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俞瑩:潑墨英石徐渭畫

俞瑩:潑墨英石徐渭畫

《石界》特約撰稿人 俞瑩

俞瑩先生是中國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在他的身上,有一股特別的書生氣息,並且對於賞玩奇石有著深厚的造詣,玩石理念獨樹一幟,很多觀點也是充滿趣味與韻味。

◆◆◆

上海博物館新近更新展出的古代書畫中,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圖》是一件重要藏品。這幅在藝術史上留下一筆的畫作,其實也與賞石文化有關。

徐渭可謂文武全才,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其狂草書法和潑墨大寫意花鳥畫在藝術史上留有濃墨重彩一筆,後世如石濤、鄭板橋、齊白石、黃賓虹等繪畫大師都甘願做他的「門下狗」。他一生經歷坎坷,懷才不遇,有人比之為「東方的梵高」。

徐渭草書《春雨帖》起首處徐渭畫像,為康熙年間畫家所畫,此卷曾為吳湖帆收藏

徐渭草書《春雨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牡丹蕉石圖》是一幅潑墨大寫意畫作,水墨淋漓,神完氣足,尤其是題詩和書法,堪稱三絕。畫家在畫中自題詩一首:「焦墨英州石,蕉叢鳳尾材。筆尖殷七七,深夏牡丹開。」落款為「天池中漱犢之輩」。所謂英州石,就是指英石,產於廣東英德,北宋屬於英州轄。畫家明確畫的是英石,這是古代畫作中極為少見的,大抵是畫家們畫石,多取材於太湖石類,即使其他石頭入畫,也很少點破是何種石頭。石頭,尤其是瘦皺漏透類型的古典賞石,更多成為了一種象徵物。點明英石入畫,這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一例。這應該是有所本的寫實之作,至少畫家是熟悉的——畫家年輕時曾在廣東陽江呆過一段時間,或許畫家庭院(青藤書屋)中就置有這方英石立峰也未可知。石頭純以潑墨渲染,深淺不一,不作勾勒和皴法,渾厚華滋,極為少見。

徐渭《牡丹蕉石圖》

徐渭《牡丹蕉石圖》右首題詩

英石與靈璧石一樣,自宋代以來就成為文人齋居之中重要賞玩之物,只是以廳堂案幾供設為多見,園林峰石極為少見。按照徐渭殞後二十多年問世的明代文震亨《長物志》記載:「石以靈璧為上,英石次之。……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數尺者便屬奇品。」英石「小齋之前疊一小山最為清貴。」稍晚十幾年問世的計成《園冶》中稱,英石「可置几案,亦可點盆,亦可掇小景。」可見,古代英石大者為貴,當代亦然。徐渭的這幅《牡丹蕉石圖》中的英石,應該屬於「大者為貴」。

明代《十竹齋書畫譜·石譜》所繪英石

廣東順德點石堂所藏英石

與石頭一起入畫的,還有芭蕉和牡丹,也一律是潑墨寫成,僅僅是牡丹葉子作線條勾勒。這也是畫家經常創作的題材。殷七七,是唐代道士,傳說他駐於杭州鶴林寺,秋日使杜鵑花開,也就是花開可以不論時節。這裡,畫家藉助於生花妙筆,使得牡丹開於深夏,也是一種時空穿越和浪漫想像。這在畫家後來追加的跋語中有所體現:「畫已,浮白者五,醉矣。狂歌竹枝詞一闋,贅書其左:牡丹雪裡開親見,芭蕉雪裡王維擅。霜兔毫尖一小兒,憑渠擺撥春風面。」又小字旁註:「嘗親見雪中牡丹者兩。」

徐渭《牡丹蕉石圖》繪英石局部

看來,徐渭在畫後頗為得意,醉酒之後又添了詩興。所謂牡丹花開於雪中,這與文中提到的王維「雪中芭蕉」貌似神合。唐代詩人王維畫有《袁安卧雪圖》,是一幅人物故事畫,其中有雪中芭蕉,引發後世極大爭議,成為一段公案。因為芭蕉似乎無法存活於嚴冬之中。其實,藝術創作從來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就像徐渭這幅畫,憑藉一枝兔毫筆揮灑自如,用淋灕水墨畫出了春天的氣息。

當代美學家朱良志《南畫十六觀》一書,曾經收錄了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徐渭《墨花圖卷》的跋文:「忙笑乾坤幻泡漚,閑塗花石弄春秋。花面年年三月老,石頭往往百金收。只開天趣無和有,誰問人看似與不?」自古文人都愛石,畫家尤甚。徐渭愛石,在其詩作中還是能夠找到一些。這段畫跋中提到的「石頭往往百金收」,百金,也就是一百兩銀子,這應該是不小的數目,可見當時石頭價格之不菲。也有可能,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說辭,就像蘇東坡當年在江西九江湖口時,遇到了一方傾心的湖口石「壺中九華」,想購藏下來與自己珍愛的英石「仇池石」配對,詩中所謂「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

關於當時奇石的價格,徐渭在另一首《竹石》題畫詩中也有涉及:「片石蒼蒼映莽林,南宮如見拜難禁。牛車若使能移去,賣與侯家五百金。」其中用到了兩則典故,一則便是耳熟能詳的米芾拜石;一則是歐陽修當年任滁州知州時,將菱溪原來唐朝末年的軍閥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曾被唐昭宗封為吳王)部將滁州刺史劉金的宅院舊藏奇石,用三頭牛駕車運到城西大豐山下新築的豐樂亭供人們觀賞,其中一方「菱溪石」至今猶存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側。也許,當時一般好石頭(園林立峰)價格就要500兩銀子。至於有特別出處的好石頭,價格更是翻倍。

徐渭似乎對於靈璧石磬情有獨鍾,這也是奇石的一種別裁,因為大多是需要加工成材的。徐渭在《余君往靈璧,許我以石仿菱,囑之》詩中,具體提到了當時石磬的製作樣式:「聞君靈璧去,取石泗濱泓。鮮雲割浸里,妙響提手中。言歸不出月,一路自槌風。好琢湖菱樣,提來掛碧空。」所謂湖菱(菱角)式樣,這在傳世的古代石磬中尚能見到。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奇石之好,畫家本人似乎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某君見遺石磬》詩中稱:「老去固難腰以折,貧來直到室如懸。」在《賣磬》詩中更是直言:「貧來一石不能留,解贈王郎愧取酬。」……

徐渭的紹興故居「青藤書屋」去過多次,雖然地方不大,倒是十分清幽雅靜,一泓「天池」游魚可數,幾叢芭蕉翠色撩人,只是未見山石嶙峋,多少有點遺憾。記得前段時間,賞石界曾有人提出推屈原為英石形象代表,忽然想到,其實,徐渭才應該是英石的代言人,這不但有畫為證,而且畫家的那種狂狷不羈、孤傲自賞的性格,與英石的皺瘦有骨、紋雅韻清的風範十分契合。

紹興的徐渭故居「青藤書屋」

「青藤書屋」中的芭蕉和「天池」依舊不改

·END·

本文作者:俞瑩 《石界》特約撰稿人

觀賞石圖文賞析免費發布

觀賞石理論研究免費發布

觀賞石新聞大事免費發布

↓↓↓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界 的精彩文章:

古代賞石文化與文人繪畫的內在聯繫

TAG:石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