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妙持、覺道:兩尼遠來行孝道

妙持、覺道:兩尼遠來行孝道

□高泰東

130多年來,在姜堰張甸鎮一帶流傳著「朱貞女修行成佛」的真實故事。朱貞女「肉身菩薩」初供張甸東林庵,庵毀東移至十方觀音庵(張甸鎮高庄村),惜1960年代被燒,庵存《肉身仙尊靈異記》石碑一通。2006年以來,該庵的兩位年輕比丘尼,佛門行孝道的佳話在當地廣為流傳。

妙持(1972年生),俗名梁芳梅,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人,該鎮因法門寺而名,法門寺則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建塔,又因塔建寺。據傳該寺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妙持有兄妹6人(4男2女),她從小感受法門寺「三級風檐壓魯地,九盤輪相壯秦川」的氣勢,於1991年(20歲)在陝西省戶縣大元寺出家,後到揚州高旻寺當值,繼而去福建、廣東佛學院深造,現任十方觀音庵住持。

覺道(1978年生),俗名黃明,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重工街道人,獨生女,母早故,1998年(21歲)在瀋陽般若寺出家。該寺由高僧古林禪師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建,宣統元年(1909)、民國十三年(1924)兩次重建。20世紀60年代中期遭到破壞,1979年後重修、塑像,整個寺院龐大壯觀。覺道出家1年後去湖南開福寺當值,父亡,繼而也去福建、廣東佛學院深造,得與妙持同學,現任張甸鎮十方觀音庵監院。

她倆畢業後,經姜堰籍居士儲林(1965年生,上海人)、鄭平(1957年生,教師)介紹,2006年5月,結伴來到十方觀音庵。

雖然事先有思想準備,但到庵時,還是吃驚不小。兩位尼師都年過八十,兩個收養的女孩,一個讀初中,一個讀高中。庵里香火冷清,住房逼仄,以致剛來時,她倆只好合一張床。一庵6人,妙持和覺道艱難地挑起了「修行和生活」的兩副重擔。

年寶法師佛學造詣深,在社會變革中,又兼為「女秀才」「女中醫」「女農民」,在當地信徒眾多,然老年後患痴呆症,常年卧床。海如法師本來除自理,還可照料年寶,但2008年不小心跌斷了腿。妙持和覺道把她送到醫院,留妙持在醫院精心服侍,覺道趕回來照料年寶師太。夏熟收下的麥子還沒有來得及售出,3畝半田(1畝半水田,2畝旱地)的莊稼不能耽誤農時,有人家做佛事,當然不能推遲,而兩個女孩上學又是大事,兩人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待海如師太傷愈回庵,兩人的吃、喝、拉、撒,洗、縫以及冷和暖就全成了妙持和覺道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課」。

「仁者愛人」「慈悲為懷」,原來儒、釋關於做人的基本點是相通的啊。

為了改善住房條件,妙持和覺道一點一點地攢錢。蔬菜、食油,自己種植解決;大米、玉米糝,自己收穫加工。兩位師太、兩個學生的吃穿不得馬虎,而她們自己的生活決不多花一分錢,幾套僧裝,一穿幾年。妙持和覺道在精心照料兩位師太的同時,堅持「亦尼亦農」的人生之路,十方觀音庵的事業在復興。

4年後的2010年,她們用自己的勞動收入以及信眾的支持在原地蓋了11間新房(一幢二層樓上、下各5間,大殿接了1間),約130平方米,重砌了山門殿。90歲的年寶和85歲的海如師太臉上有紅有白,氣質很好;兩個女孩中的秀秀體面地遠嫁連雲港,雪峰大學畢業,在鹽城工作。

年寶法師圓寂後,妙持、覺道根據民間呼聲,向政府有關部門和佛教協會申請獲批,如今年寶法師修行圓滿成了「肉身菩薩」。此後,妙持、覺道把海如法師當成庵中一「寶」,視為自己的親人。因為她們的知冷知熱,海如法師得以高壽,從而成就了我的一項「文史調查」。20世紀80年代我偶讀地方史料知,泰縣一尼姑在抗日戰爭中,向人民政府捐出佛前大鼎,用於造榴彈殺敵。此後,我便多方求證這一尼姑的姓名或法名,蹉跎歲月30載,終於2014年找到當年尼姑的徒弟,她就是原在張甸東林庵,後到十方觀音庵的海如法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州晚報 的精彩文章:

流感肆虐,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 這幾位醫生患病不離崗,為他們點贊

TAG:泰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