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城依舊空江國,故宮春色 七尺青絲芳草綠,絕世難得

石城依舊空江國,故宮春色 七尺青絲芳草綠,絕世難得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後在此登基。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檐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鴟吻、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檐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春節等都在這裡慶祝。

午門

故宮的正門,遊人可由天安門向北進入午門。古以北為子,南為午,午門正處於故宮中軸線之南的向陽位置,故稱「午門」。午門平面呈凹形,正樓面闊九間,重檐廡殿式,東西兩觀對峙,這種形制的門有天子才可以用,所以它是皇帝宮殿的標誌。當然這種建築也有利於防衛,因為它組成了一個交叉火力網。午門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來年曆書的地方,如遇有戰爭獲勝,則要在此舉行凱旋「獻俘」儀式。因古時奏凱獻俘首先要祭廟社,而午門去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及社稷壇(今中山公園)最近。此外,午門前廣場院也是受廷杖的地方,官員如觸犯「龍顏」將在此受廷杖之刑。1519年武宗朱厚照要去江南選美,由於眾大臣勸阻,惹惱了武宗,結果竟有130名官員在午門受廷杖,一次就打死了11人。   太和殿 也叫「金鑾殿」,故宮中最巍峨、最壯麗的建築,面闊11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式,黃色琉璃瓦,聳立在三層漢白玉須彌座台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面積2377平方米,是我國現存、也是世界現有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中和殿

這是皇帝臨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員信行禮的地方。

保和殿

保和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九間,是舉行冊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時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後,殿試也改在保和殿舉行。清朝時,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請各少數民簇王公和大臣。

遊人在游三大殿時,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後面的一塊為最大、最宏偉,它用整塊艾葉青雕成,長16.07米,寬3.07米,厚1.70米,重達200噸,九龍飛騰在大海和流雲之中,象徵著真命天子一統山河。

乾清門

是帝後寢宮以及嬪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區域的正門。清代御門聽政即在乾清門進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慢生活 的精彩文章:

千佛洞——不知磨破了多少件袈裟 涅槃了多少代佛祖 才成就了你

TAG:品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