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道德經》的德?萬物得之於道者稱作德

什麼是《道德經》的德?萬物得之於道者稱作德

什麼是《道德經》的德?

萬物得之於道者稱作德

——《道德經》的萬物之德

湖 山

老子的著作《道德經》,上篇是《道經》,下篇是《德經》,合在一起稱為《道德經》,道與德是《道德經》的兩個核心內容。

我們學習《道德經》必須知道,老子所講的道與德,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道德,我們所理解的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現代漢語中「道德」是一個詞,不能拆開的;而在《道德經》裡面,道與德是兩個詞,道是道,德是德,詞義也不相同。

老子既重視道,又看重德,《道德經》中有41處提到德。我們還要了解,老子所講的「德」,也不是傳統的仁義道德。《道德經》比較難懂就在於此,不僅「道」玄之又玄,而且「德」也是深藏奧秘。

一、《道德經》中「德」的內涵

「德」就是「得」

在古漢語中,「德」通「得」,兩個字發音一樣,但字形不一樣。老子所講的「德」,就是「得」,「得到」、「獲得」的意思。

得到了什麼東西呢?莊子解釋的非常清楚,他說:「萬物得之於道者稱作德」,萬物得到道的那一部分,就被稱為「德」,可以引申為萬物的本性或稟賦,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與「道德」的含義關係並不大。另一方面,「德」指的是「道」的作用和表現,「道」本身不可見,「德」就是它的具體代表,道是德之體,德是道之用,德就是「道顯現於物的功能」。

道與德有兩層關係:一是主從關係,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德雖然是廣大的,但它完全遵從於道。道是德的來源,徳是道的承載,德不能離開道;道支配德,德遵從道,徳不能偏離道。

二是合作關係,「道生之,德畜之」,道產生了萬物之後,由德來蓄養萬物,二者相互配合。

德是道與萬物的中介

「道顯現於物的功能」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維持道的超越性,二是使道能作用於萬物。道是「自根自因」的,具有超越性,它不隨萬物而變化,也不隨萬物而消亡。道是整體的,而萬物卻是分開的;道是唯一的,而萬物卻是無數的。道與萬物之間必須要有一個能量轉換的中介,才能作用於萬物。要維持道的超越性,它與萬物就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道與萬物靠的太近,道就會隨同萬物一起變化,一起消亡,這就需要一個第三方。

怎樣才可以既保持道的超越性,又讓道能夠作用於萬物呢?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派生一個道的代表,建立一個中介。這個中介就是「德」。台灣國學大師傅佩榮先生說:「德」就是道與萬物的「中介」。

德是萬物的自然屬性

萬物都有道,「內生於萬物的道」就是「德」,「德」是萬物的本性特質,也就萬物的自然屬性。傅佩榮先生說:「德有兩個解釋:一是萬物由『道』所獲得的存在條件,如萬物的本性、稟賦。二是萬物依此而表現的樣態,即萬物按照它的存在條件、稟賦表現出來的樣子。」

樹有樹性,花有花性,一樣東西生出來是什麼就是什麼,不會變成別的東西。一個動物它生下來是老虎,就不會變成別的動物,它身上就會具有老虎的本性。在非洲的動物世界中,有這樣一頭獅子,它從小與其它動物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它突然聽到別的獅子的叫聲,就意識到自己與身邊的這些動物不是同類,於是它循著獅子的叫聲,回歸到了獅子的群體,這就是動物的本質屬性。

本質屬性就是自然屬性,道就是自然如此。黑格爾說:「自然的就是必然的」,宇宙萬物都有其自然的屬性,這個屬性形成後,它就是必然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節更替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必然現象。到了夏天,天氣就必然炎熱,到了冬天,氣候就必然寒冷。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六》中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橘生在淮南就是橘,生在淮北就是枳,雖然樹葉相似,其實味道完全不一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就是水土不相同。

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自然稟賦,都有具體的生存條件。橘的生長對地理、氣候、土壤都有具體的要求,生存條件不同,它的樣態就會不一樣。有什麼樣的水土,就會有什麼樣的物產,萬物順其自然的稟賦而生長,才不會失去特定的樣態。萬物的千姿百態,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是德的傑作。

二、道家主張順物自然

所以道家主張「順物自然」,讓萬物按照自己的「德」,按照自己的稟性去發展變化。人與萬物相處的原則就是「無為」,老子講的「無為」就是不要違反自然規律。萬物生長在自然狀態下,它自己不會離開「道」,去改變自己的本性,改變它的只有人類。人類的活動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地球上許多物種的消亡,都是人類作為的結果。

現在有關轉基因食品的爭論持續不斷,什麼是轉基因食品呢?它是科學家在實驗中,把動植物的基因加以改變,再製造出具備新特徵的食品種類。

持批評態度的人士認為,轉基因技術培養出來的食物是「不自然的」,它破壞了動植物的自然屬性。基因的改變會導致有毒物體的產生,或激發過敏現象,還可能引發許多不知名的疾病。

環保人士認為,轉基因食品的推廣,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係,破壞野生物的遺傳多樣性,並將使某些野生動植物滅絕。

尤其是許多轉基因產品較多的國家,採取「外松內緊」的政策,向一些發展中國家出口轉基因產品不告之。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敢食用轉基因食品,就是因為它是人為干預生長出來的,不是自然狀態生長的食物,還存在著許多未知的不安全性,人們不願拿自己的身體作試驗。

這充分證明了老子觀點的正確性,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宣德通寶介紹及市場價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