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動物世界中的「好基友」:獅子也玩「斷背山」
春天來了,又到了萬物繁殖的季節,
動物們開始蠢蠢欲動......
等等,這兩位大兄弟有點不大對勁。
純潔的小編也不知道它們在幹什麼,
不過要知道雄獅的領地性極強,
一片地區一般只有一頭雄獅,
兩頭成年雄獅如此親密的共處,必有原因。
這些照片由攝影師尼克爾·坎布拉拍攝,
當時她正在非洲中南部度假。
據她的嚮導介紹,這倆獅子已經膩歪了一周多,
還把附近的不分公母所有獅子都趕跑了。
事實上無需大驚小怪,
動物界的同性戀愛現象,普遍存在且正常。
加拿大有位生物學教授布魯斯·貝哲米,
專門針對動物同性戀問題寫過一本學術著作:
《生物界的繁榮:動物同性戀與自然多樣性》。
在書中,貝哲米教授提到,
自然界中已發現有同性戀行為的動物很多,
大約有五百多種。
(圖自B站UP:UnaWho)
而這500多個物種包羅萬象,小到瓢蟲:
大到大象:
下至海里游的海獅:
上至天上飛的小鳥。
CCTV的《探索·發現》欄目組,
曾到江蘇鹽城拍攝過瀕危動物四不像:麋鹿,
保護基地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發現,
有兩隻麋鹿表兄弟,關係好的非比尋常。
親密到連架都不打,
好看的雌性麋鹿也不碰了。
直到有一天,
他們的飼養員丁玉華才發現了事件的真相。
而英國紀錄片《動物世界的同性性行為》,
則選擇人類的好朋友:海豚為觀察對象。
海洋很大,海豚卻很少。
更麻煩的地方在於雌性海豚三年才懷一胎,
生產後把小海豚拉扯大又需要兩三年。
碰到一個姑娘真的很難,漫漫長夜寂寞難耐,
因此雄性海豚結成伴侶的情況就很常見了。
為了消解寂寞,聰明的海豚想盡了辦法。
有時候它們咬來咬去:
有時甚至還會聚在一起,
舉辦一場同性海天盛筵。
幾乎所有品種的海豚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圖自B站UP:UnaWho)
比海豚玩的更high的是倭黑猩猩,
和異性戀的黑猩猩不同,
幾乎所有的倭黑猩猩都是雙性戀。
它們非常熱愛和平,
遇事基本不會爭搶打鬧。
(圖自B站UP:UnaWho)
那麼在生活里,它們是怎麼解決爭端的呢?
大概是:遇事不決來一發。
相較於其他種類猩猩動不動就打架的處事原則,
倭黑猩猩的生活可以說非常浪漫主義了。
倭黑猩猩也和海豚們一樣,
會隨時隨地開起同性海天盛筵來。
而且,它們的趴沒有年齡限制。
小編幫你數了,一共四隻......
算了,來看看人見人愛的企鵝洗洗眼。
下面這兩隻企鵝是帽帶企鵝,
名叫羅伊(Roy)和塞隆(Silo),
是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的居民。
看起來真是一對幸福和睦的企鵝夫婦。
不過事實上,羅伊和塞隆都是雄性。
它們從1998年開始走在一起,
甚至找了塊圓溜溜的石頭當作是企鵝蛋,
輪流放在身體下面孵化。
管理員發現了它們的異樣表現,
乾脆找了一個被企鵝媽媽拋棄的蛋,
偷偷地用它和石頭做了調換。
而羅伊和塞隆還真的用它孵出了小企鵝。
上面就是它們一家三口的全家福。
小企鵝被取名為探戈(tango),
網友還為它們一家畫了繪本,
名字就叫《探戈一家三口》。
羅伊與塞隆的故事不是個例。
在德國不來梅哈芬動物園養的南美企鵝之中,
60%都有同性戀愛行為,相當驚人的數字。
事實上,早在20世紀初,
英國南極探險隊的隨隊醫生喬治·默里·列維克,
就發現了這種現象。
(圖自維基百科)
他在南極花了大量的時間觀察企鵝的行為,
發現企鵝同性戀行為十分常見。
(列維克拍攝的企鵝圖片)
但是礙於當時保守的學術環境,
他將這些資料都寫成了少有人用的希臘文。
直到21世紀,這些材料才被發掘出來公諸於世。
隨著社會進步,科學的發展,
人們對同性戀愛行為逐漸理解和寬容。
基於一代又一代學者們的科研成果,
2006年,史上第一個動物同性戀特展開幕了。
這場展覽由挪威奧斯陸大學主辦,
設置在學校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內,
展出了超過1500種以上的同性戀物種。
展品類型與種類非常豐富,
照片、文獻、標本,應有盡有。
每一樣展品都製作的栩栩如生,
有恩愛的雄天鵝、企鵝爸爸和海豚:
還有不太常見的火烈鳥、海鷗、狼等等。
儘管展覽的物種超過1500種,
但是相較於人類已知的物種數量來說,
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數字。
用貝哲米教授的話來說,
沒有任何一個物種有證據顯示,
同性戀愛行為是不存在的。
所以說性別不是問題,有愛就有一切。
再過一個月就是情人節了,單身的朋友們,
其實看看身邊一起打遊戲的兄弟,
是不是,也不錯?
來源:微信公眾號「狂丸」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