悉數買下。這是我收藏的第一套《古文觀止》。


上海福州路,解放前稱「四馬路」,即古舊書一條街。2005年11月,我和設計院的同志去上海辦事,回程時我們特地去了四馬路。在古舊書店的四樓,我發現一套破舊的民國六年雕版線裝的《古文觀止》,賣家說是殘本,願以180元低價讓我,我知道破舊的書不叫「殘本」,這可是一套六冊全本啊。

在後來的若干年,我以十年時間為一段,收藏了民國四個十年的各種《古文觀止》版本。



《古文觀止》是清康熙年間浙江紹興吳乘權(字楚材)、吳大職(字調侯)叔侄二人編選的一部古文讀本,共十二卷,收錄自秦至明末散文二百餘篇。吳乘權的伯父吳興祚,字伯成,號留村,官至兩廣總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春天,他在歸化(今呼和浩特市)右翼漢軍任副都統任上,收到吳楚村、吳調侯寄來的《古文觀止》後「披閱數過」,認為其選簡而賅,評註詳而不繁,遂於當年五月端陽日「丞命付諸梨棗」。這就是《古文觀止》的最初刻本,這套最初刻本已失傳。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鴻文堂增訂古文觀止》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映雪堂刊古文觀止》均署「大司馬吳留村先生鑒定,山陰吳乘權、吳大職手錄」,前有吳興祚序,但沒有吳乘權、吳大職二人的自序,也沒有編選例言。顯然這兩個版本都是根據吳興祚康熙三十四年初版翻刻的。鴻文堂本現由北京大學教授安平秋收藏,映雪堂本現藏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圖書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昊興祚去世。一年後的仲冬,吳乘權、吳大職在浙江家鄉又將《古文觀止》「付諸梓人,以請教於海內君子」。這就是文富堂(尺木堂)版本。這個本子也注有「吳留村先生鑒定」,所不同的是有二吳叔侄的自序,並有吳乘權所寫的例言,卻沒有吳興祚的原序,不知二吳是因有自序而故意略去,還是沒能見到吳興祚刻本上的序而未收錄。此本刻工粗糙,訛錯較多,但亦存在前兩種版本有誤,此本無誤的地方。篇末評語,與前兩種版本略有不同,推測二吳在付梓前做了少許改動,改動處較前兩本為妥貼。此本現藏於中華書局圖書館,也是現存《古文觀止》最早的版本。


我藏有這套康熙三十七年尺木堂版本的第一冊和第五冊,缺二、三、四、六冊,好在有最珍貴的第一冊,封面、書牌、自序、例言俱全。第一卷就等於是全卷。因為古籍善本只要求有第一卷,並不強求全本。

版本目錄界研究對象是宋元本,然而留存至今的古書卻以明清為主,宋元時期的還不到百分之五。清代刻書曾不為重視,是因為貴古賤今,只認宋槧元刻。明本雖多,比清刻又要珍貴許多。但於我,更喜愛清刻之美。


2009年9月,我,從北京宣武區廣安門內報國寺古文化市場書報館吳庚先生處,以2200元購得一套清嘉慶六年(1801年)《三槐堂詳校古文觀止》。該版本品相上乘,書牌呈淡紅色,橫刻有「嘉慶辛酉年新鍋」,豎刻「山陰吳楚材、吳調侯同輯」、「三槐堂詳校」,原裝綠錦函套,吳留村原序為軟體字,字體靈動漂亮,半頁七行十三字,主文是半頁十行二十四字、單邊、白口、開化紙、單魚尾,一套六冊全。是我目前擁有《古文觀止》最早、最全的版本。


此後,我又從河北石家莊《藏書報》舊書部以1600元購得咸豐三年(1853年)《古文觀止》雕版線裝(殘本),該書字大如錢,墨黑如漆,規整的宋體字賞心悅目。又從蘇州市金閭區仁安公寓一戶人家,以700元購得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一套六冊全《古文觀止》,該書書牌呈黃色,署「姑蘇小酉山房梓」,吳留村原序。又從安徽天長石樑東路一戶人家,以1300元購得光緒癸巳年(1893年)《古文觀止》,文運書局藏板。此本為清地方政府書局刻官本「局本」,靜雅的氣息,疏朗的格局不失精美之處。


安妮寶貝有一篇叫《線裝之美》的文章,其中云:「一沓一沓、一冊一冊小心收藏的古老書籍,如果輕輕從其中抽出一部,就能親眼看到古代製作的書,墨與紙之天然,版面之細膩,書法之精妙,裝幀工藝之清麗考究。」

從2002年至今十餘年,我從地攤、書店、拍賣會、網上及全國各地搜求《古文觀止》各種版本,最早的從1698年清康熙開始,有嘉慶版、同治版、光緒版、民國版、康德版若干;有雕版、活字版、石印版、鉛印平裝版若干;亦有英文版、韓文版、現代電腦版、彩繪版若干,前後相距300多年。有人說我的《古文觀止》專題收藏最早、最全、最多,可稱中華第一人。而這其中的負累,只我一人知道,我自知冷暖。這就是人生真味,不可複述。


擁有《古文觀止》收藏,沉浸在故紙猶香里,可以感覺收藏的真正內涵,感覺歷史的厚重感和豐富的文化信息,不以金銀、玉帛等材質優越取得銅佃價值,而是以脆黃的老紙取得文字價值。捧在手上,看在眼裡,這些古籍,歷經數百年的水、火、兵、蟲四厄,依然一頁頁飄飄洒洒,無不承載古代賢人的智慧。雕版的鑿痕,油墨的清香,完好無憂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房裡,享受著我的珍藏。我守護著它們,為它們登記造冊,為它們裹以黃綢,裝以木匣,藏於書櫃。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逝水悠悠,這麼些年來,《古文觀止》的各種版本成為我的至愛。坐在書房裡,慢慢靜下來,再靜下來,能聞到空氣中一股股幽幽撲鼻的氣息——清幽、鮮活、沉凝的「書香」。書香只能來自古籍,來自久遠前的墨,來自古紙在歲月沉澱後與書櫃壁板樟木芳香的融匯。藏書使我能夠享受緩慢的時間,雖然有缺,也是光華。


我每晚坐在桌前,喝茶、抽煙、聽音樂、展紙研墨,畫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就是因為有這麼多的《古文觀止》在我的身旁。我為書房取名「觀止樓」,意即有此精神享受人生足矣。神話中天帝藏書的地方叫「嫏嬛」,常被用做藏書樓的美稱。古人說「有福讀書」,我即視我的「觀止樓」為嫏嬛福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資料室里的午後時光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