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中法國被納粹德國打投降了,為何還能選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二戰中法國被納粹德國打投降了,為何還能選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二戰中法國開始表現的確不怎麼樣,準確的來說就是「非常差勁」,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被納粹德國幾個星期就打敗投降了,而二戰後法國還能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在世界上政治舞台還有一席之地。

對於這個情況,很多中國人是非常不理解的,甚至很氣憤,法國一個被打敗投降的國家,憑什麼和中國浴血奮戰換來地位同等,其實這只是國際之間博弈的結果,中國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如此,當然中國付出的是非常慘重的代價,法國則是源於本身還是有點實力的。

以下就解讀法國能在二戰後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幾點原因。

(一)法國不是全部投降,投降的只是法國維希政府。

二戰開始後,納粹德國繞道比利時突襲法國,閃擊戰打的法國措手不及,幾個星期就被打的大敗,納粹德國揮師佔領巴黎,貝當元帥組成維希政府向納粹德國投降。但維希政府代表不了整個法國,以戴高樂將軍為首,在英國組成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繼續號召法國人抵抗納粹德國。

而且法國海外龐大殖民地大多數都傾向於「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加上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撤出到英國近十萬法軍聽從戴高樂將軍的指揮,法國的流亡政府反而成了正統,而投降的法國本土政權——維希政府則成了偽政權。

(二)法國本身實力並不弱,一旦復國照樣是一個大國。

上文提到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流亡政府,統領著法國海一部分大殖民地勢力以及十萬軍隊,實力不可小覷。而且由於法國在二戰中和一戰中完全不同,一戰中的法國可是作為主要戰場,什麼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法國北方重鎮幾乎被打的稀巴爛,二戰中由於法國的快速投降導致於法國本土根本沒有遭到多大戰爭破壞。

「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在英國和美國的幫助下復了國,戴高樂將軍迅速整合法國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力量,與美國和英國軍隊共同進軍納粹德國,這時法國又恢復二戰以前的力量,成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以至於後來納粹德國戰敗後有了法國佔領區,最後和英國佔領區、美國佔領區共同組成聯邦德國(西德)。

由此說明法國本身有實力,有底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三)英國需要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以此來制衡美國和蘇聯。

英國在二戰前一直都是以世界第一強國、海洋霸主自居,但二戰開打後,突然發現自己實力早已經被美國超越,而且沒有美國幫助都有可能被納粹德國滅掉危險,就是在二戰中慢慢強大起來的蘇聯紅軍以及蘇聯整體實力也超過了英國。

以至於二戰中唱主角是美國和蘇聯,英國則變成打醬油的了。雅爾塔會議中,英國首相丘吉曾說「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一邊坐著美國野牛,而我只是個瘦小的驢子」,由此可以說明英國在二戰中地位越來越不重要了,走向衰落是必然,但「瘦毛驢」英國很不甘心啊!

美、英、蘇三國倡議下在戰後成立聯合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美國總統羅斯福因中國的在亞洲戰場的重要性,強烈要求要把中國拉過來,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聯合國創始國之一,當然遭到英國和蘇聯的反對,特別是英國反對的非常強烈,作為殖民帝國主義者的丘吉爾,自始至終都沒有把國力很弱的中國放在眼裡,但在最後在羅斯福總統的堅持下通過了,畢竟所有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家都需要美國援助,面子還是要給的。

但英國同時提出也讓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最後都獲得一致的政治妥協,英國目的非常明顯,英國是要用法國拉進來平衡美國和蘇聯的地位,法國這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其實就是國際政治博弈的結果,撿了個大便宜。

綜上所述,「大正」認為法國在二戰中投降了,在戰後復國後依然能夠撿個大便宜——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除了本身有實力外,運氣也很重要,最終還都是國際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博弈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正讀史 的精彩文章:

俾斯麥為何反對德國開拓殖民地?英國:別想了,早就沒有你位置了

TAG:大正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