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陶淵明的仕途人生

陶淵明的仕途人生

陶淵明的仕途人生

史飛翔

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淵明經家叔陶夔推薦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種有名無實的學官)。這是陶淵明生平第一次做官,這一年他29歲。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剛入仕途就遇挫折,這對年輕的陶淵明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辭掉祭酒後,陶淵明在家賦閑。這時他已年過三十。「三十而立」的古訓讓陶淵明內心很不是滋味。但他只能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恰在這時,朝廷的局勢發生了好轉。幾年來隱藏於內心深處的「出世」思想終於重見天日。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陶淵明再次到州府赴任,入桓玄幕府,充當了一名參軍。這一年陶淵明34歲。第二年,江南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孫恩領導五斗米道徒起義。一時間所向披靡,攻下了許多地方。到了次年春天的時候起義軍已逼近京師,這時桓玄便派遣陶淵明作為使者到建康,請求獲准發兵。陶淵明到京都建康後,看到司馬道子父子挾制皇室專橫暴虐,終於明白司馬道子父子與桓玄之間的矛盾實質不過是各派勢力之間權利的爭奪,遂對朝廷失去了信心。這樣他內心深處里的那份蟄伏已久的報國熱情也就一點點地消退了。他感到自己的這次出使已沒有任何意義,開始後悔起當初的出仕,他心生退意,想隱居園林。就在這時,陶淵明的母親孟氏因病逝世,陶淵明於是離開桓玄幕府回家奔喪去了。

陶淵明第三次做官是在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這一年的二月,劉裕、劉毅、何無忌等人因反對桓玄稱帝而在京口聚義、討伐桓玄,劉裕為盟主。這時陶淵明應詔到劉裕府里做鎮軍參軍。這一年陶淵明40歲。陶淵明此次出仕對劉裕寄予很大希望,想在司馬道子父子及桓玄兄弟被除後大幹一番事業,以實現他濟世安民的理想。但劉裕在剛剛取得一些勝利後便開始耀武揚威、志得意滿。陶淵明再次失望辭官。

一年後,即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在時任尚書的家叔陶夔的幫助下去彭澤縣做了縣令。這一年陶淵明41歲。陶淵明是這年八月任彭澤令的,十一月的一天郡里派來一名督郵。督郵作為郡官,代表郡守督察縣鄉,糾舉所屬縣是否有違法之事。當時官場潛規則,州郡官無論大小,到下屬縣裡檢查十分排場,甚至利用職權索要賄賂。因此,這些縣令無不巴結獻媚。陶淵明生性耿直,對於督郵的到來不以為然。按照當時規定,若上級官員視察,縣令必須穿戴整齊的官服率眾官前去迎接,故縣吏對陶淵明說:「應束帶見之。」這即使在今天也不足為過,但陶淵明對此感到十分反感並認為若以此那就是對自己的屈辱,於是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當日解去印綬辭官歸家。從此以後,陶淵明不再為官。

一個從小就聞名鄉里的詩人、文學家何以四次為官、四次碰壁,究竟是什麼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劇?顯然,官並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當官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你譬如:當官要一臉端莊、一腔虔誠。主義刻在腦門上,功夫全在表情中。當官得會「裝」,任你開多長的會,講多廢的話,他都能聽得津津有味,時而畫重點、時而做筆記,時而眉頭緊皺作憂國憂民思考狀,時而又要頷首微笑做領會狀。眾人皆以為投入認真,殊不知他早已靈魂出竅、心猿意馬。當官要全知全能、不懂裝懂,作報告、念文章聲情並茂、朗然如己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條理明確、思路清晰。當官要臉皮厚,不怕挨罵。世上沒有不挨罵的官,多年媳婦熬成婆。領導訓話一定得做彷彿認真狀。至於跑官、要官、買官、騙官那更得狠下心、撕下臉。當官得有城府,嘻嘻哈哈、老僧入定。該糊塗時絕不明白,該明白時絕不糊塗。所有這一切,豈是書生陶淵明所能勝任呢?當然陶淵明也並非真的就做不到,實際情況是「非不能也,乃不為也」。陶淵明的性格註定他做不了官。陶淵明剛介孤直、潔身守志,寧苦其身也不使自己人格受辱。有道是:「仕宦中無骨人」。要當官就得放棄人格尊嚴、就得察言觀色、趨炎獻媚,而陶淵明不肯違己。性格決定命運,正是陶淵明的性格造成他人生的悲壯與苦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飛翔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智者的憂思:中國現代史上的三篇雄文

TAG:史飛翔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