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看!馬克龍的推特給中國點了這些「贊」

快看!馬克龍的推特給中國點了這些「贊」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1月8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忙裡偷閒」連發數十條推特帖文,雖然每條帖文都是寥寥數語,但是背後都有著事關中法關係的豐富內涵。

「未來的工業將引領我們重現思考這個世界,關於(工業)這方面我們將開展許多人文類和科研類的交流。」

盛讚中國勞工,重溫建交歷史

馬克龍在推特上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前往法國、支持法國作戰的中國勞工緻敬,稱其為「兄弟」。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至少有14萬中國人在法國的土地上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在工廠中努力生產,在前線挖掘戰壕,運送彈藥,有近6000名中國勞工死於戰火和疾病。這段記憶對於中法兩國來說都是不可磨滅的。希拉克曾題詞:任何人都不會忘記這些遠道而來、在一場殘酷的戰爭中與法國共命運的勇士。另一方面,當時在法華工成立了華法教育會,孕育了後來中國留學生的赴法「勤工儉學」計劃,「五四運動」之後,大批有志青年來到法國,從中走出了一批新中國著名的政治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有周恩來、鄧小平。

馬克龍在推特上還重溫了中法建交的歷史。戴高樂將軍1959年重新主政以後,推行戴高樂主義,積極推進與新生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戴高樂將軍和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下,法國不顧美國的公開威脅和抗議,於1964年1月和中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建立外交關係,打開了通向建立超越對抗、發展合作的國際秩序的道路,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連鎖反應。中法友誼的開創是中法老一輩領導人政治遠見的結晶。

馬克龍總統在推特上重提這兩段歷史,即是表明中法關係是深深植根於歷史之中的,具有獨特歷史和豐富內涵。中法關係一直是開創性的、領先性的,這無疑得益於中法兩國積累的深厚信任和友誼。

「讓地球再次偉大」,感謝中國支持

環保議題是法國十分關注的議題之一,馬克龍在推特上發了這些帖文:「我的三條提議向世界展示法國和中國可以讓地球再次偉大」;第二條帖文是個小視頻,曬出了馬克龍學慣用中文說「讓地球再次偉大」;「我們感謝中國繼續支持巴黎協議的決定。中國做到了積极參与,信守承諾。」

馬克龍領導的法國政府希望中法攜手積極推動全球環境治理進程,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和及時落實。特別是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馬克龍對美國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也更重視與中國在環保領域的夥伴關係。就中國而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與《巴黎協定》倡導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有著高度的契合度。中法兩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代表,在保護環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保持基本立場一致,維護全球共同利益,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馬克龍以環保議題為抓手,謀求強勢重返世界舞台。「法蘭西如果不偉大,就不稱其為法蘭西」,戴高樂將軍的這句話言猶在耳。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協定後,事實上造成了領導上的真空。法國希望攜手中國填補這一真空,成為全球環境治理進程中的領導者,進而樹立起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使法國恢復往日的榮光。法國想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中國的支持,因此也就不難理解馬克龍在訪華首日就呼籲,中法兩國為了「世界的未來」聯合起來,並且用中文高呼「讓地球再次偉大」。

強調多邊主義,展現歐洲風采

多邊主義一直是法國外交的一項重要訴求,馬克龍在推特上發了相關的四條帖文:「歐洲和亞洲、法國和中國應建立讓彼此共贏的多邊主義規則」;「中法兩國必須以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均衡思想來重構多邊主義」;「中法兩國作為友好國家,應該共同書寫新型多邊主義規則,捍衛共同利益」;「法國處在歐洲的中心,現在以及將來都會作為創新的力量構建與中國的對話。」

從戴高樂將軍時期法國就謀求在國際政治中的獨立自主和世界大國地位。法國目前的對外政策的重點是「在全球範圍尋求夥伴關係」,使法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平等對話者而非追隨者。而中國就是法國這個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是「頭等大事」。中法兩國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法國只有攜手中國才能建立起以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為基礎的、讓兩國彼此共贏的多邊主義國際秩序。

