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中藥,草果的功效及應用

中醫中藥,草果的功效及應用

草果姜科植物草果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低溫乾燥。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以身干,個大,飲滿,表面紅棕色,氣味濃者為佳,打碎生用。

【別名】草果子、草果仁。

【性能】溫,辛,歸脾,胃經。

【功效】燥濕溫中,除痰截瘧。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

【應用】一般用3~6g。

1、寒濕中阻證:本葯辛溫燥烈,氣濃味厚,有較強的燥濕,溫中之功,為脾胃寒濕主葯。若寒濕偏盛之脘腹冷痛,嘔吐呃逆,舌苔濁膩者,常與溫中止嘔葯同用,如:吳茱萸,乾薑,砂仁,半夏等等。治寒濕中阻之泄瀉或腸胃冷熱不和之下痢赤白,與地榆,枳殼等同用。

2、瘧疾:本葯芳香辟濁,溫脾燥濕,除濕截瘧,治瘧疾以寒濕偏盛或中焦寒痰凝結者,應用於時宜據瘧疾寒熱多少隨證配伍。如寒戰高熱,休作有時者,常配伍常山,知母,檳榔等,若瘴瘧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者,常與柴胡、黃芩同用。如寒瘧不已,振寒少熱者,則與附子,生薑等同用。

【用藥注意事項】陰虛血少者禁服。

【現代研究】本葯含有揮髮油,澱粉,油脂,微量元素鋅、銅、鐵、錳、鈷等,有促消化,鎮痛,鎮咳祛痰等作用。

【附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草果飲:紫蘇葉、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為末,治脾寒瘧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健康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現代健康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