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茶葉產業市場現狀

中國茶葉產業市場現狀

本文為宗蕊原創,版權歸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消費者與市場中心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本文共計:2598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中國作為茶產業生產和消費上的世界第一大國,中國上千年飲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帶給茶葉產業的不僅是歷史的傳承和積澱,同時也有相應的問題亟待解決。隨著近年來中國消費市場的消費升級以及國家「一帶一路」等相關政策的變化,茶產業也正在發生著變化。

茶葉產業集中度低

茶企小而分散

目前,中國茶葉市場較分散,處於無序競爭的混亂狀態,茶企共有7萬多家,上億元規模的茶企不超過100家,絕大多數是千萬元、百萬元級別的中小型企業。目前茶葉行業的集中度低,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也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傳統茶產品更多的是以茶葉產區為產品的宣傳點,茶企通常銷售本地的茶葉,對於品牌的關注度較低,在消費者與市場研究中心調研中發現,例如安化黑茶這兩年的熱點茶品類,普通消費者甚至很難回憶起相關的品牌,消費者對於其品牌的認知往往較為模糊。

目前中國的茶葉零售市場還帶有小農的經濟色彩,茶農們各自為政,茶商採購需要一家家去談,無形之中增加了茶葉流通的成本,且茶葉的品質也難以統一。這兩點都限制了茶企的進一步發展及規模化。大型茶企已著手進行併購及擴建。例如中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茶葉註冊商標「中茶」的擁有者,在近幾年一直致力於整合優質茶葉資源,推廣「中茶」品牌, 成為國內烏龍茶、普洱茶等品類的領軍企業,並大力發展綠茶業務,力爭成為新時代中國茶葉行業的領導者。其他的行業領先品牌也同樣在斥資併購,希望通過覆蓋的茶品類整合,進一步擴大品牌效應。

茶葉產大於銷

通過訪談茶葉流通協會會長,我們了解到近十年來,我國茶葉產量保持穩定增長,2016年中國茶葉總產量約為243萬噸,比2015年增加16萬噸,增幅7%,比上年低約2個百分點。總產量中內銷150萬噸,出口30萬噸,深加工10萬噸,其餘均為庫存。我國茶葉面臨著產大於銷的問題,且自2014年起,我國茶葉消費增長始終低於總產量的增長,茶葉庫存仍在不斷增加。

據估計,目前全國茶葉庫存量接近80萬噸,已接近我國年產量的1/3,茶葉庫存是茶商、茶企減少採購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庫存的不斷積壓,嚴重阻礙了茶葉的流通,通過擴大消費「去庫存」的任務迫在眉睫。

茶葉品類消費格局日趨穩定

近幾年熱點茶類相繼接棒之後,國內消費市場的茶品類格局穩固,未出現大規模調整。長年積澱之下,綠茶主體優勢未發生改變,仍佔據市場半壁江山,2016年總銷量達到94.7萬噸,佔市場總量的52.32%,比去年下降1%。黑茶是近幾年茶葉消費市場的熱點茶類,2016年全國總銷量達到23.1萬噸,佔市場總銷量的12.75%,比去年上漲1%,已躍居成為市場第二大茶類。烏龍茶市場基本穩定。2013-2014年上升趨勢明顯的白茶漲速有所回落,但原先佔領的市場「陣地」穩固,年消費量達到1.7萬噸,佔市場的0.92%。其他茶類的發展與總體市場基本同步。

圖1:2016年我國茶葉市場份額組成

數據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茶葉出口量逐年增加

儘管我國茶葉產業面臨著去庫存的問題,但是從茶葉出口量而言,我國茶葉整體處於逐年增加的狀態。我國自古就有茶馬古道,它是中國最為悠久的邊銷茶貿易通道,地跨川、滇、青、藏,穿越蒙古高原,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遠達歐洲。而當今的「一帶一路」政策就如同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將為我國茶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一帶一路」戰略正式啟動。根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數據,2015年,中國茶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8.23萬噸,同比增長15.2%,改善了2014年全茶類出口下降的頹勢。

茶葉人均消費量仍有上升空間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茶葉的消費者群體增長至4.71億人,其中城市消費者2.99億,農村為1.72 億,2016年我國茶葉的消費者為4.78億人,中國茶葉消費群體仍在不斷增長(如圖2所示),且存在巨大的潛在人群。

圖2:2011-2016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人口構成(單位:億人)

數據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但作為茶葉的第一大產國及主要消費國家,我國人均茶葉消費量也仍然偏低,據2014年Euromonitor的數據統計,中國人均茶葉消費量僅排世界第9,前三名為土耳其、愛爾蘭及英國。青銳創投調研顯示,從沖泡習慣來看,中國的茶葉消費者中大多數人每天投放茶葉的次數僅為一次,只有少數人會每天多次投放茶葉,如對於消費者的沖泡習慣進行教育,市場仍有巨大的空間。

目前茶葉的消費模式仍未擺脫農產品的消費模式,消費綠茶、黑茶、紅茶等,就如同消費農產品一般粗放,在未來茶葉會轉變為品牌消費品來運作,不再死板地歸咎於品類,這樣才能進一步擴大茶葉的消費量。

茶企關注年輕消費人群

一些茶企開始關注80、90後,吸納年輕的消費者。中國的傳統茶文化隔絕了大部分年輕消費者,在我要調查網的一項研究結果中顯示:19歲以下飲茶的佔總比例的9%,20--39歲之間的佔總比例的21%,40--59歲之間的佔總比例的32%,60歲以上的佔總比例的38%,飲茶的比例隨年齡不斷上漲,且中國的年輕消費者很多選擇了國外的茶品牌,例如立頓、川寧等等。但是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茶企發現年輕消費者是不可忽視的人群。

目前,網紅茶飲店「喜茶」提出了「將古老的茶文化年輕化」的理念,通過年輕化的產品包裝和時尚的店面裝修等吸引年輕消費者消費茶飲;此外,同樣火爆的小罐茶雖然將目標人群設定為有高端的的精英人群,但同時也通過一系列舉措,開始吸納年輕的消費者,一是採用獨創的包裝形式(鋁材小罐),突破了傳統茶的大鐵罐等包裝,改善了在年輕消費者中「大叔拿保溫杯」的印象,二是通過跨界融合、注入新鮮的元素,擴大小罐茶的影響力,例如聘請蘋果體驗店御用設計師TimKobe,以國際化的視野,打造小罐茶的體驗店,打破了傳統茶館的陳舊形象,讓茶時尚起來。

在未來茶行業會形成「茶+tea」的格局,茶是傳統茶文化的延續,將以文化(茶文化及養生)為消費者購買的驅動力;而tea是指一些新興的茶企,以小罐茶、喜茶、星巴克等為代表,需要工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消費者因為時尚、健康或其他驅動因素購買此類茶產品。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我國的飲茶文化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正如人們常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中國消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中國的茶葉市場面臨去庫存、行業整合等問題,只有茶企抓住在這場消費升級中的機遇,深化品類細分,順應消費趨勢,才能夠進一步的發展,開拓我國茶葉行業的新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