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吃肉?吃素?如果人類像祖先那樣飲食更健康嗎?

吃肉?吃素?如果人類像祖先那樣飲食更健康嗎?

第一行:田螺、沙丁魚和蠶豆(希臘克里特島);咸氂牛奶茶泡餅(阿富汗);油炸天竺葵(希臘克里特島);水煮海蟹(馬來西亞);生甜菜根和柑桔(希臘克里特島);印度薄餅、氂牛奶制黃油和岩鹽(巴基斯坦)。

第二行:杏脯湯(巴基斯坦);煮熟的大蕉(玻利維亞);油炸珊瑚礁魚(馬拉西亞);碎小麥、水煮蛋和荷蘭芹(塔吉克);海藻沙拉(馬來西亞);煮熟的雷鳥(格陵蘭島)。

第三行:烤金槍魚(馬拉西亞);熟土豆、番茄和橄欖油中的蠶豆(希臘克里特島);氂牛奶制黃油和米飯(阿富汗);炸魚和羅望子(馬來西亞);杏干(巴基斯坦);烤黑斑羚(坦尚尼亞)。

一些專家表示現代人應效仿石器時代祖先的飲食。接下來的介紹可能會令你大吃一驚。

對於一些文化而言,他們的食物幾乎全部來自海洋。

這裡是亞馬遜流域內玻利維亞低地,晚飯的時間到了,Ana Cuata Maito坐在茅屋的泥土地上攪拌著一大碗大蕉和甜樹薯,身旁還有一堆悶燒的灰燼。這時她聽到丈夫回來的聲音。Ana的丈夫帶著骨瘦如柴的獵狗從森林回到了家裡。

一個女嬰正在吃奶,而身旁7歲的小男孩一直扯著她的袖子,Ana告訴我說他希望丈夫Deonicio Nate今晚能帶些肉回來。「小孩沒肉就不高興,」翻譯人員幫我傳達了Ana的話。

Nate帶著步槍和彎刀今天一早就出門了,現在是1月份,經過2小時的長途跋涉他進入了原始森林。在林中,Nate默默地掃視著樹冠上的卷尾猴和長鼻浣熊,這時獵狗嗅到了地面上的氣味,這應該是野豬或水屯一類的動物留下的。如果Nate幸運的話,他就能打到一隻大貘,這種動物會用長鼻子在潮濕的蕨類植物中搜尋嫩芽。

今晚Nate空手而歸。39歲的Nate看上去精力充沛一直不閑著,他不是在打獵、釣魚、修補屋頂就是在伐木做舟。但當坐下來打算吃碗里的稀飯時,他就會抱怨很難為家人打到足夠的肉。因為Nate有2個妻子(這在部落中並不罕見)和12個孩子。伐木聲把動物都嚇跑了,他也無法在河上釣魚因為暴風雨把獨木舟沖走了。

我在Anachere部落(有著90名左右成員的古齊曼內人部落)參觀時看到許多類似的情況。雨季又到了,現在是打獵捕魚最難的時候。在亞馬遜河流域內接近聖博爾哈(秘魯首都利馬的一個區,距玻利維亞西部城市拉巴斯約360公里)的兩條河流旁生活著1.5萬以上的齊曼內人,他們組成了100多座村莊。但從聖博爾哈到Anachere部落即使乘著機動獨木舟也需要兩天的時間,所以這裡的齊曼內人仍主要從森林、河流以及他們的菜地里獲取食物。

我和亞瑟·羅辛格結伴前行。我們的團隊是由美國西北大學生物人類學家威廉·倫納德和博士生羅辛格共同帶領的。我們的任務就是研究齊曼內人並記錄下他們的「雨林飲食結構」。當這些齊曼內人遠離他們傳統的飲食結構和積極的生活方式並轉而食用糖、鹽、大米、油類、肉乾和沙丁魚罐頭後他們的健康會有何變化呢?該團隊對此十分感興趣於是想一探究竟。這不是純粹的學術研究,人類學家正在通過研究像齊曼內人一樣的土著民族的飲食來告訴現代人應該如何飲食。

