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文|艾栗斯

毋庸置疑,依據冰火原著,權力遊戲前期的戰爭發生在七國之間,七國格局參照了英國中古時期的「七國時代」。不過真要細究起來,劇中的一項重要背景:無論是北境的臨冬城、君臨的紅堡、鐵群島的派克城、蘭尼斯特的凱岩城還是艾林家的鷹巢城——城堡這種與騎士、比武大會一起構成了武士氛圍的壯麗建築,在英國真正的七國時期還尚未出現。直到十世紀之前,很多英國人還不知城堡為何物、更遑論親眼目睹了。

英國人(當時更確切應該叫做撒克遜人)第一次看到城堡之時,就是他們被征服之日。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沒錯,今天城堡已經成為英倫文化的一部分,雖然英國的貴族與騎士階層已經消失或隱匿,但遍布城市鄉間的城堡們歷經戰火紛飛與風霜侵蝕仍然屹立。倫敦塔、溫莎、多佛……人們看到這些龐然大物,會想起它們曾經給予莊園的守衛和保護,卻不知城堡最開始其實是英國被侵佔的印證。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在迪弗(Dives-sur-Mer)聚集起一支近700艘船隻的龐大艦隊,橫渡英吉利海峽去奪取自己依據母系血緣繼承的王位。在他浩浩蕩蕩的船隊上,除了滿載士兵、馬匹、武器裝備,還有一些木製結構的板材和鏈接工具——這是撒克遜人從未見過的諾曼「特產」,即城堡。威廉打算一上岸就著手建造這些堡壘,木質結構的城堡可以快速搭建,及時為士兵提供安全庇護,著名的「貝葉」掛毯上就記錄了威廉與哈羅德的黑斯廷之戰,諾曼軍隊一邊激戰一邊建造防禦城堡的奇特一幕。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城堡有多厲害,來自諾曼的威廉深有體會。在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維京人兩次大規模入侵法國,而法國人在家園被戰火燒毀時卻指望不上他們的國王禿頭查理——分散的財權導致王室財力匱乏,在國家層面集中財力抗敵上力不從心。於是法國領主們開始各掃門前雪,以土木建造的簡陋丘堡維護自己的家人、侍從、領地居民不受侵犯。到了10世紀,幾乎歐洲所有國家的大小領主都知道了城堡易守難攻的威力,城堡建築遍布了法國、德國、義大利等低地國家。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除了英國地區。撒克遜人對城牆沒有太大興趣,長期以來撒克遜人習慣的戰鬥方式主要是陣地而非圍攻戰。諾曼征服之前英國歷史上的防禦建築,無論是羅馬征服時期的防禦工事,還是昂格魯-撒克遜時代的防禦城鎮,都與城堡有著明顯區別。前者以要塞、營地為主體,由木柵欄,溝渠和土牆及瞭望塔設施相連,形成防禦戰線;後者如英格蘭國王伊達、威塞克斯王、阿爾弗雷德大帝修建的防禦城鎮(burh),規模一般在25英畝左右,(大多數城堡面積僅僅在2英畝左右),並且更偏重於國家公權力防禦,而分散林立的城堡則是私人財產和領地,是封建制度的產物。以城堡為中心,城堡主和他的一小幫騎士封臣管轄和統治著城堡方圓幾英里的地區,進可攻退可守,並且堅固的城堡只需少量兵力就可以抵禦大規模的進攻。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所以在諾曼征服前,英國幾乎沒有城堡,直到1604年在得知威廉要以母系血緣來宣奪王位時,時任的撒克遜統治者哈羅德才四處籌錢,匆匆在肯特郡的多佛和克拉沃林建造了兩座城堡。缺乏城堡導致英國兵力在諾曼人騎兵加上城堡防禦的雙重優勢下不堪一擊,威廉登陸英格蘭海岸後勢如破竹,1066年9月登陸,聖誕節的時就完成了對英格蘭的王位爭奪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只會說法語的他戴上了王冠,開啟了英格蘭諾曼王朝。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但威廉的統治面臨另一個問題:威廉一世連軍隊加簇擁貴族只有2萬人,而彼時的英格蘭人口將近一百五十萬人。怎麼解決呢?依舊靠城堡。為了保全新生的英格蘭國家,威廉不但自己大肆建造城堡控制周邊領地,還鼓勵效忠貴族儘可能地修建。就這樣,城堡伴隨著諾曼人對英格蘭的統治與重塑而興起,作為外族征服帶來的新型工具,在英國土地上遍地開花。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這種建築是英國曾被法國佔領的象徵,至今在英國仍有上百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歐研究寮 的精彩文章:

從尼布楚條約到北京條約,為了侵佔庫頁島,沙皇還成立了俄美公司

TAG:亞歐研究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