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期步槍的威力普遍比現代的還強?

二戰時期步槍的威力普遍比現代的還強?

二戰延續了一戰的思想,認為戰場形態以陣地戰,戰壕戰為主,步兵需要高射程大威力的武器,在戰壕對射中佔優勢,二戰後期德國率先發現步兵的戰場主要在城市中,巷戰遭遇戰佔據主導地位,需要重量輕射速快的武器,這就催收了世界上第一隻中威力突擊步槍STG44(也有稱MP44),戰後研究表明,二戰中士兵的傷亡範圍大都在400米以內,蘇聯在二戰中吃了STG44的苦頭。

所以戰後發明了AK47,美國沒有意識到這點,只是把加蘭德步槍改成連發的M14,M14是一支很好的步槍,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只可惜生不逢時,在越南戰場上遇到了AK47。在這場以叢林戰,遭遇戰為主的戰場上M14顯得過於笨重,於是美國研發了第一隻小口徑自動步槍M16(也稱AR15),為了讓士兵攜帶更多的彈藥減輕士兵的負擔,各國分分拿出來自己的小口徑自動步槍,如蘇聯的AK74,我國的95。

進入二十一世紀戰爭形態有發生了改變,步兵以乘坐車輛作戰為主,這就需要更短的突擊步槍,為了保持射程不變,在槍管不截短的情況下無托步槍是最好的選擇,如法國的法瑪斯,英國的L85,我國的95。

近年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由於地形原因,以及防彈衣的大量裝備,小口徑步槍的射程威力略顯不足,中口徑步槍又重新被提上日程。新一代的步槍要求模塊化設計,口徑彈藥可更換,以適應不同環境的戰爭。所以步槍的威力大小是以戰爭形態,戰場環境所決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令部的保衛員 的精彩文章:

為何現役突擊步槍傾向於5.56mm小口徑槍彈?

TAG:司令部的保衛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