羅辛格把我介紹給一位名叫José Mayer Cunay的78歲老村民。 老人的兒子、39歲的Felipe Mayer Lero在河邊種植了一個鬱鬱蔥蔥的菜園,這菜園是在他9歲的時候開始種的。José領著我們走過一條小徑,小徑旁結著金色的木瓜、芒果、簇簇的綠色大蕉和圓圓的柚子。鮮紅色的螯狀海里康屬花和野生薑在玉米甘蔗莖稈叢中蔓延的像野草一樣。「José家的水果比誰家的都多,」羅辛格說道。

在這個露天的住所內,Felipe的老婆Catalina正在熬粥。我問道:「菜園裡的蔬菜水果夠不夠吃?」Felipe說不夠所以他得去打獵捕魚,他還說自己不想只吃瓜果蔬菜。

圖註:玻利維亞的齊曼內人的食物主要來自於河流、森林或者田園菜地。

圖註:洪水堵塞後的Maniqui河,José在河邊的淺灘洗澡,一隻橙色的蝴蝶落在他的肩膀上。即便是像José這樣78歲的老人也要為了獲取足夠的食物而每天跋涉數公里之遠。

圖註:Cunay在挑選成熟的大蕉。這片田地是年長的齊曼內人年輕時用砍伐和火燒的方式建立的。四代人以來都依靠這片農地生存,此外他們還要打獵,比如說圖片右部的就是一隻打來的犰狳爪。

圖註:在Anachere部落,一個小女孩正注視著幾個豆莢。這些豆莢是她的家人在叢林中找了一天才收集到的。這豆莢是印加樹的果實,這種豆子甜蜜芳香,是小孩子們的最愛。

2050年我們需要養活20億人口,所以就會出現一個緊迫的問題,到底哪種飲食能擔此重任呢?未來幾十年里我們選擇吃何種食物將對地球產生巨大的影響。簡而言之,在發展中國家,肉類和奶製品佔比越來越大,但是這會對全球資源產生巨大壓力。相反,如果我們以未加工的粗糧、堅果、水果和蔬菜為主的話不僅能減輕地球的負擔,還能收穫健康。

直到1萬年前農業才發展起來,而此前的人類會通過打獵、採集和捕魚獲取食物。隨著農業的出現,堅持游牧狩獵者逐漸遠離了基本農田,最終這些獵人被限制在了亞馬遜森林、非洲乾旱草原、東南亞的偏遠島嶼和北極凍土地帶。如今地球上只保留著少數分散的狩獵採集部落。

正因如此,科學家們正在加緊努力趕在這些東西消失前來了解這些古老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採獵者並不是活化石,」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校區人類營養學家阿莉莎·克里滕登說道。克里滕登研究坦尚尼亞哈扎人的飲食,哈扎人是最後一批真正的狩獵者。「地球上的採獵者不多了,時間緊迫,如果我們想收集游牧覓食的信息,那現在就得開始研究。」克里滕登說道。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齊曼內人、北極因紐特人和哈扎人等覓食者的研究發現他們傳統上沒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很多人認為我們今天吃的東西和祖先在進化中所吃的東西並不一致,」美國阿肯色大學古人類學家彼得·昂加爾說道。於是有人就會產生這樣一種想法:他們認為現代人類的身體還和石器時代差不多,但現在飲食卻是快餐式的,所以人類應該學習舊石器時代的飲食。這種所謂的穴居人或石器時代飲食的觀點頗為流行,他們認為現在人的基因還沒有足夠時間適應種植的食物。所謂舊石器時代是指大約260萬年前到農業革命開始前這一階段,而石器時代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此處兩者姑且可以理解為一個意思。

石器時代的飲食是指「唯一適合我們的基因構成的食物,」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進化營養學家洛倫·科登在其《舊石器飲食法:通過吃你該吃的食物來瘦身並保持健康》書中寫道。在研究狩獵採集者的飲食後得出了「73%的採獵者從肉類中得到了一半以上的卡路里」,於是科登提出了自己的「舊石器飲食」處方:多吃瘦肉和魚,少吃乳製品、豆類或穀物。他的理由是後三類是在烹飪和農業發明後才引入的食物。舊石器飲食的擁護者比如科登表示如果我們堅持吃祖先所吃的食物,我們就能避免患上文明社會的疾病,比如說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甚至還有痤瘡!

