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蘇州為歷史文化名城,文脈源遠流長,藏書之風享譽海內外,歷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風,前後計數百家。眾多的藏書樓,匯聚了大量的典籍文獻,使得蘇州學子和士人受益匪淺。同時,眾多的典籍又滋養了蘇州眾多的學者文人,而學者文人的聚書活動又反過來影響著地方的風尚,推動著蘇州私家藏書風氣的愈演愈烈。時人云:「吳中文風,素稱極盛,俊士薈萃於茲,鴻儒碩彥,代不乏人。以故吳中舊家,每多經史子集四部書之儲藏,雖寒儉之家,亦往往有數拾百冊。至於富裕之家,更是連櫝充棟,琳琅滿目。故大江以南,藏書之富,首推蘇州。」舉目蘇州地域,上至豪門高第,下至販夫走卒,無人敢對典籍輕易毀棄。這種重視文化的理念深植於蘇州人的觀念之中,成為吳地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藏書樓就這樣漸漸淡出了歷史,淡出了人們的文化視野,留存於世的藏書樓已為數不多,即使基本留存下來的,也書去樓空,但其仍有著不少值得研究的線索。一部古籍不僅具有文物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它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極為豐富。我們從蘇州博物館所保存的眾多古籍善本中解讀出蘇州昔日私家藏書的輝煌。

過雲樓舊藏《正德興寧志》稿本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稿本已改裱為經折裝,函套上貼有題籤「明祝允明興寧縣誌稿本」。引首有籤條「興寧志共計四十張」,下署小字:「連序及末葉一行字紙都在內」,落款為:「崇禎辛巳十月十二日記」,為收藏者所題。開本,高35.5厘米,寬20厘米,半葉九行,行字數不等。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號08027。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蘇州)人。其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所書《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與唐寅、文徴明、徐禎卿齊名,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此稿本先前為明代王世懋收藏,稿本蓋有「琅玡王敬美氏家藏圖書」印。後流入蘇州顧氏過雲樓,蓋有「顧麟士」印。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中就記錄有此稿本,顧氏稱其:「序次謹嚴,考核翔悉」。過雲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位於蘇州市幹將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之稱。此手稿是1954年顧氏後人顧公碩捐贈給蘇州博物館的。據《中國地方志綜錄》載,溫州市圖書館藏有正德刻本,缺卷二至卷四。中山大學藏咸豐重刻本。上海圖書館藏重抄崇禎過錄稿本。

潘祖蔭滂喜齋舊藏《潘祖蔭日記》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清潘祖蔭撰,稿本,十二冊。首冊用朱絲欄鈔紙,每半葉10行,行字數不等,紅口,四周雙邊,雙對紅魚尾;第二至十二冊朱絲欄或藍絲欄鈔紙,每半葉9行,行字數不等,白口,四周單邊,無魚尾,版心下鐫有「滂喜齋」。記事從同治二年(1863)、光緒七年(1881)至十三年(1887)、光緒十五年(1889)至十六年(1890)。因潘祖蔭將此稿本攜帶在身邊朝夕相處,閑來無事時便在書衣及空白處鈐蓋印章,故各冊書衣均滿覆印蛻。潘祖蔭日記稿本存世者,另有上海圖書館藏《潘文勤日記》。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1598。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潘祖蔭(1830—1890),字伯寅,號鄭盦,蘇州人。作為道光咸豐年間清流派一度的掌門人,潘祖蔭除了議論朝政之外,三代鐘鼎、秦磚漢瓦、魏晉碑帖以及宋版圖書,成了他搜羅的對象。滂喜齋所藏古籍,不以繁富相炫,而以世間稀有秘籍精品稱甲吳中。潘祖蔭蘇州故居在南石子街6號,在北京去世後,其弟潘祖年輾轉搬遷,將青銅器、宋元版落戶在此。據潘氏後人介紹:解放初期,潘景鄭與侄子潘家嶸把蘇州南石子街原老二房的祖屋賣掉,潘景鄭去了上海。當時有居民發現飛蟻很多,裡面全是書(潘景鄭書房),於是蘇州文管會前來勘查,發現了《潘祖蔭日記》稿本,移交蘇州博物館保存。

