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司馬懿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

司馬懿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

戲談歷史,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歷史!

喜歡歷史的小夥伴點一波關注喲~

司馬懿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

隨著《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的完結,劇中司馬懿的傳奇一生落下帷幕,筆者今日便來談談歷史上的司馬懿其人。

對於司馬懿其人,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有人說司馬懿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乃是一代忠臣;亦有人說司馬懿一家野心勃勃,權傾朝野,推翻了曹魏,乃是亂臣賊子。歷史上對一個人的評價如此大相庭徑的,除了司馬懿,怕是也找不出幾人來了。

這司馬懿,乃是顓頊之子重黎的後裔,說起著司馬姓氏,也是大有來頭!遠古至商朝世代都襲承夏官這一職位,而到了周朝時,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姓由此產生。

司馬懿的父親名為司馬防,司馬防也著實厲害,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便排行老二。

不同於劇中司馬懿剛開始的與世無爭,歷史上少年時期的司馬懿就胸懷謀略,「常慨然有憂天下心」。22歲的時候,司馬懿被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掾,當時曹操曹司空,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然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便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裝病。

當然,這裝病自然不是拿馬車壓斷自己的雙腿,即便當時神醫華佗在世,這傷筋動骨也是大毛病了,司馬懿自然不會拿自己的雙腿做賭注。據《晉書·宣帝紀》中記載,機智的司馬懿便謊稱自己得了風痹病,不能起居。

不過這曹操也不是吃素的,天生就多那麼幾個心眼,怎麼能信得了司馬懿這話,便是派了專人夜間去刺探消息。這司馬懿也真是沉得住氣,一整夜就躺在床上,真是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這般毅力真是無人能及,這才是逃過了曹操的徵召。

不過好景不長,僅僅七年之後,曹操便是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這下,司馬懿是不得不前往就職了。就這樣,司馬懿開始他在政壇之上四十幾載的風風雨雨。

在丞相府任職的司馬懿與曹丕交好,然不多久曹操聽說了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晉書.宣帝》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何為狼顧之相?「狼顧」的字面意思就是,狼回頭看的意思。狼顧之相,是指相面的一種情況,就是在肩頭不動的情況下,頭能180度轉。因為狼與狗都能180度回頭看,相傳有此面相之人,皆是狼心狗肺,心術不正,這種人往往城府極深不同於常人。

就因這狼顧之相,曹操一直堤防這司馬懿,司馬懿也一直未得到重用,曹操征討張魯的時候,就沒有聽從司馬懿破劉的計謀。

然而,這曹家終究是熬不過司馬懿,長壽的司馬懿活了整整73年,熬死了曹家三代人,這年紀放在三國那時,絕對是高壽了。當然,司馬懿如此長壽與華佗的五禽戲多半是沒有多大的關係的,雖然沒有確切的史書記載,但真正把五禽戲發揚光大的是南北朝時著名中醫養生家陶弘景。

說起華佗,華佗確實是被曹操所殺,卻不是因要給曹操開顱而惹怒了曹操,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橋段。更不是《軍師聯盟》中的那般原因,華佗的死因與衣帶詔沒有任何的關係。

據《三國志》記載,當時魏國丞相曹操患有「頭風眩」病,發病時頭部劇烈疼痛,每次都是華佗用針灸治好的,往往是針到病除。曹操想把華佗留在身邊當侍醫,華佗不願成為他個人的御醫,從而放棄為人民防病治病的機會,便借口「呆在許昌時間長了,思念故鄉」,「求還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後來,曹操派人「累書呼之」,華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絕回許昌為操治病,當操探知其妻並未病時,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把華佗押回許昌處決了。

雖然司馬懿的長壽可能與五禽戲並無關聯,單這司馬家依舊是一個養生世家。司馬防活到了七十歲,其弟司馬孚更是活到了九十多歲才死,不得不感慨,司馬家的生命力可真是頑強,想來司馬懿長壽,與家族也有些關係;當然,這第二點,便是司馬懿的寬闊胸襟,曹芳在位之時,從曹丕算起司馬懿已是三朝老臣,然而司馬懿集團的主要成員開始受到曹爽的排擠打擊的時候,司馬懿依然是容讓,就象他對孫禮說的,要「忍不可忍」,如此胸襟,也難怪活的長久。

