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解憂愁的「解憂雜貨鋪」

不解憂愁的「解憂雜貨鋪」

導語

翻拍的國產劇不乏,但最近走進大家視線的院線電影《解憂雜貨店》成為繼《深夜食堂》翻拍後的又一個撲街的日版翻拍影視作品。

電影上映七天全國票房剛過2億元,豆瓣影迷評分也只有5.3,這部暖心的小說故事,在電影照本宣科的解讀下成了一鍋寡淡無味的雞湯。凌亂的片段敘事使得電影失去了小說令人遐想的本質,反而使得電影不像電影,一部「解憂雜貨店」成了想讓觀眾快進的「坐如針氈」憂慮影片。

模式化熬制的雞湯治癒不了觀眾

作為日本的偵探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表現,人氣絲毫不輸村上春樹,蘇有朋翻拍的《嫌疑人X獻身》便是東野圭吾的暢銷著作。

而電影《解憂雜貨店》更是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儘管它沒有東野圭吾慣用的推理懸疑,沒有警察也沒有惡人,可是它滿滿的溫情連續多年成為噹噹網和亞馬遜最暢銷的書之一。

只不過這一次的電影效果看起來有些讓人大失所望,除了電影幾處本土化的改編,基本乏善可陳。礙於電影的篇幅所限,該有的點沒有突出,不該有的拖沓讓人看的昏昏欲睡。

影片講述了在一家僻靜的街道旁的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捲簾口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由於故事缺少了細節的刻畫,第一段中魚店音樂人克朗為追求音樂夢想時所遇到的挫折和困境以及父親之間衝突的溫情只是囫圇吞棗的講了個大概,使得原著中通過雜貨店寫信獲得解憂的細節刻畫和克朗重拾信心的力量全然不再。秦昊飾演的畫家對浪失爺爺的感恩也過分生硬。幾個故事散亂又孤立,與書中那條串聯他們關係的主線截然相反。

比起流量明星觀眾更為故事本身買賬

在人物選角上的不嚴謹也導致這部本身劇情就不夠縝密的改編電影更加失敗,沒有打動人心的時刻,那種深入人心的溫暖細膩無處考究,整部電影就像缺少了靈魂的皮囊,空空如也

《解憂雜貨店》在選角上啟用了王俊凱、迪麗熱巴兩大霸屏的大流量明星,可是缺乏對原著深刻的理解,再紅的流量明星也沒有辦法賦予一個故事人物的骨骼和血肉讓它變得更具靈魂。

能讓人記住並且印象深刻的都應該是原有的故事色彩,前段時間大火的《天才槍手》還有《前任3》在電影結束散場後,觀眾仍然會為了劇情久久不能平復,而不是像《解憂雜貨店》一樣,觀後即忘。

過於注重依賴」心靈雞湯「的灌輸,忽視了故事本身和講故事的方式,未能對受眾的心理做出合理的評估,感情宣洩方式單一,情感渲染顯得單薄。

這樣失敗的案例不是沒有,像去年上映的《擺渡人》,從《擺渡人》中的所有人,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到梁朝偉的酒吧,擺渡人可以解決。到《解憂雜貨店》中所有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憂愁,都可以把信投給雜貨鋪的成龍大爺,隔天收到回信。

這種一模一樣的套路有著同樣的初衷,就是本想熬一鍋」治癒「的雞湯,最後卻硬給觀眾灌了滿腹」致郁「的砒霜。沒有拍出新的花樣,反而襯出了原版有多麼的精彩。介於這樣的基礎上,即便是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也沒辦法撐起一部空洞的影片。

國產翻拍遭遇水土不服

如果細細觀察,那麼不難發現這次《解憂雜貨店》的票房口碑的撲街早就有跡可循。以中國版的《深夜食堂》為例,電視劇對日版劇情、人物、道具他詞完全照搬,精心布置的小酒館也完全不接地氣,很多網友都表示中國版的深夜食堂應該是」夜市文化「。

學校周邊的大排檔,盛夏的燒烤攤,是泡在熙攘人群中的煙火氣,是陳釀在人生中的複雜情緒,是人生百態,也應該是你是我。

黃磊執導的《麻煩家族》翻拍自日本電影《家族之苦》和《深夜食堂》有相同的共性,完全照搬,不根據中國特有的元素成為了變相的翻譯版本不僅觀眾看了有些尷尬。在劇情上的毫無突破也令人興趣冷淡,雖然在電影《解憂雜貨店》中許多日本元素換成了中國的崔健、四合院、出國、直播、網紅,可是這些元素裝進了故事裡,配上藝術顧問韓寒的小鎮風,並沒有將這本小說的核心精神完美落地。所以,觀眾看到是整部電影中東野圭吾的風格不再濃烈,取而代之的是韓寒式的情懷,說到底是因為忽視掉了中國本土化故事的闡述。

藉助國外的IP劇翻拍的國產劇和國產電影要想讓觀眾更好的買賬,化解兩者之間的文化、社會、時代差異,才是本土化過程中必須直面的問題。

V觀影視

專業態度 娛樂精神

走心推薦 一起追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觀影話 的精彩文章:

秦俊傑再演《泡沫之夏》歐辰,三張側顏照,連皺眉都好看

TAG:V觀影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