馬克龍所說的「歐洲的中心」,既可以理解為法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也可以理解為法國是歐洲的中心。馬克龍是堅定的歐洲主義者,是歐盟一體化的堅決擁護者,希望帶領法國積極推動歐盟建設與振興,並提出「多速歐洲」的建設路徑。馬克龍在大明宮發表演講之前,有一個小插曲,他提出在會場內除了安插中國和法國國旗之外,還要求安插歐盟旗幟。由此可見一斑,法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的歐盟國家,希望中國能將其作為歐洲的代言人,成為中國更高級別的對話者,攜手共建多邊主義世界。

傾慕中華文明,盛讚無可替代

將自己的對華訪問賦予「文明對話」的涵義,馬克龍在推特上發了相關的四條帖文:「到訪西安,既是走進中國歷史的深處,也是以謙遜和堅定的態度構建兩國關係新篇章」;「兵馬俑的端莊肅穆給我們所有人以對於未來的啟示」;「中法兩國之間的語言和文化交流是有生命力的,無可替代的。」;「我夢想您(習近平主席)的外孫(女)的第一外語會是法語。」

馬克龍和密特朗、希拉克、薩科齊等多任法國總統一樣,在訪問中國時都將西安作為訪問行程中的一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法國人對於文明的重視。一直以法蘭西文明為自豪,以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為自豪的法國人,當然會對同樣璀璨於世界的中華文明表示傾慕,自然也就會選擇作為中國歷史上數朝古都的、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的西安作為行程中的一站。正如馬克龍談到的那樣:中國是一個迷人的國度,有現存最古老的文明,或者像戴高樂將軍說的那樣,是一個「比歷史更悠久的國家」。中法兩個這樣的國家之間當然應該加強語言和文化交流,這樣的交流當然是富有生命力的、無可替代的。

馬克龍將「古老城市」和「新的篇章」、「歷史悠久的兵馬俑」和「未來的啟示」聯繫在了一起。從時間層面看,兩個古老而常新的國度在歷史上都有著燦爛的文明,在當下,兩國應在教育、文化和科學交流領域加強合作,對作為兩國文化多樣性體現的遺產進行保護和利用,在互利基礎上在教育、影視、語言等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高等教育合作和創新領域合作。從空間層面看,馬克龍選擇西安作為訪問起點是對絲綢之路的高度認識。愛麗舍宮在馬克龍來訪前夕更新了總統的最新行程安排,大幅延長了在西安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的參觀時間。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正是因為大慈恩寺是玄奘法師主持翻譯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的場所,更具有象徵意義。馬克龍此次訪華標誌著法國在「一帶一路」問題上態度的明晰化,馬克龍高度評價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並表示中法兩國將在核能、基建等具體領域展開項目合作。中法兩國還將落實2015年中法關於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繼續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馬克龍總統在推特上的帖文還有其他一些值得讓人注意的內容,例如關於熊貓「圓夢」和駿馬「維蘇威」的帖文,關於中法兩國在創新領域合作的廣闊前景的帖文,與馬雲會面的小視頻等等。分別涉及到了中國夢和法蘭西新征程的話題,涉及到了中法兩國在創新領域、在經貿領域的緊密合作。不可否認,中法兩國在經貿合作中仍存在摩擦,歐盟仍然以「市場嚴重扭曲」的借口對中國採取不公平的貿易政策,仍然對中國企業在歐的投資併購採取種種不合理的限制,法國仍然對於對華貿易逆差耿耿於懷;在全球環境治理上,由於發展水平的不同,中法兩國在具體承擔的責任上還有不同理解;在全球安全治理上,兩國重大的核心利益也有所不同。但是所有這一切都不能阻擋中法兩國推動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行穩致遠。在新的時代,中法兩國將共同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推動世界多極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改善全球治理,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在文化、教育、科技、經濟領域加強雙邊合作。馬克龍總統此次訪華是中法關係史上的一個新里程碑,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取得的又一個碩果。

(曲辰,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或無法依賴美國,2018年中日關係回暖是大概率事件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