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台山之旅——中日韓佛教天台宗祖庭訪問記

天台山之旅——中日韓佛教天台宗祖庭訪問記

癸丑之三日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潭隍山,聞此地於菟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初五日暮,入國清,山巒水映,木秀石奇。——《游天台山日記》明 徐霞客

中日黃檗文化聯合參訪團,2018年1月11日拜訪了國清寺。是因為明末高僧、黃檗文化創始人隱元禪師在天台山修行過的緣故。

時會深冬,初遇天台,隋寺、隋塔、隋梅、隋園,整個講寺就像唐宋風物的濃縮版,宋橋卧波,青苔動容,觸景慨嘆石濤的禪意歸真,張大千的清麗俊秀,沈周的平和寬闊,吳冠中的寧靜豁達……,滿目古樸,盡收眼帘。

經允隱禪師一番解說:皇帝祭天、葛玄建觀、紫陽悟真、瓊台弘道、隋朝興佛、和合共生,天台傳奇與神秘更加雋永,更有華頂雨霧香茗,聆聽高明、通玄、桐柏傳來陣陣梵鍾清音,真乃:隋梅竊自笑,尋夢復何痴。

國清寺是一座有著400多年歷史的隋代古剎,總面積7.2平方米。是中、日、韓天台宗(佛教)的祖庭,也是全世界佛教信徒的朝覲聖地,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國際性文化影響力。寺院周圍五峰環繞,雙澗瀅流,古木參天,宋橋靜卧,九級隋塔巍然,千年隋梅生香。形成別具一格的三隋現狀,引人入勝,中外馳名。

國清寺是皇家寺院,「寺始成,國即清」,祈福國家海晏河清。周恩來總理曾批示保護這座千年古剎。從唐詩中孟浩然、李白到現代詩人郭沫若、登拓、趙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跡,王羲之、柳公權、黃庭堅、米芾、朱熹等古代聖賢更是遺迹光輝,光彩照人。

國清講寺說明國清寺作為天台宗祖庭是講教的,是指導本教修行的理論高地,法華經便是天台宗的教義,稱「覺世真經」。

允源法師引領我們拜訪上可下明長老。上可下明長老12歲出家,今年九十一高齡,每天還在保持念經一卷半,將近三萬字的數量,除了耳力略有不足外,精神飽滿,理論精闢。長老對中、日黃檗文化聯合參訪團的到訪表示歡迎,「天下教派是一家」的諄諄教導,讓人記憶深刻,心生崇敬。

離開國清寺,參訪團一行在允源法師的指引下,前往華頂山上智者肉身塔拜謁。「天台臨四明,華頂高百越」,華頂是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相傳三國時吳國葛玄在此種植霧茶,新顯珍貴,華頂最尊貴的花兒,莫過於杜鵑。

拜謁過智者肉身塔,聽完「隋塔無頂」的傳說,驅車至通玄峰下,再次拜謁通玄寺。漫山松柏無人路,不知通玄在林中。路轉林深的探尋幽徑,直接通玄禪寺,與昨日車入正門之區別,果然不同凡響,更覺允源法師等的用心真誠,發心堅忍。

國清寺主持允觀法師在方丈室接見了訪問團一行,他每年都要去日本、韓國接訪,力促天台宗交流保持暢通,苦心造詣,溢於言表。之後挽留我們用餐,並贈天台山書籍等以紀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 的精彩文章:

TAG: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