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說中的「七傷飛機」,還沒擊落一架敵機,飛行員先被震成腦震蕩

傳說中的「七傷飛機」,還沒擊落一架敵機,飛行員先被震成腦震蕩

七傷拳,相信看過《倚天屠龍記》《大話西遊》的觀眾們一定了解。此拳法一練七傷,每多練一層勁力,內臟便要受損一次,因此被評價為「先傷己,後傷敵」。

七傷拳是文學加工之後的產物,然而在現實中,也有這種「損人損己」的東西,不過它不是拳法,而是一架飛機。一戰結束後,各國逐漸意識到了天空也是一處重要戰場,於是各國科學家都開始著重研究戰鬥飛機的發展。

由於技術所限,當時的飛機主體還是木質的,用蒙皮覆蓋。木質結構有好有壞,好處是重量較輕,比如太平洋戰爭時期,一艘航母就可以攜帶100多架飛機,而到了今天,一艘航母不過攜帶60-80架飛機;壞處也很明顯,防禦力、載重量,當時飛機僅能攜帶30毫米以下的機炮,。

然而瘋狂的蘇聯科學家卻非要挑戰極限,把一門76.2毫米的火炮搬上了飛機。這門機載火炮重236公斤,再加上炮彈的重量,剛好達到飛機載重極限。

但蘇聯科學家忽略了後坐力帶來的威脅,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試飛中,火炮開火時的燃氣衝擊直接撕開蒙皮;第三次經過改進,總算沒有撕開蒙皮,然而整架飛機卻差點散架。

1933年,蘇聯科學家終於造出了伊-5戰鬥機,它雖是木質結構,卻能承受住76.2毫米機載火炮帶來的後坐力。但伊-5戰鬥機壽命極端,當機載火炮發射180次後,木質結構還是沒能承受住燃氣衝擊的威力,燃氣衝擊撞開了駕駛艙與彈藥艙之間的門,飛行員莫爾古諾夫被震成腦震蕩。

這起事故也成為壓垮該項目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軍方最終對其徹底失望,終止了經費資助,最終該項目成為失敗品,只剩下文件和照片中還能看到它。

延伸閱讀

都是反清復明,為何吳三桂反清無人理,連假朱三太子招攬的人都比他多?

皇后鬥不過貴妃,冒險把一個女人接入後宮,不僅丟了後位,死時連全屍都沒有

1942年,日軍只有大隊以上才有電台,中隊、小隊該怎麼辦?處理方法很簡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梁山好漢里洗白最成功的人,打仗從來都是躲在最後,宋徽宗卻不捨得殺他,還給他封官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