這聽起來挺有吸引力。但我們的確進化成以肉類為主的飲食結構了嗎?研究人類祖先化石的古生物學家和記錄現代採獵者飲食的人類學家都表示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昂加爾指出人們對舊石器飲食法的信奉是基於錯誤的概念而產生的。

圖註:坦尚尼亞哈扎人是世界上最後一批「全職」採集狩獵者。他們找到什麼就吃什麼:獵物、蜂蜜和植物,其中植物包括塊莖類、漿果類和猴麵包樹果實。

圖註:Wande和她的丈夫Mokoa正打算外出尋找食物。Wande用一把刀把棍子削尖來獲取塊莖類植物,塊莖植物在雨季能作為主糧。而Mokoa能用弓箭進行狩獵和防禦,他還用斧子砍下樹榦上的蜂巢。

圖註:對於坦尚尼亞的哈扎人來說,蜂蜜既是其能量來源也是其請客的美味。少年Ngosha跟著「采蜜嚮導」發現了這個蜂巢,而嚮導就是一種鳥類。他們點燃一小堆木柴樹葉產生煙霧驅趕走蜜蜂然後僥倖盜取了蜜蜂的食物、後代及家園。

圖註:像這種扁擔桿屬果實的漿果,哈扎人經常在其覓食過程中食用,他們一般不收集帶回家以後再吃。哈扎人把這種小果實放在嘴裡吃掉果肉然後再把種子吐在地里,這樣到來年又會長出漿果灌木叢。

圖註:年輕的哈扎獵人在Yaeda谷地巡視(圖片右部)。不管獵人打到什麼獵物,家人都會食用,包括這個可憐的叢猴幼崽(圖片左部)。在過去的50年里,這些部落的祖先活動的區域大部分已被牧人和農民「接管」。牧民的牲畜嚇跑了野生動物,而農民砍倒樹木製成了柵欄。

肉類在人類飲食進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雷蒙德·達特於1924年在非洲發現了人類祖先的第一個化石,自此人類早期祖先在非洲草原靠打獵來生存的形象就傳播開來。達特在上世紀50年代的文章中對人類祖先有這樣的描寫:「人類祖先是食肉動物,靠暴力來打獵,直到打死獵物,他們貪婪地飲著受害者的熱血、瘋狂地咬食著還在因劇痛而扭動著的肉體。」

有些科學家認為200萬年前人類祖先的食肉性對祖先進化出更大的大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萊斯利·艾洛和古人類學家彼得·惠勒首先提出的想法,他們認為人類祖先直立人不像類人猿一樣吃植物,反而開始吃高熱量的肉類和骨髓,這就為更大的大腦提供了足夠的能量。消化肉食並少吃植物纖維使這些人有了更小的內臟。內臟變小了,那麼騰出的能量就能用於大腦的發展。當休息時,大腦需要消耗人體能量的20%;相比之下,猿類大腦只需8%。這意味著從直立人時代開始,人類就需要高能量食品。

幾百萬年後人類的飲食隨著農業的發明而迎來了另一個重要的轉變。像高粱、大麥、小麥、玉米和水稻等穀物創造了豐富的、可預測的食物供應,這就為農民夫婦較高的出生率提供了物質保障。農業時代每隔2.5年就能迎來一個嬰兒,而此前的採集狩獵時代需要3.5年。於是人口迎來爆發,不久後農民數量超過了採集獵人。

