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詩使人聰慧

讀詩使人聰慧

管理視角看國學(425)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先生說:「小子們,為何沒有人學《詩》呀!學了《詩》,可以興起你自己,可以懂得如何博觀於天地,可以懂得在群中如何處,可以懂得處群不得意時如何怨。近處講,懂得如何奉事父母。遠處講,懂得如何奉事君上。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之名。」

上章講「好學」的重要性,這章等於是舉出來一個例子,比如學詩就有這麼多作用: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等等,從孔子自己的修養看,學詩不只是學習《詩》裡面的詩,還應該會自己寫詩。我們說當時《詩》所涵蓋的範圍,大概把現在文學、科學、風俗民情各方面的學科都涵蓋在裡面了,孔子教育弟子要學《詩》,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教育學生要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就像我們熟悉的培根的那段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是仁善辯。」各個門類的廣泛閱讀帶來的是人修養的提高,這種修養本身就是一個人的財富,如果非要講「這些東西能當錢化嗎」或「那些不讀書的人不照樣發財嗎?」,這就是人生價值觀的問題了,要是覺得人活著就是發財享受,那讀書確實就不一定有價值。

這裡孔子談到學《詩)的作用,首先用了一個排比,講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四個作用其實是一個從內到外、從自我到大我的遞進作用,興就是激發起自己內心的情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包括我們現在人的價值觀其實都是在閱讀學習中形成的,「可以興」就是可以培養人的情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可以觀」就是以自己的價值觀來看待外面的世界,《為政篇》里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就是說《詩》里記錄顯示的其實是一個豐富的人生百態,以及各種各樣的個人情感,通過《詩》,可以了解世界的豐富性,可以知道原來每個人心中的想法是有如此大的差異,就不至於封閉在自我的小世界裡,看到一點不同就驚詫到「這人這麼這樣?」、「怎麼還會有這樣的事兒?」,讀書可以讓我們超越耳目所見,看到更廣闊深邃複雜的世間百態,所以是「可以觀」。

「可以群」就是藉助讀書而培養的修養、眼界可以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道家是要脫離人世間的,所以修道的人是孤獨的,但儒家是入世的,可以「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但修儒家的道的最終目的是入世,要不斷擴展自己的人際空間,「可以群」就是說學《詩》有利於增加自己的親和力、領導力、感染力,找到自己的同路人,擴展自己的隊伍。

「可以怨」就是可以借詩抒發心中的鬱悶,特別是不得志時。如岳飛的《滿江紅》寫「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小重山》寫「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都可以說是「怨」,南懷瑾通俗的解釋就是「發牢騷」,有了個自我發牢騷的方法,也是度過人生不得志時的一種生活方式。另外我覺得「可以怨」中除了排解情緒、抒發鬱悶,也有反思的意義。就是當不得志之時,就要返回到自己的內心,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有問題,這樣就和「可以興」相銜接,形成了一個「興、觀、群、怨」的閉環。

至於「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則顯示了讀書所帶給人的多方面素養的提高,我們說「天底下沒有新鮮事」,這話雖然說得有點絕對,但我們自己所經歷或即將要經歷的事情,遭遇的變故,遇到的難題,放到歷史看,不定有多少人都曾經經歷過,有過無數的經驗教訓可供今人參考,這正是廣泛的讀書學習所帶給人的價值,而不必非要什麼事情都去自己體驗嘗試到酸甜苦辣之後才知道怎麼做。所以孔子說:「我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入學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合舫 的精彩文章:

如何能「出淤泥而不染」?

TAG:秦合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