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知行合一,磨練人的一條路

知行合一,磨練人的一條路

學習心學,就是了解自我,了解自我,就是為了忘卻自我,忘卻自我,就是為了證道,證道,就能身心脫落(解放自我),進而脫落他人的身心。

心學本身就不是一門死的學問,與其說其為一門學問,不如說是一種道,既「知行合一」的道。

所謂知行合一,並不是指「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而是指良知與良行與由意產生的行相統一,與其對應的,是王陽明心學中的意與行的概念,意既為私意,行既是行動。通俗的說,心學認為,人本身存在一個屬於自己的道德規範與其相對應的行為準則,這便是良知與良行,並且這是獨立在現實世界之外的,也就是說,良知與良行並不以外界事物而改變。與其相對應的,便是意與行,所謂意,便是人在外界事物影響下所產生的意識。行既為人在現實世界中做的實際行動。

心學認為每個人都存在一個現實世界中因外界事物影響而做出行為的自己和在思想中以良知和良行為規範的自己。後者既所謂的心。並且往往現實中的自己與心中的自己是不匹配的。請注意:這裡心學強調存在一個精神層面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是有深刻意義的。

例如,一個人明知道犯法不對,卻依然做犯法的事情。以程朱理學來說,這個人屬於不是真正明白犯法不對這個道理,而對於心學來說,他是屬於在意的影響下做出了行,不是他自己的良知決定的,既所謂的真知。通俗的說,就是這個人在做違心的事情,而並非他是不懂違法不對這個道理。

心本來是沒有善沒有惡的,由外在事物影響產生的意念做出的行為就有善惡之分了,良知便是明白熟善熟惡,做好事屏棄那些不好的那是格物致知。

縱觀王守仁一生,其為成為聖人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真正要能參悟心學的真義是不容易的,首先要明白格物的意義,這不僅要求辨清是非,還要求知道自己。因為心學認為人由於外界事物影響產生的所有意念都是慾望,既私意,要做到格物,必須首先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要做什麼。比起一日三省吾身這個要求是時時刻刻都在自省。其次,王守仁並不是認為所有的私意都是錯誤的,也就是並不是滅欲。這也是心學的精華所在。

要想真正領悟心學,就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心學的宗旨是認識自己,並且使自己的所作所為符合自己的良知。我認為要掌握「知行合一」,光從理論上學是一輩子做不到的,這是一條路,是磨練人的一條路。

「知行合一」不是簡簡單單的說是某次行為與良知相符更不是膚淺的說要心口一致。而是指明白自己所想,明白自己所做,明白自己為什麼這麼做,明白自己這麼做了以後符不符合自己的良知。如果符合,這便是「知行合一」。

關注勵志一生微信: wwwLZ13cn (長按複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勵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勵志一生 的精彩文章:

TAG:勵志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