在過去的10年里,人類學家很難對這個轉變的關鍵做出解答。農業是人類健康明顯進步的關鍵嗎?或者是,為了換取糧食安全,放棄採集狩獵轉而種地畜牧就意味著人類失去了更健康的飲食、更強壯的身體嗎?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克拉克·斯潘塞·拉森表示農業初始階段情況要困難些。拉森認為早期農民依賴莊稼,這樣一來農民飲食的營養多樣化程度就遠不及採獵者的飲食。拉森還表示,每天吃同樣的穀物使得早期農民產生蛀牙和牙周病,而這兩種疾病在採獵者中很少發現。當農民開始馴養動物,那些牛、綿羊和山羊就成了肉類和奶類的來源,但同時也帶來了寄生蟲和新的傳染病。早期農民缺鐵、發展遲緩並且在身材體型上變小了。

儘管農民的人口數量在增長,但它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不如採獵者的那樣健康。拉森表示農民生育了更多的嬰兒,但這也只能證明「生孩子不一定就得處於無病狀態。」

圖註:格陵蘭的因紐特人除了肉幾乎什麼都不吃,當然極地氣候嚴酷,因紐特人即便想吃水果蔬菜氣候條件也不允許。如今的市場提供了品種多樣的飲食,而肉類依然存在。

圖註:格陵蘭島偏遠東部地區一個名叫Isortoq的村莊住著64戶居民,這裡的居民仍然打獵捕魚,但同時也會用傳統的因紐特食物到超級市場換取所需品。圖中近景處巨大的紅房子就是一處市場。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浸在番茄醬和沙拉醬中的海豹。

圖註:一個因紐特女孩正在喂弟弟吃海豹的肝臟(圖片左部),這個肝臟是他們的爸爸剛打回來的。不能馬上吃掉的食物將被儲藏在戶外,那裡有他們的「天然冰箱」。「冰箱」中會存放肉類、排骨、虎鯨頜部還有髯海豹前鰭。

圖註:一隻正在舔虎鯨背鰭的雪橇犬。因紐特人在捕殺獵物後會把將要食用的部分帶回,而剩下的就儲存在冰窖里。然後,他們還會分出一些食物來餵養他們的雪橇犬。

真正的舊石器時代飲食並不只是肉類和骨髓。的確,相比其他食物,世界各地的採獵者都更渴望肉類,而且他們每年獲取的總熱量的30%都是從動物身上得來的。但是如果每周只有一點肉類,大多數採獵者也能忍受。新研究表明古代祖先大腦的增長不僅是肉類的結果,更有野果和植物的貢獻。

全年觀察確認採集狩獵者作為獵人的打獵成功率並不樂觀。比如說,非洲的哈扎人和布須曼人帶著弓箭勇敢地外出打獵但大半情況下會空手而歸。這就表明,如果人類祖先沒有這些武器那麼打獵會更難。「很多人都以為即便在熱帶大草原上漫步也到處都是羚羊,你只需砸它們的腦袋即可,」喬治·華盛頓大學古人類學家艾莉森·布魯克斯說道。布魯克斯還是波札那Dobe Kung人的專家。除了北極地區,沒有人會那麼頻繁的吃肉。傳統因紐特人卡路里的99%都來自海豹、獨角鯨和魚類。

那麼當沒肉的時候,採獵者如何獲取能量呢?原來是「男人打獵女人採集」,正是女人帶著小孩採集植物野果,才為困難時期的採獵者獲取了足夠的卡路里。Brooks表示當肉類、水果或蜂蜜稀缺時,採獵者就靠「儲備食物」度日。哈扎人70%的卡路里都來自植物,Kung人在傳統上依賴塊莖和蒙剛果堅果(mongongo nut),剛果河流域的俾格米人依賴蕃薯,齊曼內人和亞馬遜流域的亞諾瑪米人依賴大蕉和樹薯,澳洲土著人依賴莎草科植物莎草的乾燥根莖香附子和荸薺。

「很多人都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即打獵和食肉對人類的進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位於萊比錫的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進化人類學研究部門的生物學家阿曼達·亨利說道。「坦白而言,我認為上述觀念並不完整,該觀念漏掉了一半的故事。採獵者想吃肉,那是當然的。但他們之所以能存活下來靠的是植物類食物。」另外,阿曼達還在牙齒化石和石器上發現了來自植物的澱粉顆粒!這表明至少在10萬年前人類可能一直就在食用穀物和塊莖!這個時間長度足夠使人類祖先形成食用植物的身體條件。

