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鄱陽湖畔 仙鶴翩翩起舞

鄱陽湖畔 仙鶴翩翩起舞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3960平方公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鄱陽湖旅遊景區有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2010年,鄱陽湖保護區有鳥類300多種,其中水鳥115種,珍禽50多種,約佔全國225種水鳥的51%。這裡的白鶴群,2002年越冬種群總數達4000隻以上,佔全世界白鶴總數的95%以上。鄱陽湖是白鶴等珍稀水禽及珍稀森林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越冬地。

白鶴也叫仙鶴,學名丹頂鶴,一種大型鶴,體長120~160厘米,重10公斤。全身幾純白色,頭頂裸露無羽、呈硃紅色,額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後方耳羽至枕白色,頰、喉和頸黑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黑色,三級飛羽長而彎曲,呈弓狀,覆蓋於尾上,因此,站立時尾部黑色,實際是三級飛羽,而尾、初級飛羽和整個體羽全為白色,飛翔時極明顯。嘴較長,呈淡綠灰色,頸、腿也都很長,兩翅中間長而彎曲的飛羽為黑色,並且在站立時整個飛羽都蓋在尾部,常常使人誤認為它有一個黑色的尾羽。雌雄相似。

仙鶴在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給丹頂鶴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文官的補服,一品文官綉丹頂鶴,把它列為僅次於皇家專用的龍鳳的重要標識,因而人們也稱鶴為「一品鳥」。人們也把鶴作為高官的象徵。一幅鶴立在潮頭岩石上的吉祥紋圖,取「潮」與「朝」的諧音,象徵像宰相一樣「一品當朝」;仙鶴在雲中飛翔的紋圖,象徵「一品高升」;日出時仙鶴飛翔的紋圖,象徵「指日高升」。

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它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一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它與生長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樹毫無緣份。但是由於丹頂鶴壽命長達50~60年,人們常把它和松樹繪在一起,作為長壽的象徵。

仙鶴之美,早在古詩中有描述。薛能在《答賈支使寄鶴》中寫道:「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青冥」。白居易在《池鶴》中說:「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張賁也有:「渥頂鮮毛品格馴,莎庭閑暇重難群。」明朝王象晉的《群芳譜》中描述「體尚潔,故色白;聲聞天,故頭赤。」以及:「丹頂赤目,赤頰青腳。」丹頂鶴的美,在於它的整個形體的和諧一致,而這種美的奧秘之處,無疑是因為它在那玉羽霜毛之上還具有一個渥(朱)頂、丹砂,顯得典雅而風流,令人難以忘懷。此刻正是鄱陽湖欣賞仙鶴這一美麗天使的好季節。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的鄱陽縣境內,地處度假勝利地廬山、中國瓷都景德鎮、道教聖地龍虎山、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中心地帶。總面積為365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它是集湖泊、河流、草洲、泥灘、島嶼、泛濫地、池塘等濕地為主體景觀,濕地資源豐富、類型眾多而極具代表性的純自然生態的複合型濕地公園。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風光——白沙洲

吳城古鎮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曾經繁華一時,王勃、蘇軾、文天祥、朱元璋、孫中山等歷史名人曾涉足於此,有著諸多的文化遺迹,石堤、點將台、吉安會館、望湖亭等處的殘牆斷壁、碑文石刻,無不向遊人講述著歷史的滄桑。「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因毗鄰鄱陽湖,水草茂盛、魚蝦豐富,所以每年冬天都會有大批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的北方候鳥前來這裡覓食過冬。國家級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便建於此。

長山群島有13個島嶼,分散排列在鄱陽湖茫茫的湖水中,如同鄱陽湖中的小夏威夷,這裡不僅曾是歷史上重要的古戰場,更是鄱陽湖美景的最佳處。夏季水天一色,帆影點點;冬季水落灘出,湖汊密布。不僅草洲千里,更有大量的候島到此棲息。鶴雁翩然,盡收眼底,鳴聲響徹整個湖空,蔚為壯觀,是理想的生態旅遊景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銀燈 的精彩文章:

天山山脈奇景

TAG:水銀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