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一個嘴笨的人,都住著一個脆弱又敏感的靈魂!

每一個嘴笨的人,都住著一個脆弱又敏感的靈魂!

「桃子遇見桃核」

之於你遇見美食、遇見Ta、遇見那畝小小的心田

青春遇見流年

都是此消彼長,最野蠻的相見

GIF

文 桃子

01

今日跟朋友閑聊,聊起若干年前趙本山和宋丹丹演的小品《實話實說》。

宋丹丹誇崔永元,說她們村兒的人都誇小崔長得好,可是緊接的一句補充「一笑像哭似的」,把小崔剛剛小雀躍的心一下拍入谷底。

然後小崔滿臉無奈的回:「你們村兒就這麼夸人啊你們村兒?」

當然這是為了追求喜劇效果,故意造成一種懟他人、開玩笑的對話方式。

可是,這樣的對話方式,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身邊那個開得起玩笑、腦筋靈活嘴巴快的人,就是「宋丹丹」,那個嘴巴笨、為人實在靦腆的人,就是「小崔」。

真正嘴笨的人,可能連互懟都趕不上趟,懟也懟的不是地方,接茬也接的不及時。

常常最後的結果是嘴巴溜的人佔了上峰,而嘴巴笨拙的人捕捉不到回嘴的點,以啞口無言或者面紅耳赤收場。

在夸人這件事兒上,嘴笨的人也會弄巧成拙,明明是真心想誇,但是從他的嘴巴里說出來卻偏偏事與願違!

他們也想把話說的圓滿點,把人誇的樂呵點,可是不知道是嘴巴笨還是詞兒窮,總之就是把夸人的話無意說成了損人的話,讓聽到的人一臉尷尬!

有的人知道自己嘴笨,說不好,故而不多說;

但有的人對自己嘴巴不好這件事兒卻不自知,悄悄把人傷到了或者得罪了人都渾然不覺;

有的人覺得自己嘴笨其實跟腦子笨有關,因為腦袋當時轉不過來彎,思路不夠清晰,所以嘴巴也就什麼都說不出來。

02

笨嘴拙舌的人其實最真誠。

因為他們輕易說不出讚美的話,但他們說出來的話往往都是發自內心,雖然有時你收到的讚美效果一般,甚或讓你覺得不舒服,但請理解他們,要知道他們讚美你的此刻都有一顆真誠待你的心。

身邊有一個朋友,最初跟她接觸的時候,覺得她說話幽默,逗趣十足,相處久了,發現她有逢人就誇的特點,而我竟然對她曾經給我的某些誇讚認真的當了真。

需承認,她的誇讚有時確實恰到好處,讓你聽得心花怒放。而有時又不免為過,因為自己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被她那樣誇獎,聽得渾身不自在。

這就是一種被虛假所恭維的感覺,一種體會不到真誠的交流方式,那一刻,我只想遠離她。

笨嘴拙舌的人其實內心很敏感也有一點脆弱。

他們或者因為自己嘴巴笨受到過傷害,或者因為自己嘴巴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

無意傷害了別人的人,他們在說話的時候,會變得小心翼翼,又不敢過多的表達,生怕一個不經意又說錯了話。

而被別人傷害過的人,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又難免產生過多的揣測,因為曾經受到過言語的擠兌,所以他們害怕別人在話語里暗諷他,同時害怕再次發生言語衝突,他擔心他還是無法拿出跟對方一樣凌厲可以反駁的話語,他擔心他被別人說xx笨的要死,三棍打不出一個響屁來。

可能會有人覺得,小題大做了,把問題說的有一些嚴重,其實不在意那些人那些話就好了啊。

但真的有人因為嘴巴笨吃過虧,而變得膽怯、不合群,進而影響了人際交往。

他們在公司不太合群,被大多數同事說性格古怪,是很多人眼裡的奇葩;跟領導相處也無法自然,一跟領導說話就手心冒汗緊張的不行,擔心得罪領導。

久而久之,越來越不想過多的表達自己,輕易不打開自己的內心,乾脆就做個大家認為的孤冷的人罷了。

但其實內心有團火,期待別人的理解,渴望交到可交心的朋友。

笨嘴拙舌的人其實很善良。

嘴笨,是因為不想口出惡言。人生在世,最傷人的不是那鋒利的刀鋒,而是從嘴裡說出的話。而有些人雖說嘴笨說不出這些話來,但終歸是內在有涵養,不會口出惡言。

所以,嘴笨,是善良也是涵養。

還有,再細想想身邊嘴笨的人,是否有因為關心你,卻因為自己不善表達,而把本來出於關心的話說成不中聽的話了?

明明他是善意的提醒,卻因為提醒里夾帶著自己不想承認不敢面對的方面,進而覺得他的提醒有點刺耳。

03

不管你自己是否正因為自己是個嘴巴笨拙的人而深深苦惱,還是你身邊正好有這麼一個人,不妨來看看孔子是怎麼看待嘴巴笨拙的人的吧!

孔子在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上,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他厭惡夸夸其談的花言巧語;相反,他嘉許寡言少語,推崇不善言詞、甚至有點拙笨的「木訥」,盛讚它是「近乎仁」的美德。

孔子所欣賞的「木訥」,大致包含有這樣幾層旨意:

其一是「言忠信」。所謂「言忠信」,一方面是內不自欺,外不欺人的端正言說態度,真心和真誠待人,其意涵正如曾子所論:「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所以孔子十分鄙棄陽奉陰違的虛偽。另一方面即是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孔子特別倡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其二是樸素、本色的言說。關於言說,孔子認為只要表情達意即可,「子曰:辭達而已矣。」所謂「辭達而已」,即質樸的說話,不虛誇、不矯飾、不造作。

孔子很反感花言巧語。一次有人談論其弟子冉雍,說他有仁德,可惜短於口才,即「雍也仁而不佞」。文中的「佞」字,即工言辭、善表達的意思。孔子一聽,立即反駁說:「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文意是說仁德比能說會道重要得多,巧言善辯不僅無益於仁德,反而會遭人痛恨。

所以在《論語》中,我們可以屢屢看到孔子對花言巧語的撻伐,對虛誇矯情的「巧言」和滔滔善辯的「利口」,孔子不僅斥之為「鮮矣仁」,還抨擊它「亂德」,甚至還指斥它有禍國殃民的極大危害。

GIF

其三是嚴謹、慎重的言說。「子曰: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文中「無所苟」,意即所言必有據,所說必有依,而非恣意隨性,鑿空蹈虛。事實上,孔子甚為反對捕風捉影的道聽途說,「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反對誇大其詞,「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而主張「敏於事而慎於言」,「多聞闕疑,慎言其餘」。

最後是「言必信,行必果」。孔子還十分注意言行的一致性,即說到的,就要做到,而做不到的,就不要信口開河地亂說,值得注意的是,在孔子所強調的言行一致中,「行」是更為重要的,做得好要比說得好更重要,所以他認為要認識一個人,光「聽其言」是不夠的,還要「觀其行」。「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對「行」的重視,是其反「巧言」、倡「木訥」的必然結果,因為事實勝於雄辯。

如果你也被這篇文戳到,記得轉發朋友圈

桃子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學齡前兒童麻麻。一個整天遊走在憨笑和各種小情緒的菇涼。

.

你的每一個贊

我都當成了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付老師講辭彙(3)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