所謂「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就停止了進化」的概念是不正確的。我們人類的牙齒、頜骨和面部已經變得更小了,而野生食肉動物的牙齒和頜骨明顯要大,並且我們的DNA自農業發明以後就發生了變化。「人類現在還在進化嗎?是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遺傳學家莎拉·蒂什科夫說道。

一條驚人的證據就是乳糖耐受,即乳糖由人體內生成的乳糖酶分解,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狀態。所有人類嬰幼兒都能消化母乳,但在1萬年前牛開始被馴化之前,已經斷奶的兒童是不用消化牛奶的,因為這之前也沒有牛奶可喝。結果是,斷奶後的人類會停止生成乳糖分解酶,正是這種酶才能將乳糖分解為單糖。當人類開始集中畜牧後就有了牛奶喝。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牧民中,乳糖耐受就獨立進化而來。而畜牧較少或不依賴牲畜產奶的群體,如中國人、泰國人、美國西南部的皮馬印第安人以及西非的班圖人仍保留著乳糖不耐症。

人類在咀嚼食物時從澱粉類食物中提取糖的能力也有所不同,這取決於他們遺傳了多少個特定基因的副本。相比西伯利亞雅吃肉佔比較大的庫特人,傳統上吃澱粉類食物較多的人群如哈扎人擁有更多的基因副本,並且後者的唾液有助於在食物到達胃部之前先行分泌澱粉。

這些例子印證了「人如其食」這句諺語。更準確的表達就是「人如其祖先所食」。人類靠何種食物生存成長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取決於基因遺傳。傳統飲食在今天包括印度耆那教的素食主義養生法、因紐特人的以肉為主的飲食以及馬拉西亞巴瑤族的以魚為主的飲食。印度沿岸附近的尼科巴群島Nochmani人從昆蟲身上獲取蛋白質。「我們之所以成為人類,是因為我們具有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尋找食物的能力,」齊曼內人研究小組共同領導人倫納德說道。

研究表明土著群體放棄自己傳統的飲食和積極的生活方式轉而選擇西方生活方式會對自身產生負面影響。比如說,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美洲的瑪雅人幾乎不知糖尿病為何物。當他們轉向西方高糖飲食後,糖尿病發病率急劇上升。西伯利亞游牧民族如鄂溫克馴鹿牧民和雅庫特人飲食中肉類佔比很大,直到蘇聯解體前他們幾乎沒有心臟病。但當許多人在城鎮定居並開始吃市場食物後情況出現了變化。「如今,生活在農村中的約半數雅庫特人都有超重,並且三分之一人患有高血壓,」倫納德說道。相比仍然依靠採獵而食,選擇吃市場食物的齊曼內人更易患上糖尿病。

對於那些祖先適應了植物性飲食的人以及那些腦力工作者來說,最好不要像雅庫特人一樣吃那麼多的肉。最近的研究證實了此前的發現,即儘管人類食用紅肉(牛肉、羊肉等)已有200萬年的歷史,但大量食用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癌症的患病風險,這適用於絕大部分人,而且罪魁禍首不僅僅是飽和脂肪或者膽固醇。我們的腸道細菌要消化肉類中一種叫做左旋肉鹼的東西。在一項小鼠實驗中,消化左旋肉鹼提高了動脈阻塞發生的幾率。研究還表明紅肉中一種叫做Neu5Gc的糖會對人類免疫系統造成傷害,這種糖會引起炎症,雖然在人年輕時處於低水平,但最終可能引起癌症。Neu5Gc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非人類哺乳動物中的唾液酸分子,類人猿體內也有,但人類自身無法合成這類分子。「如果你只想活到45歲的話那麼紅肉肯定能幫到你,」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Neu5Gc研究的第一作者阿吉特·沃爾基說道。

