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人的新聞,有啥不一樣?

美國人的新聞,有啥不一樣?

採訪者:

董慶文,美國太平洋大學傳媒系主任,河北大學特聘教授

邵寶輝,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受訪者:

阿萊克斯·譚(Alex Tan),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大眾傳播博士,富布萊特高級學者獎金獲得者,曾任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主席。現任職於華盛頓州立大學,是該校愛德華·默羅傳播學院的創院院長,並擔任該職務16年之久(1990—2006)。目前已經在20多個國家進行學術講演與研究,發表60多篇學術論文及文章,已出版的學術著作有《大眾傳播理論與研究》《跨文化傳播導讀:互動成功策略研究》《傳播與偏見:理論、影響和干預》(已出第二版),另有書稿《大眾傳播與新聞研究》預計在2018年出版。

原文:《新媒體推動新聞傳播教育轉型》

作者:董慶文 邵寶輝

專業教育正逐漸適應新媒體環境

:當前,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新聞傳播事業日益複雜。社交媒體的發達使得人人是記者,甚至機器人在部分報道領域已經代替記者。世界各國新聞教育面對共同的新形勢、新格局,大致在同一起跑線上。在目前狀態之下,美國新聞與傳播教育現狀如何?與過去對比,這幾年專業課程有何變化?

阿萊克斯·譚:在美國,新聞傳播院系正在朝提供專業課程加方向課程的方向轉型。已有的各自獨立的專業趨向合併為新的專業領域,這使得專業設置越來越專業化的同時,專業的適用領域也日漸擴大。比如,公共關係和廣告合併為戰略傳播(專業);報紙雜誌新聞學和廣播電視新聞學合併為新聞與媒介製作(專業)。新聞傳播教育正在逐漸適應新媒體技術。目前,大多數美國新聞傳播院系的課程體系已經涵蓋了數字媒體、社交媒體、數字媒體素養與倫理、數字媒體寫作與編輯以及(數字)多媒體平台內容製作等內容。這些新課程大概在課程體系中佔到30-40%。這些課程的設立與新聞、娛樂等媒體行業需求相關,這些行業需要在數字媒體和多媒體平台方面受過良好訓練的學生。當然,大多數美國新聞傳播院系依然注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新聞倫理、準確報道、簡潔寫作的(能力)培養,也都強調寫作、報道、媒介與社會、法規與倫理等專業課程。不過,寫作已轉變為針對不同媒介平台的寫作課程。

:您認為,新環境下新聞傳播教育的學生培養目標是什麼?有沒有統一的要求或標準?

阿萊克斯·譚:新聞界依然需要新聞傳播院系優秀的畢業生,他們能夠精確寫作與報道,具有良好新聞判斷與傳播能力,同時,能夠理解並適應新媒體傳播環境。新聞傳播院系應儘力在這些方面培養學生,在專業教學中結合專業課程與方向課程。許多傳統高校的廣播電視與報紙雜誌新聞學等專業,也同樣開設數字媒體方向的課程。至於標準,美國聯邦教育部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全國性的新聞傳播學術組織如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AEJMC)、全國傳播學會(NCA)、國際傳播學會(ICA)等,通過提供工作坊、獎學金、獎金等形式,一直在致力於推動新聞傳播教育和科研的發展。AEJMC的新聞傳播教育水平評估項目就非常有影響力。因此,就全國範圍來看,新聞傳播教育水準由這些學術組織設立,教學水平優秀的院系會得到認可。

教師類型化與教材定製化

問:曾經,「新聞學博士生不會寫消息」引發了爭論。作為新聞院系教師應該有何種素質與準備?目前美國新聞傳播學院對於教師的選擇聘用,是更傾向於實務型還是理論型?

阿萊克斯·譚:在研究型大學,新聞傳播院系一般聘用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但也會要求一定的業界經驗。不過,博士學位與研究能力份量要高於業界經驗,尤其在聘用終身教授的時候更是如此。美國研究型大學也非常期待新聞傳播院系出現更多研究成果。而教學型大學通常比研究型大學規模小,其中的新聞院系一般聘用具有豐富經驗且業績突出的新聞從業人員,博士學位只是一個加分項。可以說,不同類型大學的院系聘用教師類型也不同,有工作經驗的博士常常受聘於研究型大學,有相當經驗與成就的人士受聘於教學型大學。另外,研究型大學常常把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比例的教職留給資深專業人士,讓他們來教那些實踐技能類的課程。研究型大學中的終身教授,一學期教兩門理論課;資深專業人士會被聘用為實踐型教授或者專業型教授,他們的職位通常不固定,常常是一到四年的聘期,每學期教三到四門課。

問:有觀點認為,決定新聞教育質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師資,一個是教材,兩者之間,教材的作用更大。美國新聞院系的專業教材如何選擇?近年如何變化?

