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個月之間,從不開口到「小話嘮」,稀罕究竟經歷了啥?

兩個月之間,從不開口到「小話嘮」,稀罕究竟經歷了啥?

好久不見,我是貓貓君。

最近後台有不少小夥伴問我為啥消失了。

謝謝大家惦記,比心~

其實,最近的大部分精力都在用來「搞大事」,所以冒泡少了些。至於是什麼「大事」?哦吼~賣個關子先,春節後就會有答案啦。

嗯,閑言少敘,今天跟大家來聊聊小不點兒學說話這件事。

和學走路一樣,稀罕學說話也比較晚。

直到17個月大,常用詞還是「啊啊啊、哦哦哦」,這讓她順利成為幫小區大媽尋找優越感的標兵。

那段時間,我聽到周圍大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呦~還不會說話呢?我們家孫子,早就會叫奶奶了……

切~

不過,我記得曾經看一本書上說:寶寶19~22月齡才是語言的爆發期。

我用這個理論安慰自己,想著還不到時候呢,著急個啥……

可是吧,凡事都怕一個「比」字。

眼看著周圍比稀罕小的寶寶,都能說出「喝粥」、「吃飯」、「不要」。

我也漸漸開始慌起來……

你說,她咋就還不會說話呢?

這種糾結的日子,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眼瞅著我的捉急就要變成焦慮了。

終於等來了神轉折——

稀罕滿一歲半沒幾天,突然有一天,她指著剛下班的爸爸說:「爸爸回nai(來)ne(了)。」

我當時以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愣了三秒。

一個之前說詞還不利索的小朋友,竟然張口說出了句子。

我以為自己盼稀罕說話盼出了幻覺。

然而爸爸說,他聽到的也是同樣的內容。

神奇了,竟然還有這種操作!

從那次之後,稀罕一發不可收拾,語言能力真的是呈井噴式提升。

現在她19個月,基本已經可以準確地描述見聞、能簡單複述昨天發生的事情、偶爾還能發表一下感想。

嗯,這麼說太抽象,舉幾個栗子吧:

看見我沖咖啡,她會說:「媽媽喝咖啡,牛奶,攪合攪合。」

前一天不小心把小朋友撲到,第二天會告訴我:「豆豆妹妹摔,哭呢 。」

看見我亂攤了一床的被子,她會感嘆:「喔噻,亂了吧唧~ 」

而我也仔細尋思了一下,稀罕從保持沉默到變成「話嘮」的這整個過程。

然後發現,我在幫助她學說話的過程中,好像誤打誤撞地,干對了好幾件事兒嘞!

今天,在這裡就分享給大家吧——

積極等待

所謂積極等待,首先要做的,就是別和別人家比、別著急。

坦白講這點我做得不怎麼樣,不過還好沒表現出來,沒把焦慮傳給稀罕。

第二點,就是不要乾等。就算孩子不開口,家長也要堅持跟他說話、聊天,這個時候孩子雖然還不能用語言做回應,但還是會用各種行為或表情反饋,互動起來也挺有意思的。

不過要提醒的是,聊天就是放鬆地閑談,說各種有意思地事。我就特別喜歡和稀罕一起看雲彩,邊看邊告訴她:「你看,那塊雲彩有點像小狗。誒~雲彩的形狀又變了,你看,頭那長出來一個長鼻子,這下像大象了哈」。

每次我這樣仰望天空「自言自語」的時候,稀罕也會認真地盯著那些雲,眼裡閃著興奮的光。以前不會說話時,她會指著某塊雲彩「啊啊哦哦」,現在就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她的眼裡,有的雲彩像青蛙、有的雲彩像蛋糕、還有的雲彩像勺子……

至於最不推薦的做法,就是為了說而說,比如把一個蘋果擺在孩子面前,拽著他不斷重複:「蘋果、蘋果,這是蘋果,看,大蘋果,你說,蘋~果~!」

因為,語言是用來表達自己的,那麼在任何時候,都應該用他來表達真正想說的內容,無緣無故地,為什麼要重複「蘋果」?

用對工具

在日常生活里,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談資畢竟有限。為了不讓對話變成「尬聊」,我選擇和稀罕一起看書。各式的繪本也給她買過不少,不同的繪本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我發現,在刺激稀罕開口說話這方面,有細節的書特別管用。

比如有一套叫《就是找不到》的書,分為生活、季節、旅行幾個主題。這書是朋友送的,拿到的時候,稀罕還不到一歲,她好像並不是很感興趣,我和姥姥也不知道該怎麼講,於是一直放在書架上接土。

後來,稀罕一歲以後,可能因為生活常識也豐富了,她開始喜歡《七彩生活》和《奇妙旅行》這兩本,有時候會盯著畫面出神,然後指著一些她喜歡的小細節給我看。比如下面這個喝咖啡的火車司機,她就蜜汁感興趣,每次翻到這裡都要反覆指一指。

稀罕指這個司機的時候,我就會像復讀機一樣重複:「嗯,這是司機,他在喝咖啡」然後再根據心情加戲,比如模仿一下喝咖啡,形容一下咖啡的味道之類。

有時候,我也會向她提問,比如看下面這一頁的時候,因為畫面中的東西都是平時常見的,我就會問她:「找找,吸塵器在哪兒呢?」然後再給點提示 「紫色的哦,媽媽已經看見啦,吸塵器。」

