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清朝的順治皇帝祭十三陵時稱呼明朝的崇禎皇帝為大哥?

為何清朝的順治皇帝祭十三陵時稱呼明朝的崇禎皇帝為大哥?

順治皇帝福臨,是清朝入關第一位皇帝。(他的父親皇太極是後金皇帝,滿人入主中原得天下, 方改國號為清)。順治登基的時候才6歲,由叔父多爾袞任攝政王,總理國家大事。多爾袞大權獨攬,甚至要廢掉福臨。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暴斃,順治八年正月十二日,順治就親政了。順治做了十八年皇帝,親政時間是十年,當然,即使在順治親政的時間裡,他的母親孝庄太后也發揮著政治作用。後世史家對順治評價頗高,因為他很有政治頭腦和作為,親政之後,進行了以下改革:集中分散在權臣中的權力於皇帝之手;信任提拔有能力的漢人官員;大力整頓交通,整修驛道;整頓清朝軍隊的軍紀等等,讓人感到風氣面貌為之一新。

順治對於崇禎也有一種奇特的情感。崇禎死去,李自成僅僅在北京當了40天皇帝。然後就是福臨登基。所以他熟知前明之事。他認為,崇禎皇帝是一位孜孜求治的君主,只是因為任用非人,「卒至寇亂,身殉社稷」,如果不大力宣傳頌揚這些,恐怕以後的人會認為崇禎和失德亡國的君主一樣。於是在順治十四年,順治皇帝下旨意給工部,下令修繕崇禎的思陵。

當年崇禎弔死於煤山之後,遺體被李自成下令下葬,因為時間倉促,所以沒有修陵,而是借用了先於崇禎而逝的田貴妃的地宮,草草下葬,簡陋至級。據說安葬崇禎一共才花了200多兩銀子! 清朝成立之後,不肯還政於朱明,因為清朝是這個邏輯:明朝亡於李自成,清朝入關打跑了李自成,是幫明朝報了仇,所以清朝的政權是合法的! 為了收買人心,所以清朝保護明朝皇帝陵寢,對於崇禎的陵墓,從順治二年開始,每年春秋祭祀,各陵祭田六頃,奉祀太監二人,陵戶八人。清明,霜降備豬羊合祭於紅門之外,正旦,元夕,七月半,冬至素祭。直到這次順治又下令給崇禎修繕陵墓,修了一個思陵的碑亭,四邊各長四丈四尺,立崇禎,崇禎的周皇后,田貴妃三人神位於其中。

順治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順治皇帝前往十三陵祭掃。十七日祭崇禎思陵,順治失聲而泣,連呼「大哥大哥,我與若皆有君無臣」。並且寫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碑文,刻於碑亭之後。順治為什麼這樣說呢?順治和崇禎年齡相差27歲,此時的順治皇帝年紀為22歲,親政已經八年了。是否是因為面臨國事紛雜,而朝中無得力之臣,皇帝空有滿腔熱情,而事事掣肘,不能實現的困境,而想起當年崇禎當皇帝的時候的種種情形,與自己所面臨的情形非常類似,發出的一種反抗,一種傾訴,一種吶喊,一種無奈呢?因為崇禎當皇帝是十七歲登基,當了十六年皇帝,死掉的時候才33歲,可是已經累得是兩鬢斑白了。回到北京的順治,想到所見明朝皇帝諸陵都宏偉壯麗,而只有崇禎的思陵荒涼簡陋至極,特下詔重修。可是不久順治自己也與世長辭,所以修思陵之事遂不了了之。因而崇禎的思陵成了十三陵中最為簡陋的一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