許多古人類學家表示儘管現代版舊石器飲食的擁護者敦促我們遠離不健康的加工食品,但他們的其他主張並不能反映事實,他們把肉類比重想的太高,實際上這和我們祖先多樣化的飲食並不相符,而且這些擁護者也沒有考慮到祖先的積極生活方式保護了他們免受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困擾。「讓許多古人類學家感到困惑的是,我們事實上沒有一例穴居人的飲食。舊石器時代跨度為300年前至1萬年前,穴居人是20萬年前至4萬年前,這期間明明有不少穴居人呀。」紐約人類學研究溫納-格倫基金會主席萊斯利·艾洛說道。

換言之,從來就沒有一種理想化的人類飲食。艾洛和倫納德表示人類真正的標誌並不是我們對肉類的喜愛,而是我們能適應多樣化棲息地的能力,以及將不同食物組合起來形成許多健康飲食的能力。不幸的是,現代西方飲食似乎並不具有上述特徵。

圖註:馬來西亞巴瑤族人的食物主要是魚類和水中生物。有些巴瑤人住在海邊或高腳屋裡;另外一些以船為家。

圖註:臉上塗著特製防晒粉的小女孩Alpaida正划船去高腳樓上找她的朋友。這種防晒粉由水稻和香蘭葉製成。小女孩和他的家人都是巴瑤人,他們常年居住在手工製成的船屋上。

圖註:一名巴瑤漁夫抓住了一隻章魚(圖片左部)。除了一份木薯做的菜,巴瑤人的食物都來自海洋。一名巴瑤族兒童在午睡(圖片右部),他身旁的鍋里是鮑魚,這是他們家的晚餐。

圖註:巴瑤人也可能會用到西式裝備如牛仔褲和泳鏡,但他們的捕魚方法還和幾世紀前是一樣的。他們划船來到暗礁附近,然後就盯著水面,只要目標出現就躍入水中用魚叉捕魚。圖中一名叫做Dido的年輕巴瑤人抓到了一條小圓燕魚。

為什麼現代飲食會令我們生病?哈佛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理查德·蘭厄姆給出了最新的線索。蘭厄姆表示人類飲食中的最大革命並非人類開始吃肉而是我們學會了烹調。蘭厄姆說道,大約在180萬到40萬年前開始烹飪的人類祖先可能要養活更多的孩子。分割並加熱食物相當於「預先消化」,所以我們腸道就節省了分解食物的能量,這樣就能比生吃吸收更多的能量與營養,如此一來也就為大腦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養料。「烹飪能使食物更軟、更富含能量,」蘭厄姆說道。如今我們無法單靠生食何未加工的食品存活,我們已經進化到依賴熟食了。

為了檢驗他的想法,蘭厄姆和他的學生用生食和熟食餵養大鼠和小鼠 。當我參觀了蘭厄姆在哈佛大學的實驗室後,他當時的研究生學生雷切爾·卡莫迪打開冰箱門向我展示了裝滿肉類和番薯的塑料袋,其中既有生的也有熟的。用熟食餵養的大鼠比那些只吃生食的大鼠在體重上多增加了15%至40%。

如果蘭厄姆是對的,烹飪不僅為早期人類形成更大的大腦提供了足夠的能量,還幫助了他們從食物中獲得更多的卡路里這樣他們才能增重。在當前背景下,蘭厄姆假設的另一面就是人類可能是自己成功的受害者。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第一次如此擅長處理食物,因此人類在在一天中就會獲得高於身體所需的卡路里。「粗麵包變成了夾餡麵包,蘋果被榨成蘋果汁,我們要更加註意高度加工食品所帶來的高卡路里後果。」他這樣寫道。

加工食品在全世界的流行導致了肥胖症和相關疾病發病率的上升。如果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的人能多吃些當地的水果蔬菜和全穀物,少吃些肉類魚類,並且每天鍛煉一小時,這樣一來對我們的健康、對我們的地球來說都將是個好消息。