劉之泗修聞福齋舊藏《東萊呂太史文集》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宋呂祖謙(1137—1181)撰,祖謙歿後,由其弟呂祖儉及其侄呂喬年編輯而成。線裝。版框尺寸:高21厘米,寬15.8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雙順黑魚尾。書中有「荊州田氏藏書之印」、「偉裔所收善本」、「建安楊氏傳家圖書」、「晉安徐興公家藏書」、「鄭傑之印」、「晉安蔣絢臣家藏書」、「之泗經眼」、「島田翰讀書記」、「劉之泗」等鈐印二十九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號01140。

劉之泗(1900—1937),安徽貴池人,劉世珩子。他繼承其父大量藏書。抗戰時全家遷往蘇州城內避難,居蘇州太平巷,改藏書樓名為修聞福齋。蘇州淪陷,是書《東萊呂太史文集》由此散出。上世紀50年代初,此書出現在一家兼賣舊書的小店,被文學山房的後人、著名版本學家江澄波發現,其字體端嚴,寫刻絕精,雖然不全,但書上藏書印記累累,流傳有序,書後還有「潛叟」及「劉之泗」二人的題跋,於是立刻議價購回,又平價提供給文管會,保存在蘇州博物館。

顧沅辟疆小築舊藏《吳郡文編》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吳郡文編》書成於清道光七年(1827),是顧沅的手稿本,246卷,文獻4070篇,約400萬字。手稿分裝八函,每函十冊。為藍絲欄稿紙,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三四字不等。白口,四周雙邊,雙對藍魚尾,書口下有「然松書屋」四字。書中鈐「藝海小築珍藏」、「湘舟審定」、「國華之印」、「浩臣所藏」、「賜硯傳家」、「翼東珍藏」、「王同愈」等印章。首冊書名頁有江陰聞詩親筆墨書《吳郡文編》,落款聞詩題。卷前有朱珔、石韞玉、梁章鉅、董國華四家親筆墨序。末冊卷後有王同愈墨跋。全國珍貴古籍名錄號06479。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顧沅(1799—1851),字澧蘭,號湘舟,江蘇長洲(今蘇州)人。辟疆小築在浦橋西街(今鳳凰街,故址尚有辟疆小築遺址碑一塊,古銀杏二棵。)。雖出身世代簪纓之家,但不求仕進,不以科舉之學為好學,歸隱里門,以收藏書畫古籍而聞名於世。家有書樓「懷古書屋」、「藝海樓」、「辟疆小築」、「賜硯堂」、「秘香閣」等。《吳縣誌》載:「顧沅圖書之富,甲於東南。」學者楊仲羲在評價顧氏的藏書時,稱其「不及四庫者600餘種,而四庫未及者2000餘種」。

同中國歷史上眾多藏書家藏書聚散無常的命運一樣,顧沅的藏書在他身後亦不能倖免。咸豐庚申之役,顧沅已謝世,其嗣孫顧康如尚年幼,在倉皇出逃途中,《吳郡文編》於亂中流失,不知去向,家人為之念念不忘。然而事有湊巧,在相隔50多年後,即民國七年(1918),有人在上海見到此書,喜告顧沅之曾孫顧浩成,遂以五百金購歸,藏於顧家世居辟疆園藝海小築。顧浩成逝世後其子顧翼東(1903—1996)秉承父志,悉心護持高祖遺著。1958年,當時在蘇州博物館工作的范煙橋正四處打聽《吳郡文編》的下落,顧翼東得知後,於1960年將書移送蘇州博物館保存。

吳雲兩罍軒舊藏《韋蘇州集》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唐韋應物撰,宋劉辰翁注,明凌氏刻陶韋合集朱墨套印本。線裝。版框尺寸:長21.4厘米,寬14.8厘米。半葉八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單邊。書中鈐「姚子真秘笈印」、「梧桐鄉民」、「汪星源藏書記」、「歸安吳雲」印。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號05215。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吳雲(1811—1883),字少甫,號平齋,歸安(今浙江湖州)人。藏書樓兩罍軒在今蘇州聽楓園。其性喜金石彝鼎,法書名畫,漢印晉磚,宋元舊籍,一一羅致。所藏王羲之《蘭亭序》二百種,最為珍秘。吳雲稿本有《兩罍軒詩集》一卷,藏南京圖書館;《兩罍軒尺牘》,藏蘇州圖書館;《兩罍軒題跋》,藏國家圖書館及南京圖書館;《二百蘭亭齋鐘鼎款識》八卷,藏國家圖書館;《兩罍軒古錢拓本》四卷,藏復旦大學圖書館;《二百蘭亭齋鑒藏書畫錄》,藏上海圖書館;《兩罍軒收藏經籍碑帖書畫目》,藏復旦大學圖書館。庚申年(1860)之變,姑蘇遭太平軍攻佔,吳雲著作和所有叢殘稿本、藏書五萬卷全毀於兵燹中。

