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故事看作品,昭通有個很牛的畫家,他的名字叫黃河!

讀故事看作品,昭通有個很牛的畫家,他的名字叫黃河!

特別關注

黃河的山水畫,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大氣磅礴、氣勢恢宏。

走進黃河的工作室,四周全是畫板,中間一張長長的畫桌上,也擺放著一幅幅畫完或即將畫完的作品。在空氣中,我似乎感受到了那些藝術的氛圍和創作的靈感,就像互相集結的小分子運動一樣,在黃河的工作室中慢慢聚攏,然後一個閃光,讓這些靈感成為黃河每次畫作的創作衝動。

畫畫是生命的重生

或許人生只有窮盡,才能迎來再生的光芒。

38歲那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黃河幾乎已無回天之力。病退回家休養中,黃河唯一能做的就是畫畫,期望在畫畫中放鬆身心,以減緩病痛的煎熬。於是,他每天鋪開筆墨紙硯,大量的臨摹《介子園畫譜》,他心無旁騖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傾注在畫作之中。筆墨抒情,來寄託對生活的嚮往,在專註地作畫中,黃河找到了新生的力量,病痛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正如他所說的,藝術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生命之光再次被點燃,黃河更加珍惜重生的時光。病痛消失後,他每年都要出去寫生。從老家威信縣每個鄉鎮開始,到昭通市各縣區,再到貴州、廣西、山東、山西等各省市去寫生、去創作。在黃河的心中,沒有舟車勞頓,沒有風餐雨宿,只有時不我待,只有星月兼程。他太需要把生於斯養於斯的故土和祖國的大好河川,以自己的畫筆銘記下來了。

長期的在外寫生,需要經濟實力作為後盾。黃河是昭通畫家群中,較早走入市場的一位。書畫市場的江湖,需要膽魄、需要眼光,更需要實力。優勝劣汰,要生存下去,唯有勤奮加拼博。幸而書畫的江湖,磨鍊了黃河的筆墨、技法以及作畫的速度。這段生活對黃河來說,其實是交學費,一個真真實實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社會大學,讓黃河沐火重生了。

黃河說,自己人生的每一個節點,都幸而有良師益友的引導。儘管,黃河在整個人生的創作中,也走了一些彎路,浪費了不少光陰。但他認為,彎路也是藝術的沉澱,學畫畫不要有明確的門派觀念,有用的就學,哪怕是一根線條,一次用筆,也可以或多或少的吸取其他畫派的優點。日積月累後,各畫風會在自己的畫作中自然不自然地融會貫通,這樣在千筆萬線之後終於成就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既有前人的影子,又有自己的風格,同時要讓自己的長處優於別人,否則畫得再好,都只是別人的影子。

五十年的堅持不懈

畫畫,是黃河五十年來堅持做的一件事情。

今年58歲的黃河,從六七歲時就開始學畫素描。一開始,畫畫並不是黃河認為可以作為職業的事情,他只是把畫畫當成興趣的培養和藝術的熏陶。十多歲的時候,黃河拜吳希齡老師為師,一直在吳老師的傳授下學習山水畫。

自幼,黃河就被山水畫的筆與墨、濃與淡之間相輔相生的巧妙結構所吸引,被山水畫中虛與實、形與意的和諧互動所陶醉。也正是這種吸引,慢慢地讓黃河選准了把山水作為自己作畫的主題,他想盡情地在筆墨之間,豪邁地揮灑自己對於磅礴大氣的華夏山川的一種深深的痴愛。

傳統的山水畫技巧,在黃河幾十年的學習下,完全了熟於心。吳老師的傳授,又似乎局限在傳承上,沒有更多的創新,筆法太蒼涼,已完全不能很好的表現出所處時代的特徵。單一的畫風已然讓黃河有了想打破固有模式的想法,他想尋找一種在傳承傳統繪畫的基礎和技巧下,又能與時代的精神風貌相完美結合的畫風。