阿萊克斯·譚:在美國的新聞傳播學院,任課教師自己選擇教材。以前出版的教材常常是針對市場,向大眾開放的。目前,定製教材是一種流行方式,即任課教師從多種不同資源中選擇教材內容,與出版商合作出版專門供學生使用的教材。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做法並不構成侵權。一般來說,定製教材只是供定製作者任教學院的學生課堂使用。另外一種趨勢是在網路上出現開放使用、免費閱讀的數字教材,這可能因為印刷版教材非常昂貴。

消弭學界與業界內在的「張力」

問:在美國,新聞傳播院系招生情況怎麼樣(比如是否有擴招之說)?畢業就業情況如何?就業狀況是否會影響學生選擇專業?

阿萊克斯·譚:近年新聞傳播院系註冊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常常成為大多數大學裡規模最大的院系,這裡只是就學生數量來說,並非教師數量。新聞傳播院系畢業生就業率很高。一般來說,高達70%的學生能夠在畢業後五年內找到與專業領域相關的工作。如果單純計算新聞媒體就業比率,那肯定少於70%,這是因為許多人在與傳播相關的領域比如銷售、客服行業找到工作。不過,薪酬水平要比商科、科學和技術類畢業生低很多。學生之所以選擇新聞傳播院系,就是因為畢業後就業有多種選擇,相當多的組織、媒體、公司會聘用具有良好傳播能力的人。

問:有些人提出新聞共同體之說,即新聞學界與新聞業界也該是共同體。您覺得美國新聞業界與新聞學界的互動態勢如何?

阿萊克斯·譚:業界與學界的合作至關重要。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合作進行得還不錯。大多數美國新聞傳播院系設有專業諮詢委員會。許多媒體為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助學金。不過,業界與學界的合作關係也存在內在的張力:業界著眼於專業技能教育,學界則著眼於學術科研。這種內在張力得以緩解的方法是(學界)二者兼顧,即通常在本科生教育階段以專業技能教育為主,而在研究生階段則以學術科研為主。

新聞傳播教育須積極應對國際化

問:國際學生隨著全球化進程越來越多,而且更多亞裔在美國學習。您曾提倡「美國大學的國際化」。目前美國大學就新聞傳播系來說,其國際化程度如何?新聞傳播教育應該如何應對全球化?

阿萊克斯·譚:大多數美國大學和新聞傳播院系都在積極招收國際學生,包括亞洲留學生。國際學生對多元文化環境有促成之功,幫助美國學生培養全球視野以及與國際互動的能力。國際學生常常積極主動、聰明、學習努力,並且一般要付學費,尤其是大學本科生。通常來說,國際學生的生源質量很高。如果說有需要提高的地方,那可能就是英語寫作與口語交流能力。美國新聞傳播院系普遍注重全球傳播內容,跨文化與全球傳播的課程非常受學生歡迎。通過這些課程,國際學生為美國學生提供了獲得直接經驗的機會。

問:您擔任默羅傳播學院院長達16年之久,並曾擔任AEJMC主席職務,可以說管理工作經驗豐富。那麼您覺得,全球化時代新聞學院的院長領導力應該表現在哪些方面?

阿萊克斯·譚:新聞傳播院系的領導者必須對國際化作出非常積極的回應,為新世紀的專業教育和科研製定議程與路徑。針對教育來說,議程應該集中在以上討論到的基礎核心課程與數字跨平台傳播專門課程。就科研來說,應該側重於應用研究,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比如健康、科學、技術轉讓、多元化、恐怖主義等許多議題都包含重要且值得研究的傳播元素。另外,領導者也應該持續推動新聞傳播學科發展,通過培養出優秀的專業人才與作出有價值的學術研究,使這一學科成為令人尊敬的學科與專業。

問:目前,中國正在努力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理論體系。您對創建一個東方學派或者中國學派有何建議?

阿萊克斯·譚:西方模式應該適應及吸收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新聞傳播教育和研究的一些重要原則與特徵,比如對集體、社群和文化的重視遠遠超出對個體的分析。而「效果」這一概念在亞洲模式中變得更加以受眾為中心,更關注傳播過程中受眾的參與研究,因為受眾非常活躍,而且傳播的目的也是有益於受眾。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模式應該是一種亞洲和西方理念的綜合。我會在自己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涉及這些話題,其中我也吸納了中國學者針對這些話題的回應,比如我們應該在新聞傳播領域研究什麼。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形勢下新聞教育創新與轉型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批准號為HB16XW006)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91期第5版,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你被親愛的媽咪移出群聊」……?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