汪士鍾藝芸書舍舊藏《詩集傳》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宋朱熹撰,元刻本存八卷。線裝,版框尺寸:長20.4厘米,寬13.2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雙邊,雙順黑魚尾。書中鈐「汪士鍾印」、「閬源真賞」等印。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號02558。

清代徽商汪文琛、汪士鍾父子在山塘街殳家牆門,建造起聞名中外的藏書樓藝芸書舍。該樓堂宇軒敞,樹石肅森,遠睹飛檐翹角,近聞古色古香,一時間藝芸書舍珍本善冊薈萃,號稱海內之最。清代同期大學者阮元曾贈汪士鍾一聯曰:「萬捲圖書皆善本,一樓金石是精摹。」汪士鐘的藏書也像其本人是寄寓蘇州的客人一樣,在咸豐年間盡數散出。《清朝野史大觀》卷十藝芸書舍條云:太平軍至蘇州,「合家離散,宋元本悉為鄰家攜去,汪氏子孫只知賈不知書。」

何澄兩渡書屋舊藏《纂圖互注揚子法言》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漢揚雄撰,晉李軌、唐柳宗元、宋宋咸、吳秘、司馬光注。宋刻元修本。何澄跋。存二卷(六至七)。線裝。版框尺寸:長18.1厘米,寬12.2厘米。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二十五字,黑口,左右雙邊,雙順黑魚尾。書中鈐「曾存定邸行有恆堂」、「亞農秘笈」、「何澄之章」。書後護葉有何澄墨跋:「於北京宣武門內頭髮衚衕小市以銀幣二枚易《揚子法言》二卷,審定確為元代物,惜殘缺不全矣。乙丑新秋兩渡邨人識。」

兩渡書屋在蘇州南園賓館,主人是民國收藏家何澄(1880—1946),字亞農,別號真山,常以亞農自謂。從民國五年(1916)到1946年,其大半生時間多在蘇州度過。在蘇期間他以自己和家族的財力,重金收入藏品,收藏之富,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收藏圈幾乎無人不知。但自何澄去世後,其藏品無人知曉,成為收藏界的謎案。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南園賓館工作人員在清理何澄故居時才驚奇地發現,浴室壁櫥後還有個小閣樓,裡面存放著何澄的所有藏品,20多隻皮箱,計有藏品1374件,善本古籍642冊。隨後何澄子女將所有藏品捐贈給蘇州博物館。

王謇海粟樓舊藏《正德姑蘇志》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明林世遠、王鏊等纂修,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線裝。版框尺寸:長22.6厘米,寬16.6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版心下有字數及刻工姓名。書中鈐「閩戴戚芬農圖籍」、「長春居士」印。王謇捐贈。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4143。

王謇(1888—1968),字佩諍,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王謇在《宋平江城坊考》「顏家巷」條目中自記:「寒家海粟樓,即梅峰秋聲館舊址也。」海粟樓藏有《天平志》、《姑蘇名賢后記》、明正德刻本《姑蘇志》等多種,稿本有《山海經》、《韓詩外傳》、《穆天子傳》、《說苑》、《新序》、《焦氏易林》、《齊民要術》等20餘種,所藏圖書在其身後散出。

潘景鄭寶山樓舊藏《古今合璧事類備要》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宋謝維新輯,宋虞載輯,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夏相刻本,清狄爾勗跋。線裝。版框尺寸:長20厘米,寬14厘米。注小字雙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書中鈐「祖孫會狀兄弟鼎甲五子登科父子伯侄翰林進士尚書宰相之家」、「潘承弼藏書印」、「賡之所藏」、「不求甚解」。

典藏蘇州私家藏書記憶

潘景鄭(1907—2003),原名承弼,江蘇吳縣(今蘇州)人。鄭逸梅云:「潘景鄭家舊藏清人詩文集一千三百多種,景鄭補得一千數百種,編成目錄,以待再訪。又方誌亦收羅一部分,江蘇、浙江兩省均備,擬擴充至安徽,蓋景鄭原籍安徽也。綜計若干年中增添圖書加以舊藏,共計三十萬卷,貯四百多箱。」寶山樓藏書大部分已入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圖書館和博物館。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梁實秋:讀書 最簡便的修為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