五十歲前後,黃河開始醉心學習黃賓虹、黃格勝、滿維起等大師的畫風。滿維起的畫擅長於西南苗、侗少數民族地區風光的描繪。繁密的空間構圖和小青綠的寫意畫法,在傳統山水畫語言中是很少見到的,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新鮮感。成長生活在威信縣的黃河,生活的地域與滿維起繪畫中苗寨、侗鄉有著天然的接近和相似,使得黃河極快地接受滿維起的繪畫風格,並被這樣的風格所深深感染和啟迪。黃河的山水畫風格,打上了滿氏畫風深深的烙印。

一度時間,黃河覺得自己已和大師走得很近,畫得很像了,然而,隨著研習的深入,這樣的相似已不是黃河所要追求的境界了。著名畫家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畫家,不應該是照相機,不是誰的複製,而是要有自己創造的新,才能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升華的藝術空間。如果,黃河只想局限在某派某人的畫風中,如果他沿著滿氏這條路走下去,他也可能得心應手,做出一番成績。但是,黃河卻在54歲之後,來了一個毅然決然的轉身,放棄已成熟的畫風。黃河,開始遠走廣西,拜黃格勝及灕江畫派的一幫老師為師。灕江畫派是當代中國最活躍的繪畫流派之一。灕江畫派以表現時代風貌為宗旨,以傳統中國畫為主題,擅長對景寫生及創作大幅乃至巨幅作品,其小品亦精到典雅,極富特色。灕江畫派的風格讓讓黃河更加的喜愛,它表現的灕江山水、苗族侗族民居,用色清雅,從不濃墨重彩,這讓黃河找到了像失散多年的知音的一樣的興奮和欣喜。

遠離故土,遠離應酬,遠離繁囂。在廣西兩年的潛心研究,黃河與大師的近距離接觸,與同門師友的相互切磋,使得黃河畫風大變,從灕江畫派中脫穎而出。黃河的畫作,善於全景式地表現自然風光的大美。畫面大開大合、雄潤清朗、氣魄宏大,予人以大氣磅薄之感,生肅然起敬之心。

傾情描繪烏蒙民居

灕江畫派,決定了黃河畫風的最後走向。

先山水後民居,是黃河畫風轉變的一個過程。黃河把灕江畫派表現灕江秀美風光的風格,運用在表現烏蒙山的粗獷上,用繪畫的語言來表現民居,是一個極其大膽的嘗試。

黃河對烏蒙山這塊土地,有著一種深入骨髓的親近感和特殊的情懷,他在作品中表現的大山大水都是和烏蒙山相關聯的。同時,黃河對這塊土地上逐漸消失的少數民族民居,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山寨民居成為了他近年來最主要的創作主題。縱觀黃河民居系列作品中,那種素雅寧靜的氣質,不但有技法,還有自身的獨特風格,這就是他畫作的價值所在。

黃河有個夢想,他想在六十歲以前把最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獨具特色的民居,以繪畫的形式保留下來,甚至想把這些逐漸消失的民居搶救性地畫完,想為今後的創作提供源泉,也想保存一份中國民居建築的記憶。黃河從滇東北到滇西、滇南,從灕江到湘西、閩南、江南等多地,畫苗寨、吊腳樓、土掌房,畫石板房、土樓、園林、徽派民居等等,他以民居作畫已有五六年了。

中國畫,分為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三大類。每一大類,又分為若干人數眾多的流派,個人只是滄海一粟,想要突出亮點太難了。民居,更多是的時候在山水畫中只是一個點景,不是最主要的創作題材。以民居作畫的人並不多,能有建樹的更是鳳毛麟角。民居,作為鄉村形象的表徵,可能是體現農村時代精神氣質的最佳題材之一。黃河以民居為主、以民居為形、以民居為山來創作,這是難能可貴的。

