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手機低頭族,老奶奶來扶你過馬路

手機低頭族,老奶奶來扶你過馬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是我坐在你面前,而你卻在低頭玩手機。」 從工作、購物、社交到娛樂,手機幾乎滲透到我們生活中每一個角落,「低頭族」日漸壯大,你我可能不知不覺就成為其中一員。

有機構對在阿姆斯特丹、柏林、巴黎、羅馬等歐洲大城市低頭族現象進行街頭抽樣調查,發現17%的人會在步行時使用手機,尤其是25到35歲之間的青年人,大約25%是低頭族。

手機殭屍Smombie,倫敦藝術家Steve Cutts

在西方國家,「低頭族」更多被稱為「手機殭屍」(Smombie),由智能手機(smartphone)和殭屍(zombie)兩個單詞衍生而來。2015年「手機殭屍」被德國年輕人選為年度關鍵詞,這種新興現象也因此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些在城市中行走的「手機殭屍」,會對我們的城市產生怎樣的影響?城市又該如何應對呢?

長在地上的紅綠燈

位於德國南部的奧格斯堡市曾經發生過好幾起由於使用手機穿越電車軌道而引起的事故。「手機殭屍」已經不僅是一句玩笑話,而成為關係城市出行安全的議題了。於是市政府決定採用一種新型的交通燈——地面紅綠燈。

其中一個試點在Haunstetterstra?e車站,在電車軌道兩側地面分別嵌入了8個紅色LED燈,當電車經過的時候,紅燈就會亮起。

對這個改進措施,人們的意見分為兩派。每天上學經過此地的Katja Lechner說:「沒錯,當電車來的時候紅燈是在閃,但人們並不會停下來,而是加快腳步趕在電車到來前衝過馬路。」她認為還不如把錢花在教育人們走路時不要使用手機。

有一個7歲女兒的Arzu Araz則不認同。她說:「這種燈對孩子來說是最理想的,他們可以馬上注意到燈。」

但也有人對此視而不見。一個受訪的十來歲年輕人說:「說實話,你不說我都沒注意它。」

這種地上交通燈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但不管怎麼說,至少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多方關注,而奧格斯堡市也不是唯一做出反應的城市。

科隆為城市裡的三個有軌電車人行通道安裝了類似的警示燈,還為這種燈創造了一個單詞 「Bompeln」,意思是地面交通燈。墨爾本、荷蘭博德赫拉芬市、德國慕尼黑都進行了相關的嘗試,在人行橫道邊上安裝地面交通燈,藉此提升一點點低頭族們的安全意識。

來自老奶奶的溫馨提醒

不同於歐洲城市對症下藥的預防措施,巴西某曲奇品牌採取了更為溫情、更具教育意義的方式,來提醒低頭族們注意過街安全。

那應該由誰來提醒呢?這個曲奇品牌選擇了一位老奶奶。在實驗中,老奶奶主動拉起低頭族的胳膊走過馬路,提醒注意避讓來往車輛。被「攙扶」過馬路的低頭族們事後紛紛對老奶奶表達謝意。

老奶奶幫助年輕人過馬路(popupcity.net)

過去都是年輕人幫助老奶奶過馬路,如今老奶奶幫助低頭族們過馬路。這種互換角色實在耐人尋味。

開闢低頭族專用道

低頭族的行為不僅為自身帶來危險,還會影響到其他行人。為了減少低頭族對其他行人的干擾,2014年,美國國家地理節目組在華盛頓進行了一個實驗,把人行道區分為「快行道」和「低頭族道」。在低頭族道上,節目組寫道「看手機的走此道,風險自負」。

美國國家地理節目組的低頭族專用道實驗(popupcity.net)

把低頭族和其他行人分開,看上去是個不錯的主意。但到底實驗效果如何呢?

現實是很多低頭族根本就沒注意到標識的存在,因為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手機屏幕上了。

當然有不少人注意到了,然後他們停下來用手機拍下來上傳微博——另外一種「手機控」的行為。

緊接著在華盛頓的實驗,重慶某主題公園推出了一條「中國第一條手機人行道」,當時引起了不少關注。可惜中國的行人並沒有比美國的行人更守規矩。

「低頭族專用道」這個主意似乎是噱頭大於實際,要讓「低頭族」從手機中抽離出來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搖鈴一響,低頭族散退

沒有低頭族專用道,面對在城市中遊走的「手機殭屍」,其他行人該如何自保呢?東京一對夫婦的小發明可能可以幫到你。

手持搖鈴Runbell(popupcity.net)

這對夫婦的發明很簡單,就是一個類似自行車車鈴的手持鈴鐺,名為Runbell,意思是拿著它你可以在擁擠的行人道上跑起來。當路上行人從背後聽到這種鈴聲,他們就知道他們擋路了,會自動向兩邊閃躲。

有了這個簡單而有用的設計,至少低頭族們不會擋著我們的路了。

行走的電話亭

當你一邊走路一邊沉迷於那一方電子屏幕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感覺?

法國藝術家Bufalino給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一個行走的電話亭。為此他設計了一個裝置,給電話亭配上馬達和車輪,然後駛上馬路。

藝術家Bufalino的藝術:行走的電話亭(popupcity.net)

人們看到這個裝置的反應通常有兩種:一是「為什麼」,二是「酷斃了」。把兩個不相關的東西疊加起來,讓兩者煥發出新的意義是Bufalino的強項。之前,他在法國里昂燈光節上,創作了一個街道藝術作品「迪斯科混凝土攪拌車」。

創作者可能出於一個天真的想法,想要一個能開上馬路的電話亭,一個字面意義上的「行動電話」(mobile phone);也可能希望通過這個藝術行為傳遞出更深層次的社會寓意。一邊通過電話與外界交流、一邊在城市中移動卻與身邊環境隔絕,不正是低頭族們的真實寫照么?

確實,手機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技術越來越日新月異、新聞越來越抓人眼球、遊戲越來越驚心動魄、線上服務越來越貼心、聊天表情越來越豐富,我們也越來越離不開手機。

設計師們和藝術家們所做的,就是努力把城市變得有趣一些,好讓低頭族抬起頭來,讓手機殭屍活過來,認真看看眼前這個真實而精彩的世界。

[ 感謝今日作者 ]

市政廳

ID_shi-zheng-t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倉 的精彩文章:

「一粒米」是如何征服銀座的?

TAG:良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