如果找到了,她就會特別興奮,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她會發出一聲感嘆:「啊!」現在,她就會重複單詞,高興地說:「a(這)個,吸塵器!」

還有一本對稀罕學說話做出巨大貢獻的書,叫《美麗的夢》。老實講,這本書畫風我並不是那麼喜歡,然而稀罕卻好像情有獨鍾,尤其喜歡下面這頁。

每次能看上二十分鐘,起初看的時候,也是玩我說她找的遊戲,然後她開始能指著上面的小動物說名稱,比如「猴子」「兔子」「孔雀」,最近這幾天,她的技能又升級了,可以開始用句子描述畫面,像先指著一隻鳥說:「鳥」,然後再指指另一隻鳥說:「還一個」。還會指著蝸牛說:「蝸牛,姥爺抓。」(姥爺夏天的時候帶她去捉過蝸牛)

所以說,類似有居多細節的書,真的很適合讓孩子練慣用語言描述,還培養了觀察能力和聯想能力,強烈推薦。

習慣重複

其實,就是鼓勵大家變成「話嘮」。

這個原理也很簡單,語言的學習,都是「先輸入、後輸出」,有了足夠的學習和積累之後,孩子才能內化學習內容,自己嘗試開口表達。那如果家長平時說得少,寶寶沒啥機會學習,自然說話就會相對晚一些。

當然了,做「話嘮」也是有技巧的,無意義的嘮叨和剛才說無緣無故重複「蘋果」這種事,對於提升語言能力幫助不大。

那要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隨時隨地描述行為。

具體說,比如給稀罕穿拉拉褲的時候,我就會邊穿邊說:「先抬左腿,穿過去。好,再抬右腿,穿過去,站好,提褲子。嗯,整理好了,謝謝你的配合!」起初稀罕聽著沒啥反應,現在她也會跟著我重複「左腿、右腿,謝謝!」。

另外一種重複,就是完整地替孩子表達出她想說的意思。這種做法,其實也是在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

再說個例子——

那天稀罕看見爸爸用我的杯子喝水,就特別著急地指著杯子喊:「媽媽的,爸爸喝。」我問她:「你是想說,這是媽媽的杯子,爸爸不要用它喝水嗎?」她說:「嗯!」我就又重複了一遍:「唔,媽媽的杯子,爸爸不要用。」過了兩天,爸爸又隨手用了我的杯子,稀罕見狀大喊:「媽媽的,爸爸不要用!」

不過,說話的時候,最好要像和成年人溝通一樣,平等地交流。很多書里也推薦說,從孩子學話的時候起,就不要和他說「兒語」,而是要用正常規範的表達方式。

比如,出門坐汽車,那就告訴孩子「我們坐車去」,而不要說「我們坐車車出出」。又比如,該吃飯了,就說「吃飯」,而不要說「吃飯飯」。

當然了,有些咱們已經喜歡的可愛的說法,比如「拉臭臭」和「尿嘩嘩」還是可以用的。

認真傾聽

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好多時候,大人還是會遭遇聽不懂的尷尬。這時候,千萬保持耐心,認真地聽。不然孩子很可能就不說了。

稀罕就是這樣,如果你聽不懂她說的話,同時又表現出了不耐煩或者漫不經心,那她可能扭頭就走,但是如果你聽不懂,卻表現出對她說的很感興趣,很想知道她在說什麼,那麼她也會受到鼓勵,想辦法表達自己。

比如,有一次,稀罕塞給我一張紙,說:「機、機」(那時候她還不會說飛機)。

我有點懵逼,因為那就是一張白紙,我問她:「你說什麼?」

稀罕指著那張紙重複:「機機呀,機。機機呀,機機呀……」(無限循環)

我去,這簡直比破譯密碼還難。

爸爸想稀罕應該就是在隨口瞎說,於是過來打岔,問她要不要吃水果。稀罕可能覺得自己說的「話」被無視了,急了,氣急敗壞地把紙扔到了地上,然後抿著嘴,不說話、也不動。

我走過去把紙撿了起來,跟她說:「對不起,媽媽沒聽懂,但是我很想知道你在說啥,要不你再試著說一遍?」

稀罕看了我一眼,又說:「機!」然後她好像靈機一動,把紙舉過頭頂,模仿飛機飛的樣子,嘴裡說:「嗚~~~~」。我問:「你是說飛機嗎?」她點頭,原來她是想讓我用紙給她折飛機。

這件事,讓稀罕學會了「飛機」這個詞,也讓我知道了,孩子其實是不會「瞎說」的,他如果在叨叨你聽不懂的「火星語」,那麼一定多點耐心,嘗試去傾聽和理解,你的關注,會給他繼續嘗試表達的勇氣。

還有想提醒大家的就是,傾聽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尊重,即使孩子的表意不清、發音不準,也不要嘲笑,認真給他反饋,終有一天,他會回報以驚喜。

嗯,關於幫助小不點練習說話,今天就先分享這麼多。

你家寶貝練習說話時,你做了哪些工作嘞?留言分享給大家吧。

每周一PO

第一次吃爆米花,人生都亮了。

貓貓君還聊過這些,你也一定感興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崔玉濤育學園 的精彩文章:

崔玉濤問答:孩子腿紋不對稱,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

TAG:崔玉濤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