將藝術直接投射進自己日常生活的狀態,大概是藝術家和普通人在生活狀態上的最大區別。這種投入的狀態,對黃河藝術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黃河覺得每一種民居的繪畫,就是要變換一種筆墨技巧,就是要挑戰自己固有的繪畫風格。一直以來,他憑藉著自己的審美偏好和直覺進行創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

畫作民居,這種兼工帶寫的創作風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耗時的精細活,其創作過程是漫長而辛苦的。每一幅作品,對筆法要求得更細膩,畫面表現要更精道。在黃河民居作品中,可以看到房屋的每一個結構都交待得很清楚。甚至細緻到鄰里之間每一扇窗子的變化、每一跟電線的牽連、每一處柴火的堆放、每一道院牆的壘砌、每一個水缸的擺放等等,他讓房屋與房屋之間有著擬人化的交流。那些屋內、屋外生活的瑣碎細節的變化,包括人物的表情、動作都細緻的表現出來,讓畫作有了生活的情趣化,有了生動的內容,有了延伸的想像力,讓觀賞者立刻對這個民居有了親切感,並能深深的感受到村莊展現出來的和諧和溫情。黃河的民居系列,體現出一種時空的靈動和音樂的韻律美。

對景創作寫生的「快刀手」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深深烙印在基因里的記憶。這樣的一個烙印,是黃河對於國畫的深情,是他創作表達的意圖。在黃河的心裡,中國繪畫語言是獨特而不可替代的。每一個線條、每一個苔點,都打上文化和審美的深深烙印。空間的廣博,陰陽的調合、天地的和諧。每一組景物都有陰陽的變換,有了變換畫面才有了生機。

黃河的創作靈感不是突然的一個思維閃現,他更強調的是對景寫生。他認為,創作不能是照著相片畫,不能只是摹寫,這樣缺乏感情色彩的投入,畫作會少了很多靈動。而對景寫生創作,需要的是所有創作都要到生活中去汲取、去提煉。畫家眼裡的景,要在腦海中瞬間成為線條的轉換,取捨得當後,筆墨下的線條才會有一個和諧的統一,畫面才能達到優美的視覺效果。

畫家所創作的畫作剛好是符合自己的審美,那毫無疑問就是個愉悅的體驗過程。黃河一年有兩百多天是在外寫生。2017年,他去山西、河南、北京、五台山寫生,他常年在烏蒙山的群峰河谷之中對景寫生。每天的寫生作品有五六幅,甚至被業內人士稱為「快刀手」。這樣的稱謂,並非浪得虛名。所謂的快,只能是肯定了黃河對寫生技巧了熟於心後,能夠對景迅速組織畫面,找到畫眼,把景物在心靈中內化,精確取捨後完成構圖。從威信到昭通,4個小時的路程,黃河需要12個小時,他一路走一路畫。一個景點他可以畫二三十次,正所謂,心中有情,筆下有景。每次的心情不一樣,創作感受不一樣,用墨和構圖的技巧就不一樣,畫面的表現形式也就不一樣,因而,黃河每次的寫生都是不可複製的,都是獨特新穎的。

山川的蒼茫雄渾,體現了作者心胸的博大高遠。

對於黃河來說,寫生就是一個足跡。他寫生的畫作,就是一幅完整的作品。每一小幅作品,可以獨立成畫,又能相互組織、相互呼應成一幅巨幅山水畫。他把當時的現場視覺衝擊力和強烈的感情色彩傾注在作品中,只有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感嘆,才能有心靈震撼之下大氣磅礴的畫作問世。黃河筆下的山水,重巒疊嶂、草木繁茂、屋宇錯落,充滿了勃勃生機。一疊一疊的山峰,濃淡各異;一叢一叢的雜樹,疏密有別。吊腳樓各搶地勢、柱腳交錯,結構繁複。繁密的山、石、林、屋與虛靈的雲、泉、瀑、潭,構成畫面宏大的交響,讓人回味無窮。

