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釀製玉米黃酒有哪些操作要點?

釀製玉米黃酒有哪些操作要點?

黃酒是一種古老的酒種,屬於釀造酒範疇,以稻米、玉米、小麥等穀物為主要原料,採用蒸煮、加酒麴、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調配等工藝加工而成。採用不同的原料釀造的黃酒,可用相應的原料對其命名,如糯米黃酒、玉米黃酒、高粱黃酒、小麥黃酒等。

本文以玉米黃酒為例,介紹黃酒的生產方法。

釀造玉米黃酒的配料:玉米碴、水、酒麴。

釀製玉米黃酒的操作要點如下:

1、選擇新玉米為原料,去除玉米的皮、胚。

2、將玉米粉碎成玉米碴。一般將玉米碴的粒度控制在大米粒度的一半左右,原因是:玉米碴的粒度如果太小,則蒸煮時容易粘糊,影響發酵;如果粒度太大,則玉米澱粉結構緻密堅固而不易糖化,且遇冷後,澱粉容易老化回生, 導致蒸煮時間延長,降低生產效率、增加能源消耗。

3、採用合適的溫度和時間,浸泡玉米碴。浸泡玉米碴的目的是為了使玉米中的澱粉顆粒充分吸水膨脹,澱粉顆粒之間逐漸疏鬆。如果玉米碴沒有浸透的話,則蒸煮時容易出現生米;如果浸泡過度,則玉米碴又容易變成粉末,將導致玉米中的澱粉的損失。所以,要根據浸泡的溫度,確定浸泡的時間。

玉米碴比較堅硬,不易吸水膨脹,可適當提高浸泡的溫度、延長浸泡的時間,一般需要浸泡4天左右。

4、使用高溫蒸汽,對浸泡好的玉米碴進行加熱、蒸煮,這個工序稱為蒸飯。要求蒸好的玉米碴外硬內軟、無生芯、疏鬆不糊、透而不爛、均勻一致。因玉米中的直鏈澱粉含量高,不容易蒸透,所以,蒸飯時間要比糯米蒸飯適當延長,並在蒸飯過程中加一次水。

如果蒸得過爛,則不僅浪費能源,且米粒容易粘成飯糰,降低酒質和出酒率。飯蒸好後應是熟而不粘,硬而不夾生。

5、將蒸好的玉米飯冷卻,將溫度降到適合於發酵微生物繁殖的溫度。冷卻要迅速而均勻,不產生熱塊。冷卻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攤飯冷卻法,另一種是淋飯冷卻法。對於玉米原料來說,採用淋飯法比較好,因降溫迅速,且能增加玉米飯的含水量,有利於發酵菌的繁殖。

6、將冷卻後的玉米飯放入發酵罐內,按比例加入水酒麴,混合均勻。

7、上述物料進入發酵階段,發酵分主發酵和後發酵兩個階段。主發酵時,米飯落罐時的溫度為26~28℃,落罐12小時左右,溫度開始升高,進入主發酵階段,此時必須將發酵溫度控制在30~31℃。主發酵一般需要5~8天的時間。

經過主發酵後,發酵趨勢減緩,此時可將酒醪移入後發酵罐,進行後發酵,溫度控制在15~18℃,靜止發酵30天左右,使殘餘的澱粉進一步糖化、發酵,並改善酒的風味。

8、在後發酵結束後,利用板框式壓濾機,將黃酒液體和酒糟分離開來,讓酒液在低溫情況下沉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並經棉餅過濾機過濾,然後送入熱交換器滅菌,殺滅酒液中的酵母和細菌,並使酒液中的沉澱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使酒體成分得到固定。滅菌溫度為70~75℃,時間為20分鐘。

9、將滅菌後的酒液趁熱灌裝,並封口。

10、將封口後的黃酒立即冷卻,可將裝有黃酒的瓶子放入冷卻水池中,採用流動的清水,對黃酒進行冷卻。池中的水應預先用雙核臭氧殺菌設備進行殺菌消毒,以提高衛生程度。同時,冷卻水池中的水要定期更換。

11、按照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對黃酒進行檢測。經檢驗合格的產品,則作為成品,入庫保存、對外銷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釀酒設備與技術 的精彩文章:

各省白酒是這麼簡稱的,你都知道嗎?

TAG:釀酒設備與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