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背部一處絕不能發涼,否則陽氣將盡!我真沒嚇唬你

背部一處絕不能發涼,否則陽氣將盡!我真沒嚇唬你

本文理論依據:《素問·氣府論》 文/中醫囚徒

在這裡,你可以讀懂中醫。歡迎走進「幫你學中醫」。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事,關乎我們身上的陽氣。

什麼是陽氣?它看不見、摸不著,似乎有些玄虛。實際上,它並不玄虛。作為中醫學裡的特有名詞,陽氣指的是具有溫養組織臟器﹑維持生理功能和固衛體表等作用﹐並充盈於周身之氣。它是人體臟腑機能氣化的一種體現。

那麼,我們該如何感知陽氣呢?

今天,在這裡,我們想要告訴你一個竅門。這就是利用我們人體上的一個穴位。這個穴位所在的位置,千萬不能發涼。如果發涼,意味著人體陽氣將盡!

真是這樣嗎?

的確如此。我們幾時曾妄言過?正所謂「醫操大命,怎敢孟浪」。我我們說的話,一字一句都要認真考究。

這個穴位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大椎穴。

大椎穴,屬於我們的督脈,就在我們的脊柱區,當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後正中線上。它最初出現在《素問·氣府論》裡面。因為第七頸椎為脊背椎骨的最高大者,所以叫做大椎穴。

為什麼說這大椎穴一旦發涼(偶爾感寒發涼無算,這裡指的是長時期發涼、沒有溫熱之氣),意味著人體陽氣將盡呢?

原來,這大椎穴所載的督脈,乃一身陽氣之海,裡面布滿了充足的陽氣。大椎穴的穴內物質,就是由陶道穴傳來的強勁陽氣。這陽氣到了大椎穴這裡,偏偏遇上了手足三陽經上的陽氣。所謂手足三陽經,指的就是手三陽(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足三陽(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椎穴是督脈和手足三陽經的交匯之處。一個穴位,承載七條經脈的陽氣,你說它是不是陽氣的「噴泉」。

因此,大椎穴裡面,陽氣是最充足的。如果大椎穴長時間發涼、疼痛,要麼是寒邪郁陽,使得陽氣不得舒展;要麼就是陽氣十分衰微、根本起不到溫煦之能。這樣的現象,中醫學稱之為「陽虛背寒」,即後脊背從上到下發涼,酸痛。陽虛體質者,上了年紀的人,或者久病傷陽者,最易如此。

不過,正因為大椎穴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所以它在很多疾病的調理方面,才具備傑出的功能。

首先,就是頸椎病。手足三陽經陽氣,通過大椎穴匯合後,隨督脈陽氣一道沿頸部上行。所以我們通過刺激大椎穴,可以很好地提振頸部陽氣,起到化瘀、止痛、散寒的作用。頸椎病患者巧妙利用之,會得到很好的改善。對於這一點,《針灸大成》說得好:「大椎主治背膊拘急,頸項強不得回顧」。從經驗來看,頸椎病導致頸部活動受限,連帶肩頸部位疼痛的人,用它最好。如何應用呢?這就是用手指向上推大椎穴,每天300次。如果感覺明顯有因寒加重的傾向,那麼還可以配合適當艾灸。

其次,它可以幫助我們防治感冒。尤其是當下,三九寒天,容易感冒的人,可以通過每天晚上艾灸大椎穴20分鐘,來起到提振陽氣、驅散寒邪的作用。此法對於風寒感冒,價值尤為突出。

好了。關於大椎穴的學問,我們就先暫時說到這裡。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淤血一除,元氣重生!妙方化瘀血,腰疼、血栓的趕緊看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