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完《無問西東》,你知道劇情所依據的歷史故事嗎

看完《無問西東》,你知道劇情所依據的歷史故事嗎

原標題:看完《無問西東》,你知道劇情所依據的歷史故事嗎


器識為先,


文藝其從,

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這首清華校歌,沒想到多年後因為一部電影而走紅。在《無問西東》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刻?相信很多人會選擇:沈光耀駕機撞向敵艦。


其實,我們可以沿著這條線做更深層次的探索:你會發現,《無問西東》將一條歷史脈絡給完整地展現出來;會發現,這一百多年來我們民族所經歷的種種苦難。這種苦難,有外也有內。這,也就是為何《無問西東》被塵封多年的原因。



沈光耀去的那所學校叫「西南聯大」。西南聯大之盛,在中國歷史上無出其右者。它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而組成。



七七事變之後,華北已經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1937年11月1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的校舍設計者,是梁思成先生與林徽因女士。聯大初到昆明時,主要靠租借民房、中學、會館上課。後來當地政府給聯大低價劃撥了124畝地建校舍,時逢梁思成、林徽因到昆,梅貽琦校長邀請他們為聯大設計校舍。


設計方案很快便做了出來,但很快便被否定,原因只有一個——缺錢。梁思成跟林徽因只好一改再改:高樓變成矮樓,矮樓又變成平房,磚牆變成了土牆,青瓦屋頂也統統變成了鐵皮和茅草。


梁思成、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曾回憶說,幾乎每改一稿,林都要落一次淚。



梁思成與林徽因

至於靜坐聽雨,這麼「浪漫」的故事到底有沒有發生?以當時西南聯大人困苦與浪漫來說,是很有可能的事:


每到下雨時,上鋪同學便不得不撐開雨傘,以免雨水從日益增寬的茅草空隙中落下來。在學校北區,五六個大一或大二的女生擠在一幢破爛不堪的牢房裡,寢室在二樓,到處都是灰。三四年級的同學睡雙人床,宿舍稍微寬敞一些。每當女生走上破舊的木樓梯時,灰塵就會落在一樓食堂的飯碗里。


比靜坐聽雨更浪漫的,要數劉文典月下講《月賦》了:劉文典在西南聯大開《文選》課,不拘常規,常常乘興隨意,別開生面。上課前,先由校役提一壺茶,外帶一根兩尺來長的竹製旱煙袋,講到得意處,就一邊吸著旱煙,一邊解說文章精義,下課鈴響也不理會。有一次,他卻只上了半小時的課,就忽然宣布說,今天提前下課,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後七時半繼續上課。原來,那天是陰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講《月賦》一篇。有學生追憶:屆時,在校園裡月光下擺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間,當著一輪皓月大講其《月賦》,「儼如《世說新語》中的魏晉人物」。


聯大人除了學習,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跑警報。為了打垮國民政府的抗戰勇氣,日本的飛機不僅僅轟炸戰時的陪都重慶,也轟炸大後方昆明。


汪曾祺先生在其後來的回憶文章中寫道:我剛到昆明的頭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兩頭有警報。有時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兩次。昆明那時幾乎說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飛機想什麼時候來就來。有時竟至在頭一天廣播:明天將有二十七架飛機來昆明轟炸。日本的空軍指揮部還真言而有信,說來准來!


其中跑警報最有名的一段故事發生在劉文典與沈從文身上。劉文典素來瞧不起因新文學起家的沈從文,在沈從文晉陞教授職稱的會議上,他勃然大怒,說:「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塊錢,朱自清該拿四塊錢。可我不給沈從文四毛錢!」



劉文典


有一次跑警報,劉文典恰巧碰到了沈從文,面露不悅之色對身旁的學生說:「我劉某人是替莊子跑警報,他替誰跑?」而劉文典最佩服的要數陳寅恪。也是在一次跑警報之際,劉文典忽然想起來「目盲」的陳寅恪,趕緊率領幾個學生趕赴陳演恪的寓所,攙扶陳演恪往城外跑。同學們要攙扶劉文典,劉文典不讓,大聲叫嚷:「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讓學生攙扶陳演恪先走。


事實上,還真有像沈光耀一樣不跑警報之人。有一個同學,每到警報拉響之際,別人紛紛往外跑,而他卻去了鍋爐房。此時,學校空無一人,熱水充沛,等警報時解除了,他的頭也洗完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進入到1944年,中國需要組建派往緬甸、印度作戰的遠征軍,這支軍隊需要掌握現代武器並適應新式戰術,兵員必須是具有一定知識的青年,因此,這對加入盟軍協同作戰陣列,同時基礎教育非常落後的中方來說,就成了必須舉國大動員的困難事件。由此,國民政府改變了「戰時教育要當平時看」的原則,由蔣介石喊出了這句震撼人心的口號。


要知道,這十萬青年是有具體含義的:具有中學或至少高小畢業的「知識青年」。從重慶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湖北、陝西、貴州、雲南、甘肅等省市,出現了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知識青年報名參軍熱潮,到1945年1月1日,應徵入伍的青年遠征軍共12萬人。西南聯大就有800多人從軍,其中包括校長梅貽琦的兒子梅祖彥,教務長張奚若的侄子等。在西南聯大的舊址上,至今仍有一塊800學子從軍紀念碑。這發生在沈光耀犧牲之後,也就是那對雙胞胎同學去沈家報喪之際。只可惜,這批人大部分在國共內戰中成了炮灰。


歷史上,在鄂西會戰中,確實有一名英雄的事迹與沈光耀相似,他的名字叫徐葆畇。1943年5月,鄂西會戰開始,國民黨空軍參戰。5月19日,徐葆畇自四川巴縣白市驛率P-40E機八架及P-43機四架起飛,轟炸湖北枝江洋溪鎮日艦艇。徐葆畇駕1103號機率先俯衝投彈,機右翼油箱被敵地面炮火擊中,著火墜地,機毀人殉。



而清華大學也的確出現過一名空軍英雄:沈崇誨。沈崇誨(1911―1937),祖籍江蘇江寧,後遷居到湖北武昌。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曾作為校足球隊和棒球隊隊員,參加北平、東北地區和全國運動會。1932年7月畢業後,到綏遠工作。同年12月,考入中央航校第三期。畢業後曾留校任飛行教官。後調任空軍第二大隊第九中隊中尉分隊長。1937年8月,淞滬戰爭爆發。14日,沈崇誨奉命隨第二大隊轟炸日軍第三艦隊。激戰中,正遇日軍在碼頭登陸,遂轟炸之,並炸毀堆在碼頭上的日軍軍火,使日軍傷亡慘重。19日晨,再次奉命轟炸敵艦,適遇敵戰鬥機襲擊南京、杭州,其護航戰鬥機被迫迎敵,遂在無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與第九中隊飛行員升空執行任務。飛臨日軍艦時,所駕904號飛機突然發生故障,尾部冒出濃煙,速度減慢,脫離戰鬥隊形。此時,日軍旗艦「出雲號」正指揮航隊與中國空軍激戰,沈崇誨遂與同機的陳錫純駕機撞擊「出雲號」,但因傷勢過重,不幸墜海。



為何這麼多年來,很少有電影或電視劇能夠讓人感動?因為它們做不到真實。而《無問西東》之所以讓很多人淚流滿臉,是因為它接近於真實,讓我們能夠「直面」那個年代。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豆包也算乾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球圓字方 的精彩文章:

TAG:球圓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