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藏傳奇第一人——《張宗憲的收藏江湖》

收藏傳奇第一人——《張宗憲的收藏江湖》

香港著名文物收藏家張宗憲,英文名為羅伯特·張(Robret Chang),在中國收藏界知名度甚高。了解先生的人都知道,張宗憲先生襄助蘇富比、佳士得入港,同時也是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北京榮寶、上海朵雲軒、北京匡時等諸家國內著名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的顧問,可以說,自20世紀90年代內地拍賣行業興起後,張宗憲就一直擔當著拍賣職業啟蒙和提攜的角色,最重要的支持是「傳幫帶」——傳授經驗,幫助提高,帶領方向,被內地的拍賣從業者稱為「導師」「教父」。至今,許多拍賣行仍為他保留了「NO.1」號牌。

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

除了對文物事業和藝術品拍賣有著不可抹殺的貢獻以外,在收藏方面,尤其是在瓷器以及中國近代名家書畫珍藏上,張先生可堪稱為當今海內外巨擘,其藏品蔚為大觀,鮮人可比。

而實際上,論財力,先生不算最雄厚的,論專業,他純屬自學,但張宗憲實在是收藏界的傳奇人物。早在1994年大陸藝術品拍賣業剛剛起步時,著裝考究、競標積極的張宗憲,便引起了同好的注意,此後其更是在全球拍賣市場上呼風喚雨,並在行情低迷時,給市場以信心。此外,張宗憲所經歷的時代,恰逢中國歷史急劇動蕩變遷,作為一個獨特的視角,古玩收藏界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不僅神奇隱秘,而且鮮活生動。

對談活動現場(從左至右:著名收藏家、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館長馬未都先生、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嘉德投資董事總裁兼CEO、嘉德藝術中心總經理寇勤先生)

2018年1月13日,由嘉德藝術中心、嘉德文庫主辦,觀復文化、新星出版社協辦的「張宗憲×馬未都:暢談收藏江湖暨《張宗憲的收藏江湖》新書發布會」在新落成的嘉德藝術中心拉開帷幕。《張宗憲的收藏江湖》是「嘉德文庫」推出的重要項目,此書納用了張宗憲先生的大量老照片和高清藏品圖,並以詳實的採訪,從張宗憲的家族紀事、民國往事、初涉商海、香港風雲、古董經紀人「羅伯特·張」、縱橫內地拍場、啟蒙之德,提攜之功、平生收藏所得、收藏之道等9個篇章,用平實清暢的語言,生動地再現張宗憲先生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正如本書的總策劃寇勤在序言中所說:(張宗憲)「No.1」的拍賣號牌不是憑空舉起來的,這需要何等的聰穎智慧、勤奮專業、執著果斷、細心周致……或許還要有一點兒無傷大雅的技巧。分享這大大小小的精彩往事,追憶那紛紛紜紜的故舊伊人,除了這位「羅伯特·張」,誰還能有如此獨特的話語權?

「羅伯特·張」 的 拍場秘籍

《張宗憲的收藏江湖》

(節選)

史彬士離開後,香港佳士得又陸陸續續換了兩三任負責人,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林華田從倫敦調來才穩定下來。

從亞非學院畢業後,林華田經張宗憲介紹進入倫敦佳士得。那時佳士得和蘇富比的實力差距還很大,蘇富比在拍賣業績上佔據明顯優勢。在倫敦那些年,林華田有時候找不到有分量的拍品放在圖錄的封面,就去找張宗憲商量:「不好意思,這次我們沒有像樣的封面了。」張宗憲一般都會很仗義地拿出一件兩件救急。張宗憲是喜歡張揚的人,喜歡自己上拍的器物作為當季的圖錄封面,但他也有要求:放封面的必須賣掉。於是林華田就被逼著去找大買家,這反而拓展了林華田的人脈資源,也讓他從中了解到了「羅伯特·張」做事的原則——只要承諾就要保證做到,否則沒有下一次。

張宗憲辦事有自己的套路,講自己的體面,從來不在乎別人指指點點。比如他講究行頭打扮,做了古董行後尤甚,在不同的場合穿什麼戴什麼都有說法。林華田記得張宗憲去拍賣場都穿西裝,但1988年他第一次在紐約出手買古畫的時候,大概覺得買古畫要有點兒文人氣勢,就穿了一身中式大長袍,大出了一把風頭。張宗憲還特別喜歡色彩醒目的行頭,比如他敢穿一套白西裝上搭條粉紅或粉藍的領帶,花哨得很,還跟林華田開玩笑:「總不會比清官窯那些粉彩瓶難看吧?」

張宗憲的魄力體現在拍賣場上,也遠比所謂「膽量」要複雜得多,它包含著眼力、膽識、果斷,還有殺伐之氣。

多數人在拍賣現場舉牌的過程中,總是忍不住會轉來轉去想看看對手是誰。張宗憲恰恰相反——他一定要坐在前三排,第一排更好。舉牌的時候不看任何人,決定要徑直往上喊,咬住不放。有時朋友就坐在身邊,他也要叮囑:「不要一直回頭看,有什麼好看的呢!想買就買!」

台灣幾個大老闆經常委託張宗憲買東西,但也不是每次都會找他。如果遇到哪場拍賣有件好東西,那個老闆又沒委託他,他就會直接表態,「這件東西你想要,我也想要」,意思是咱場上見分曉。拍完後,那個老闆問:「東西買到了嗎?」張宗憲毫不客氣:「我買到了。你還想要?那加價吧。」