圖註:阿富汗北部帕米爾高原上的吉爾吉斯人生活的高海拔地區沒有作物生長。當地人以動物奶、肉和實物交易為生。

圖註:放在木席上攤開晾曬的酸氂牛奶。這些酸奶是用數小時的微火煮沸氂牛奶製成的,製成後放在相應容器內,然後再把它們晾到墊子上或房頂上晒乾。酸奶晒乾便於儲存,在鮮奶不足的冬天也可食用。冬天時把這些干奶片放在熱水中融化後就可飲用。

圖註:一名吉爾吉斯女性正在用手濾掉氂牛奶里的牛毛和其他雜物(圖片左部)。與中國接壤的巴基斯坦北部的遙遠村莊里的村民正在照管他們綿羊(圖片右部)。當地人用夏季豐盛的牧草將氂牛、山羊和綿羊養肥,這樣這些動物在冬天成了他們食物的來源。

圖註:Ayeem Khan穿著她爸爸的靴子蹲在小牛旁。Ayeem頭上戴著的紅色頭巾是吉爾吉斯未婚女孩的裝飾,當她們結婚後會換成白色的。Ayeem一天要擠兩次氂牛奶,一部分牛奶凝乳將晒乾留到冬季再用。

在拜訪Anachere齊曼內人最後一個下午時,Deonicio Nate的一個12歲的女兒、名叫Albania的小朋友告訴我們說她爸爸和她16歲的同父異母的哥哥Alberto打獵回來了,他們還打到一些東西。我們跟著Albania來到烹飪小屋並且聞到了烤東西的氣味。我們一看,原來火上架著三隻長鼻浣熊,連帶著皮毛!當火燒焦了浣熊的斑紋皮毛,Albania和她12歲的妹妹Emiliana就去刮掉皮毛直至浣熊的肉體裸露出來。 然後他們把動物屍體洗乾淨準備再次燒烤。

Nate的妻子在清洗兩隻犰狳,準備用來和切碎的大蕉一起烹調。Nate坐在火堆旁,描述著今天打獵的經歷:先是射殺了兩隻在溪邊小憩的犰狳,隨後獵狗發現並追趕一群長鼻浣熊並急沖而上咬死了躲在樹上的兩隻長鼻浣熊。Alberto開了一槍但沒打著,接著又開了一槍結果打住了一隻長鼻浣熊。三隻長鼻浣熊和兩隻犰狳足夠了,於是這對父親和兒子就收拾一下就準備回家了。

正當家庭成員在享受盛宴時,我發現已經病了一周的小男孩Alfonso現在正在火堆旁跳舞、開心地嚼著一段烤熟的浣熊尾巴。Nate看起來很高興。今晚的Anachere,遠離飲食的辯論,這裡有肉,而且看上去不錯。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最後,讓我們一起以地中海型飲食作為文章的結尾吧!

圖註:希臘第一大島克里特島上的居民的飲食豐富多樣,食物取自果園、農場和海洋。他們的飲食被稱為地中海型飲食,現在這種飲食已成為一種時尚。

圖註:春天裡的克里特島米雷斯的農村,農民Fanouris Romanakis在修建橄欖樹,這樣就能結出更多的果實。Romanakis能從橄欖樹果實獲取橄欖油,這既是一項經濟來源也是他們飲食中的主要組成。在果園中樹木中間,農民還會耕種土豆、蠶豆和其他蔬菜。

圖註:克里特島鄉村典型的午餐包括地中海里的魚和腹足類動物、田裡的蔬菜以及當地的葡萄酒。圖片左部是希臘城鎮皮爾戈斯的一處農田,Adonis Gligoris和他的孩子們還有一位朋友在採集荷蘭芹。Gligoris的農田既是家裡的食物來源,也是家裡的經濟來源。

圖註:Popi和Costas Semanderes居住在克里特島中部的一處村莊,他們家周六的午餐非常豐盛。他們用自家釀造的桃紅葡萄酒和當地材料做成的菜肴(從左至右:葡萄葉片、野生草本植物煎蛋卷、橄欖油炸土豆)招待客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型秀 的精彩文章:

新浪微博「刷榜」60萬進熱搜前十,排期已排到春節

TAG:風型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