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能否成為女權主義的代表?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能否成為女權主義的代表?

由劇中到劇外,窺視「精緻的豬豬女孩」背後的生存哲學。

小編有話說

這是一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故事:25歲的紐約客米琪·麥瑟爾是一個陽光自信、充滿活力的女孩,從小就對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規劃並順暢地完成最後一個生活目標:結婚生子,在優雅的曼哈頓公寓過著精緻的主婦生活。然而某天丈夫的突然離開,成為她個人成長曆程的一個轉折點。

這部名叫《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在剛結束的2017年引起很大反響,並在不久前的第75屆金球獎上獲得「最佳喜劇劇集」,女主蕾切爾·布羅斯納罕也憑該劇獲得「音樂喜劇類劇集最佳女主角」。

「了不起」在哪裡?

英文Marvelous意為非凡的、不可思議的、了不起的、奇特的,從她的經歷來看,麥瑟爾夫人確實是奇妙而不尋常的。在自己的婚禮上進行一場幽默的祝酒詞,談論自己一以貫之的計劃性生活:「六歲,我決定我會選俄羅斯文學作為專業;十二歲,我找到了我的標誌髮型。」在婚禮上大方向丈夫示愛。「不可思議的」她在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婚禮上告訴大家雞蛋卷里有蝦(猶太人的飲食禁忌),引起全場混亂,而他丈夫卻理解她的風趣,二人樂在其中。

麥瑟爾夫人是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妝容精緻、衣品極佳,儼然一副時尚Icon的氣場。每天帶妝直到丈夫入睡,等丈夫熟睡後才起身卸妝、敷面膜、睡覺。第二天早上趕在丈夫醒之前化好淡妝,噴上香水,以最美的樣子迎接丈夫,幾年如一日地堅持。做法雖有些偏執和極端,但她每天堅持量三圍、堅持鍛煉的行為,是出於對自身高要求的恆久自律,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眾多「豬豬女孩」所折服。

在各方面都追求完美的麥瑟爾夫人,按原計劃本應在昂貴公寓安然度過一生,然而丈夫的出軌擾亂了她的人生軌跡。她顯然是一個好妻子,始終支持丈夫的脫口秀夢想,還能為其出謀劃策。在丈夫提分手時的慌張和卑微足以見得她對丈夫的愛之深,而當丈夫坦誠自己出軌時,她決絕說出:「Go on, Get out!」沒有糾纏,仍舊保持優雅,這股敢愛敢恨的勁兒被賦予了一種「新時代獨立女性」的色彩。

追求完美的麥瑟爾夫人並非完人。該劇並沒有將麥瑟爾塑造成一個毫無瑕疵的人,獨立驕傲的她也自私、叛逆。在她的婚姻變故中,父母成為最被動的那一方;在與蘇西的合作中麥瑟爾屢屢製造麻煩,甚至因為公然戳穿喜劇演員索菲多年來苦心經營的虛假身份、揭露真實身份,致使兩人慘遭封殺。這樣一個隨性洒脫的麥瑟爾夫人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她最終選擇與丈夫和好,不是迫於社會道德的壓力,而是出於心中真實的愛。

喜劇外殼下的灰暗底色

有趣的角色、人物的戲劇性經歷、詼諧的情節和台詞以及「大團圓」的結局決定了《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的喜劇屬性。但鋪陳於劇中的時代背景、穿插於其中的50年代美國社會價值觀為這部喜劇增添了更多分量。

50年代正值美國第二次女權主義浪潮之前,而男權的底色揮之不去。被拋棄後,父母第一反應依然是讓麥瑟爾夫人把丈夫吸引回來,不認為女兒能獨自撐起自己的生活。丈夫的出軌對象是一個「連鉛筆都不會削的笨女人」。在丈夫看來,高傲聰明且陽光的麥瑟爾夫人總是給他壓力。源自亞里士多德時代對於女性的偏見一直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雖然女權主義的呼聲也從未間斷,但「女性是依附於男性的『第二性』」這一思想早已成為縈繞人間根深蒂固的思維,隨時可以出現在社會、政治議題之中。

受當時女性社會地位的影響,女性脫口秀演員也屈指可數。紅極一時的索菲隱瞞真實身份,依靠臃腫肥胖的婦女扮相,立足於當時的脫口秀喜劇界。在她看來,以正常真實的女性形象立於世人的喜劇演員通常沒有未來,她對麥瑟爾夫人說:「你要是想在喜劇上獲得成功的話,就別讓他們覺得你是女人。「這是一句真實、殘酷,且可悲的話,我們無需以田園女權的姿態輕蔑索菲的悲情妥協,因為她說的就是存在於那個時代的真實。

克制的時代背景的鋪陳並沒有將這部劇戴上「女權主義衛道士」的冠冕,它的著眼點一直聚焦於麥瑟爾夫人在被拋棄後不斷釋放自我、發現自我、調節自我的成長曆程,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個人成長反而更能映照出一個時代的鏡像。麥瑟爾夫人並不偉大,她只是一個住在上西區的一個明白並且努力追尋生活意義的中產階級婦女。歲月綿長瑣碎,狀況百出,並伴隨著時代牽絆,但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生活不會永遠找你麻煩。

劇中劇外,女性艱難前行

2017年,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湧現了多部女性題材作品。相較於勵誌喜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去年另外一部美劇《使女的故事》則更加震撼人心地將女性話題推向台前。原著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多年前接受採訪時指出,故事中所表現的一切對於女性的侮辱、迫害和虐待,都是歷史中曾真實發生過的。這個寫於上世紀末的科幻故事,寓言般地指控著歷史,影射著當下。

2017 年,「女權主義」一詞在韋氏詞典的網站上出現了多次搜索高峰。與 2016 年相比,搜索率整體上升了 70%。於是韋氏詞典將「女權主義」評為2017年度辭彙。從1月份的華盛頓女性大遊行(反特朗普大遊行)到12月份的反性騷擾「我也是」運動(#MeToomovement),證明女性主義運動與少數族群權利運動在歷史與現實的映照中反覆行之,並與當下重要的時政新聞聯繫了起來,折射著每一個個體對於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期待。

同樣於2017年播出的美劇《宿敵:貝蒂和瓊》講述了上世紀好萊塢兩位大牌女星貝蒂·瓊斯和克勞馥之間的角逐與鬥爭,赤裸裸地展現了好萊塢的醜惡嘴臉。誕生於上世紀初的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本身就遺留著那個時代特定的等級和性別特權。而這一結構,直到如今依舊根深蒂固。於是,權力無邊的韋恩斯坦,能夠在這個權力體制中「運籌帷幄「,於是他的性騷擾和性侵行為在好萊塢也成為」公開的秘密「,讓人感到慶幸的是,眾女星的舉報給這一父系權力以重重一擊。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女性或是其他少數族群的權益得到了改善和進步,但我們同樣需要正視的是,中西方那些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依舊在反覆地創造和生產著男權體制。其中,權力、金錢和性依舊扮演著活躍的角色。溫水煮青蛙,在這一體制的生產過程中,男性與女性都參與其中。

不論是現實中西方出現的幾次女性遊行運動,還是在國內外影視劇、電影中突出強調的「女權」「大女主」,都表明這一普世話題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反覆,影視作品正帶領我們窺視著我們身處其間的世界。

作者:Il mare

編輯:木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十 的精彩文章:

以「刻度」為尺,我們選出了七部美劇來標記2017

TAG:傳媒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