客戶就這樣被他掌握在手裡了。張宗憲靠實力說話——如果相信我,那就委託我去買,你頂多付我傭金;可是你找別人來跟我拼,那對不住,我拿到手加五成價格再賣給你,哪條路划算你就自己算吧。

這是「羅伯特·張」的魄力,也是他的手段——不做我的客戶,就是我的對手。

「狠」,需要「穩」做基礎。張宗憲在拍場上拿下的官窯瓷器通常都是圖錄的封面作品,這不僅需要眼光,還要有財力和智慧——拍得下就付得起,放在手裡還沉得住氣。做經紀人的麻煩經常在於沉不住氣,尤其不能在場上賭氣跟人飆價,飆完委託人反悔不要,麻煩就來了。雖然客戶會傳真委託書過來,但那通常也只是表達個委託的意願,至於想要哪幾件,想多少錢要,並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於是就會發生委託方耍賴的情況。有了前車之鑒,經紀人也有相應的對策——把委託人的電話進行錄音,以防事後反悔。但即使這樣也總有意外:事前說好了叫到1000萬就停,可到現場三四個電話一起爭,當事人殺紅了眼,失去理智,自作主張叫到了2000萬也不放,下了場就砸自己手裡了。

張宗憲從不盲目斗「狠」。雖然看起來他愛出風頭,不管不顧,實則心裡的一筆細賬明明白白——賣多少,買多少,到什麼價止步,整體預算多少……他一步都不會錯的。而那些看似反常的舉動,其實都是「演技」。在參加重要拍賣會的頭天晚上,張宗憲躺在床上還要翻來覆去地在腦中反覆推演:什麼時機要,什麼時機不要;何時加價,何時停下;是從頭跟著加,還是等人家叫不動了再跟上……這些細節一一預演,全都默想周全。一切準備充分了,第二天他想買的10件東西里有9件都能到手。

他還在心裡留了相當的餘量,標價100多萬的,他預備300萬;標200萬的,他預備1000萬;別人判斷100萬就能買的,他心裡預期可能是1000萬,這時如果場上遇到別的買家心理預期是600萬、700萬,本想一口一口慢慢舉下來,那麼張宗憲用1000萬的凌厲氣勢壓住場,加上「表演」上的虛張聲勢,就很有可能在心理上壓倒對手。一旦對方在中途就喪失了志在必得的銳氣,張宗憲奮起直追,一口價拿下想要的東西,根本不再陪對方慢慢加價。

一場拍賣下來,張宗憲腦子裡的算盤打得啪啪響,只要整體預算不超,一件便宜到手,下一件就能富餘出更多預算。到最後不僅件件落袋,他的風頭也出足了。

有貨就是有權。在20世紀80年代官窯拍賣市場上,張宗憲無人比肩的權力來自他令人驚異的貨源。他幾乎每場拍賣都買進幾十件,高價低價都有,但清一色都是清官窯。林華田初到香港,代表佳士得去張宗憲的店裡取貨寫收據,要一張張都用英文詳細的寫上:這件送香港本地,這件送紐約,這件送倫敦……每個地方都差不多能有一百多件,一寫就是大半天,可見張宗憲手上貨品流通的密度。

見過張宗憲風頭的人都說,用「活躍」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在清官窯拍賣市場上的地位。事實上,他擁有的是一種控制力。

張宗憲在紐約買到一件東西,轉身就送到香港上拍。香港拍不掉明年再送到倫敦上拍。同一件東西,他開出的價錢一年比一年高。之所以有這樣的膽量,是因為他把區域市場觀察的太通透了——當時紐約的拍賣場上大部分都是美國人,歐洲人不去參與美國的拍賣,界限分明;而在亞洲,香港就是香港市場,佳士得最初在香港印圖錄只印一千冊,除了幾個台灣和日本買家,一般不會有歐美買家。這種地域特徵,讓張宗憲這種行家裡手有了充分調動市場和控制價格的機會——他篤定紐約不知道香港和倫敦賣了什麼,場上的客戶沒有重複交叉,在拍賣行之外更沒有人了解拍品的價格前史,即使把兩地流拍的東西都送到紐約也能賣掉。

林華田表示擔心:「上兩次都沒有拍掉,送到倫敦還加兩成價格,這夠嗆吧?」張宗憲笑笑:「你相信我,貨有貨緣。」果然,那件好幾次拍不掉的東西,被他拿去別的地方竟以3倍的價錢賣出去了。

好貨給張宗憲帶來底氣。林華田看得明白,幾大拍賣行都等著「羅伯特·張」送尖兒貨去上封面,怎麼可能不應承他這方面的要求?換句話說,張宗憲在拍賣史上可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憑他一己之力,利用拍賣這種公開交易形式,竟然影響了整個市場的走向。

「他這種在全球拍賣市場上呼風喚雨這麼多年的大行家,很多年都沒有再出現第二個。」林華田說

《張宗憲的收藏江湖》

策 劃:寇勤 李昕

作 者:嘉德藝術中心編著;李昶偉執筆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2月

定 價:118元

編輯/Rain.Lee

圖片提供/嘉德藝術中心

- end -

《Scope藝術客》 總第024期 2017秋季刊

ISSUE024

歡迎廣大讀者前來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ope藝術客 的精彩文章:

明代文人視域下的園林

TAG:scope藝術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