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斗匾上的漢字不翼而飛?回應:在修繕!這幾年京城文物「失蹤」大案都有哪些?

故宮斗匾上的漢字不翼而飛?回應:在修繕!這幾年京城文物「失蹤」大案都有哪些?

最近,有網友在故宮遊玩的時候,

突然發現故宮鐘錶館西側牆上的

一處琉璃門上的匾額有些奇怪。

一般的匾額上都有漢字,

這塊匾額上的漢字怎麼不見了?

難道是故宮裡發生了盜竊?

漢字不見了的斗匾,

是毓慶宮正門前星門上斗匾,

原本有漢字的地方,

現在只剩下一些金色的痕迹。

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故宮回應稱:

斗匾上的漢字是摘下來進行修繕了

之前毓慶宮進行修繕,

從那時候開始,

三個漢字就一直沒有再裝上。

可能要等毓慶宮區域重新開放

就會把字裝回去。

這次被網友們發現漢字不見的斗匾,是毓慶宮的正門前星門。目前前星門並未開啟,背後的毓慶宮尚未開放。那麼這個毓慶宮,是怎樣的一個宮殿?為什麼還沒有開放呢?

毓慶宮:清康熙太子宮,素有「小迷宮」之稱

毓慶宮位於故宮內廷東路奉先殿與齋宮之間,是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

毓慶宮在紫禁城中的位置示意圖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並游廊、抱廈,嘉慶六年(1801年)繼續擴建,光緒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繕。總建築面積為1898平方米,主要由13座建築組成。

毓慶這個名字是有含義的,慶就是慶賀,毓有養育之意,毓慶的含義就是希望自己的皇子能夠健康成長。

毓慶宮由一組長方形院落組成,前後公分四進,從外邊看上去這所宮殿與其它宮殿沒什麼兩樣,但它的內部裝修卻非常的考究。毓慶宮的房間內採用隔斷的形式分為一個個精緻的小空間,房間或大或小,門窗或真或假,就像一座小迷宮一樣。

毓慶宮是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胤礽所建,雍正以後不再預立皇太子,改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歲到17歲間一直居於此宮。嘉慶皇帝5歲時曾與兄弟子侄等人居於此宮,後遷往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位後又遷回毓慶宮。同治、光緒、宣統三位皇帝的讀書處設立在此,光緒皇帝曾在此居住。

宣統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對他在毓慶宮隨英文老師庄士敦學習的情況有較細的記述。

毓慶宮保護修繕已有三年

近百年來,毓慶宮建築群多被空置或作為庫房使用。故宮博物院成立後,多次對毓慶宮進行保養、維護,並於1953年進行了大規模修繕。

半個多世紀以來,毓慶宮沒有再進行過大修,毓慶宮區域各處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比如屋面瓦件脫灰、鬆動,局部有漏雨現象;椽望糟朽較多,木結構局部拔榫;彩畫脫色風化,下架地仗損壞嚴重;院內地面、散水磚整體極不平順,排水不暢,局部坑窪不平、滋生雜草且多鬆動破碎等等。

2014年8月,故宮博物院開始對毓慶宮進行保護修繕。2016年6月竣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修繕完成後的毓慶宮區域,將作為故宮一個新的展覽空間對公眾開放,古建築驗收以後會開始修繕可移動文物,之後逐漸開始在毓慶宮區域恢復原狀陳列。

神秘的毓慶宮何時開放?

此前,毓慶宮從未對外開放過。2016年大修竣工後,媒體曾報道稱將開放,但是此後卻並沒有如大家所願。

據公開報道記錄,2017年3月,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在「故宮講壇」第101講上對公眾介紹,院方擬定於2019年10月,將毓慶宮開放為皇太子宮陳列區域。小編真的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讓大家能一睹這神秘太子宮的真容。

看來,前星門斗匾上的漢字不翼而飛,

確實是一起「烏龍」,

不過,也看得出遊客們的觀察還是很仔細,

對文物保護也有很高的意識。

不過,故宮裡的安保措施是非常嚴格的,

很難出現無故「失蹤」

或者是被盜的可能性。

但是身處於郊野的的文物,

他們的「命運」可就多舛了。

017年清十三陵——思陵文物被盜案件

2017年3月,有文物保護愛好者反映,明十三陵中,崇禎皇帝的陵墓——思陵,發生了文物失蹤事件,疑似被盜。據反映,失蹤的文物是一對兒蠟扦,也就是燭台,可能已經失蹤了半年多。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約40多公里處,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世界文化遺產。

思陵石五供原樣

被盜後的石五供

得知明十三陵石五供2件燭台被盜後,昌平區政府立即組織公安力量成立專案組,全力以赴開展偵破。十三陵特區辦事處黨政主要負責人等4名處級幹部及相關人員,被免職處理。專案組經10餘天的偵查,逐步鎖定一個專門盜竊石刻類田野文物的團伙,並於2017年4月7日,先後將林某(男,38歲,北京市懷柔區人)、王某(女,32歲,北京市懷柔區人)、馮某(男,40歲,河南省固始縣人)等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在馮某家中將被盜的兩個燭台起獲。

2014年房山區21件文物被盜案件

2014年12月,北京警方與房山區文物部門聯手,接連破獲了三起文物盜竊案。佛首、石鼓、碑座、石蠟扦等21件文物被成功追回,其中二級文物一件、三級文物七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宋遼時期。

被盜石刻文物

繳回的21件被盜文物中,陝甘總督黃廷桂墓誌中的漢文墓碑屬於二級文物;明代的龕內剔地浮雕造像、浮雕地藏王造像為三級文物。此外還有宋元年間的佛頭、遼代的溝紋磚、明清時期的寶瓶雲頭等珍貴文物。

被盜石刻文物

其中被追回的雕花石鼓,是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楊家大院內的雕花石鼓,價值約50萬元人民幣。

2013年「7.15」京郊文物盜竊系列案件

2013年7月中旬,懷柔區九渡河鎮被盜4座金聲遙將軍墓石刻蠟扦底座,屬國家三級珍貴文物。案發後,北京警方會同北京市文物局對被盜文物下落進行搜尋。經對全市同類案件進行梳理,發現丰台、朝陽、通州、門頭溝、延慶、密雲、順義等地區均有發案。經開展大量偵查工作,輾轉多個省市地區,專案組於2013年9月29日兵分多路集中行動,在順義、懷柔、密雲等地先後將沈某等10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被盜文物

被盜文物

專案組起獲被盜的國家三級以上文物6件,其他石刻、瓷器等一般文物18件,共計24件,破獲2013年發生在北京市朝陽、懷柔、延慶等地區的盜竊文物犯罪案件15起。

【小編有話說】

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有太多太多的文物藏身於各處。上述列舉的幾個案例,只是這幾年來北京破獲影響較大的文物被盜案件,大量的郊野文物都面臨著人為損壞、失竊等情況。

故宮博物院那些國寶級文物固然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以至於斗匾上少了幾個字,就有網友關注到並向媒體反應。但是那些大量存在於郊野的歷史文物,它們同樣也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凝聚著文化和傳承,同樣需要我們關注。但願在未來,丟失、破壞文物現象能得到遏制,這是小編一個美好的願望。

來源:綜合北京青年報、新京報、BTV新聞頻道、新浪微博、央廣網、法制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TV新聞 的精彩文章:

北京上周流感疫情較前一周增近五成 疾控部門給家長「寫信」 提高預防流感意識

TAG:BTV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