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林外史》,一部寫透中國古代官場的百科全書式小說,值得一讀

《儒林外史》,一部寫透中國古代官場的百科全書式小說,值得一讀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說,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場舉子;清廉或者貪腐的官場老手;逃婚的才女,納妾的鹽商;冒牌俠客,水貨隱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尋不著老父親的孝順兒郎;騙吃騙喝的書生,坑蒙拐騙的江湖游士。

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人都在人間行走,有諷刺,有眼淚,有寒意也有溫暖。每個時代都會有這麼一段「外史」,而吳敬梓用一支妙筆寫下了自己的時代,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雖然是兩百多年前的古白話文小說,但是此書對現代讀者幾乎沒有閱讀障礙。 這部小說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儒林外史》出處

書名上,「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作者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正如作者的摯友程晉芳在《懷人詩》中所揭示的:「外史記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則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的儒林傳記,並且作者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

《儒林外史》的評 價

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 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讚,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圖片來源於「鵬文古籍」原創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鵬為古籍 的精彩文章:

我國蒙學系列古籍的魅力

TAG:鵬為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