2017年圓夢沖國展

2017年,對黃河來說是成果頗豐的一年。他的六件作品入選全國美展,一件作品入圍全國美展。其中,《烏蒙炊煙》榮獲全國鄉風墨韻最高獎,這是昭通山水畫家第一次入選全國國展。黃河圓了自己的夢,沖入了國展。

黃河一直認為自己是畫家中的宅男,生活的樂趣除了畫畫還是畫畫,每一天的時間對於他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他覺得,畫家挺不容易,又要創作又要去名山大川寫生尋找靈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伏案創作,真正有事業追求的畫家是沒空去搭理社會上的很多勾心鬥角的俗事的。目前,黃河創作之餘也帶著二三十個喜好畫畫的學生傳授繪畫技巧。中國畫,靠的是傳承。黃河,希望自己的繪畫藝術更上一層樓,才能把更多的東西交給學生。他認為,藝術作品就是自己的生命的延續,他只是希望後世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學習的啟發,能得到學習的收穫,他就很欣慰了。

真的熱愛藝術,且踐行於生活之中的人,是會不知不覺影響到周邊的整個人群氣場,並未為其打開審美之路。我們相信,黃河在今後的創作道路上定能創作出有更多優秀的作品。「黃河交響曲」將會更加震撼人心。

人物簡介

黃河

黃河號山痴、金石緣齋主人。1960年生,國展最高獎獲得者,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灕江畫派黃格勝工作室畫家、中國致公黨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中國畫寫生創作研究院院長,昭通書畫研究院研究員、昭通市美術家協會理事、烏蒙畫社社長、扎西書畫院終身名謄院長、昆明萬壑松堂文化傳習院顧問;現就讀於中國畫藝術創作院。 作品多次入選中美協,省美協,市美協展出並獲國展最高獎。眾多作品被海內外藏家及美術館等藝術團體收藏。

黃河藝術年鑒

2011年:作品《老區秋韻》入選紀念辛亥革命誕辰I0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中美協主辦)

2014年:作品《 烏蒙情》、《赤水行》參加灕江畫派研究院寫生作品展並被桂林徐悲鴻紀念館收藏。(灕江畫派研究院,徐悲鴻紀念館主辦)

2014年:作品《灕江情》參加「情系烏蒙」灕江畫派研究院高研班師生作品展。(灕江畫派研究院主辦)

2014年:作品《夢繞灕江》《吾土、吾家》參加灕江畫派走進荔浦寫生作品展。(灕江畫派促進會主辦)

2015年:作品《魂牽夢繞》參加「灕江·灕江」格物致知黃格勝研究生教學展·第九回。(灕江畫派促進會主辦)

2016年:作品《烏蒙千秋》參加格物致知黃格勝研究生線描教學展·第十回。(灕江畫派促進會主辦)。

2017年:作品【烏蒙炊煙】榮獲「鄉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最高獎項;(中美協主辦)

2017年:作品【金色家園】入選「大美遼寧」第二屆中國畫水墨大展;(中美協主辦)

2017年:作品【祭秋】入選「二十四節氣」柯城全國農民畫大展;(中美協主辦)

2017年:作品【家鄉月色】入選「紀念葉淺予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美協主辦)

2017年:作品《家鄉月色之三》入選吉祥五台山全國中國畫大展。(中國畫學會主辦)

2017年:作品《雲嶺春秋》獲昆明美術作品展三等獎。(雲南美術家協會主辦)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hdwk2158200)綜合丨《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允琪

審核丨@晴歌

運營總監丨@俺是大笨蛋

編輯丨尹婕 鎖秋紅

實習編輯丨陳冰 宋婷

新聞爆料熱線丨0870——2128705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昭通日報 的精彩文章:

昨天,昭通—遵義班線正式開通,包你出行妥妥滴√

TAG:昭通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