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論范仲淹:只彈「履霜」警後世,千秋「褒貶」誰可見

三論范仲淹:只彈「履霜」警後世,千秋「褒貶」誰可見

原標題:三論范仲淹:只彈「履霜」警後世,千秋「褒貶」誰可見


史傳范仲淹素愛彈古琴,曾於琴中思古,又向志於琴道的崔遵度請教「琴何為是」,並問還有誰與他志同道合,崔公說是唐處士,於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將師其一二」。他為自己尋到能學琴與琴道的老師快樂如孺子。據陸遊《老學庵筆記》載:「范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


《履霜》雖為一古琴曲名,其語出自《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其字面之意,為踩上霜時就知道寒冬即將來臨,提醒人們「防微杜漸」而「如履薄冰」。而范仲淹平日只彈《履霜》一曲,可知其對於自己的職責使命的「如履薄冰」和政治節操的清潔自守。


1029年,仁宗十九歲,章獻太后依然主持朝政。冬至,仁宗準備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后祝壽。范仲淹認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家禮與國禮,就上疏仁宗說:「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於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若與百官朝拜太后,有損皇上威嚴」,諫言仁宗放棄朝拜事宜。上疏奏報內廷,沒有獲得答覆。范仲淹又上書太后,請求還政仁宗。奏書入宮,再次石沉大海。


時朝中另一大臣、范仲淹的好友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驚失色,批評他過於輕率,不僅有礙自己的仕途,還會連累舉薦之人。范仲淹據理力爭,並回寫一封長信,詳述自己的緣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場:「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1033年,太后駕崩,仁宗親政,召范仲淹入京,拜為右司諫。時群臣多議太后垂簾時為政之失(,范仲淹卻認為太后雖秉政多年,但亦有養護仁宗之功,建議朝廷掩飾太后過失,成全其美德。仁宗採納,詔令朝廷內外不得擅自議論太后之事。仁宗因劉太后新亡,欲立楊太妃為皇太后,參與軍國大事。范仲淹認為頻立太后,有皇帝不能親政之嫌。仁宗採納,罷黜太后冊名。


七月,天下大旱,蝗災蔓延,江淮和京東一帶災情尤其嚴重。為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請朝廷派人視察災情,仁宗不予理會。范仲淹便質問仁宗:「如果宮中停食半日,陛下該當如何?」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撫災民。范仲淹應詔賑災,開倉濟民,並將災民充饑的野草帶回朝廷,以警示六宮貴戚戒除驕奢之風。


在范仲淹只彈《履霜》的背後,還有他悉心為朝廷發現和選拔人才。史傳范仲淹特別善於識人,當狄青還是個下級軍官時,范仲淹就對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從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後以武官任樞密使,成為一代名將;有宋一代大儒張載少年時,喜歡談兵。二十一歲時,謁見范仲淹,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作為將領實在屈才,對他說:「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勸他讀《中庸》。後來張載遍觀釋老,無所得反而求六經,後成為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學關學的創始人。北宋一代名臣富弼少年時好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說:「王佐之才也」,並把他的文章給王曾、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兒嫁給了富弼。宋仁宗恢複製科後,范仲淹告訴富弼說:「你應該由制科步入仕途」,並推舉他為茂材異等,富弼從此進入官場,開始其作為一代名相的仕途生涯。


相傳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時,城中文武官員大多得到過他的推薦,唯有蘇麟,因在外縣擔任巡檢,不在城裡,未得提拔。於是,蘇麟就向范仲淹獻詩一首,其中有兩句為:「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理解他的心情,便為他寫了一封推舉信,後來蘇麟也得到升遷。


另外,作為當朝宰相,范仲淹治家甚嚴,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范氏家風清廉儉樸、樂善好施。一次,范仲淹讓次子范純仁自蘇州運麥至四川。范純仁回來時碰見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親之喪,無錢運柩返鄉,便將一船的麥子全部送給了他,助其還鄉。范純仁回到家中,沒敢提及此事。范仲淹問他在蘇州遇到朋友了沒有,范純仁回答說:「路過丹陽時,碰到了石曼卿,他因親人喪事,沒錢運柩回鄉,而被困在那裡。」范仲淹立刻說道:「你為什麼不把船上的麥子送給他呢?」范純仁回答說:「我已經送給他了。」范仲淹聽後,對兒子的做法非常高興。

後世雖給以范仲淹極高的評價,稱其「非但為一代宗臣而已」。然而,范仲淹本人卻沒有把自己看成完人,反而是喜歡袒露自己的真實性情。他也發過牢騷:「人世都無百歲。少痴、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竊讀宋史,讀及范仲淹只彈《履霜》一節,始知如范仲淹這樣的忠直之臣的出現,其背後實有中華文化之深遠背景。中華傳統儒道文化的精髓,在於秉承家國天下之大任,在於厲行忠義血性之本能,在於孝廉清正之職守,在於經國治世之大用。范仲淹者,實中華儒道文化遺產之優秀繼承者和真正的實踐者。尤其觀范仲淹於太后在時,直言其失;太后崩後,維護其德。其為臣子,可為至忠;其之人格,可謂高尚。然而何以仲淹前世後人中鮮有見之者?實歷代所有執政者,不能洞悉人性之本私,不能盡教化之大成,不能做有效監督之設計,亦不能採取高效之激勵措施,而使後世眾人不能踐行之。倘若後世為政者深明其理,能夠本著民族復興的長遠目標做有效的政治設計,從而使更多如仲淹般的能吏忠士頻現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之路,則不啻為民族之大幸事矣!

. 《讀史要略》簡介:濃縮歷史的精華,獨辟歷史的蹊徑,還原歷史的真相,探尋歷史的原力。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讀,一本幫助您們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書籍。


精裝版:原價:128/套,上下冊;


簡裝版:原價:98/套,上下冊;


小編推薦價:八折包郵(偏遠地區除外,如:新疆,西藏等地)!


感興趣的朋友們,快來購書。回復「購書」,即可購買本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兵博薦讀:千百年眼(卷四)——秦法棄灰有故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