終於熬到曹操死了,曹沖早夭,擊敗了唯一的敵人曹植,司馬懿幾乎是一手將曹丕送上了太子之位,繼承魏王位的曹丕算是慢慢開始重用司馬懿了。

可惜這曹丕也是個短命的主,220年登基帝位後,短短六年,魏文帝曹丕便駕崩,魏明帝曹叡繼位,司馬懿成為了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不可不說是朝中重臣。退孫權、斬孟達、抗西蜀、平遼東,可謂是戰功赫赫,其與諸葛亮之間的博弈更是後人關注之焦點,誠然後世史書對於諸葛亮與司馬懿誰更勝一籌的評價各不相同。

雖然司馬懿對上諸葛亮確實是勝少輸多,但空城計一說也是子虛烏有,只是《三國演義》杜撰出來的,倒是文聘嚇跑孫十萬、趙雲空營退敵、曹操千人退呂布這些還能勉強算得上「空城計」。至於司馬與諸葛到底誰更勝一籌,此處也不多贅述。但是,兩人之間,終究還是司馬懿勝了,他又熬死了諸葛亮,蜀國的北伐又是無功而返。

位極人臣,戰功赫赫,但當時的司馬懿卻依舊是魏臣,推行軍屯、興修水利,使得連年戰亂的中原之地,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富饒,曹魏的國力也得以增長。

然而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曹芳繼位時年僅八歲,司馬懿與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自此開始,司馬懿正式開始黑化了。

曹芳繼位之初,曹爽與司馬懿兩人相安無事,凡事都是有商有量的,後來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乘機削去司馬懿的軍權,後又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到了朝堂上下。

就這,司馬懿也是忍了,可曹爽一犯起傻來就一發不可收拾,發起對蜀國的戰役,不聽司馬懿勸阻,結果魏軍大敗。這還不算,曹爽還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專擅朝政、廣占良田,敲詐官員,建造豪華宮殿,搞得曹魏上上下下是怨聲載道。

司馬懿深知自己和曹爽之間是勢同水火,未來自然是會對司馬家趕盡殺絕,於是司馬懿又是祭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裝病!歷史彷彿就是一個輪迴,當年曹操被騙了一次,曹爽又是被騙了一次,這一招果然是屢試不爽。

不過曹爽自然是不敢鬆懈,派了李勝以出任荊州刺史之名前去探望,司馬懿在政壇如此多年,瞞過這李勝自然是小菜一碟。李勝出來後對曹爽說:「司馬懿已像屍體一樣,卧床不起,只有殘餘之氣,形神已經分離,不值得憂慮了。」曹爽這才定了心,但司馬懿卻是在暗中布置了。要知道,人臣私蓄甲兵,那可是謀反之罪啊。

249年,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這就是歷史上的「高平陵政變」,雖然桓范勸曹爽挾持皇帝到許昌去,發文書徵調天下兵馬勤王,但是司馬懿以洛水為誓,許諾不殺曹爽,保其榮華富貴,於是,曹爽請免職,隨曹芳回京。

不料,司馬懿卻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從這之後,司馬懿權傾朝野,一統軍政大權,架空了魏室,獨斷專權,朝野上下莫敢不從。

公元251年正月,太尉王凌企圖發起對於司馬懿的政變,司馬懿竟以73歲高齡親自征伐。終究王凌失利,被司馬懿誅滅三族,王凌被剖棺暴屍,四朝老臣王凌終究是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

這時,司馬懿儼然就已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奸臣,為了司馬宗族的利益,自從「高平陵政變」開始,司馬懿便不再會有忠臣之名。

平定了王凌的叛亂,僅僅半年多,司馬懿就溘然長逝了,再長壽的人終究也是熬不過時間,司馬懿的一生也是落下了帷幕。

司馬懿是忠臣嗎?然也,非也。司馬懿是奸臣嗎?非也,然也。我只能說,司馬懿是權臣。

四十餘年,死前的司馬懿終究只是魏臣,歷經了四朝的更迭,司馬懿有無數可以自立稱帝的機會,他沒有;晚年的司馬懿為了保護司馬宗族的利益,終究還是做了人臣不該做的事情,他的孫子司馬炎也終究還是推翻了曹魏。

《魏晉世語》中魏明帝曹叡曾與大臣陳矯有這樣一段對話。曹叡問:「司馬公忠正,可謂社稷之臣乎?」陳矯說:「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司馬懿確有朝廷之能,但終究還是沒能成為社稷之望吧。

關注這個公眾號

一起漲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功蓋諸葛創建一北方大帝國,最後卻功虧一簣

TAG:戲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