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示威遊行頻發,突尼西亞模式下的民生問題終暴露

示威遊行頻發,突尼西亞模式下的民生問題終暴露

7年前,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開啟了「阿拉伯之春」運動,7年後的1月14日,許多突尼西亞人出現在街頭慶祝獨裁總統本·阿里下台紀念日。但這樣的紀念方式不免讓人懷疑,這是人們單純的慶祝,還是近日突尼西亞示威遊行的繼續?據報道,突尼西亞的大規模示威遊行從8日開始,已經持續了一周多時間。他們的訴求究竟是什麼?


民生問題爆發,他們在尋找就業和尊嚴

示威活動8日首先從首都突尼西亞市開始,很快便蔓延至全國10多個省份。衝突也隨之而來,示威者向警方投擲石塊和燃燒彈,警方則用催淚瓦斯試圖驅散示威人群。持續了一周多的抗議遊行已經造成1人死亡,60多人受傷,近800人被捕。

為了紀念「茉莉花革命」,突尼西亞的1月總是社會動員的活躍期。但今年1月初開始實行的新財政法案使一些由政府控制的物價和稅收上漲了超過40%,加上腐敗不斷惡化,導致突尼西亞損失數億歐元,更點燃了當地人民的憤怒情緒。人們想要推動反腐,審查2018年的預算。政府解釋,提高物價和稅收是為了平衡收支,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要求,因為國家需要通過貸款維持正常運轉。但是,人們無法忽視多年來的經濟停滯和失業問題,目前突尼西亞的失業率已經超過了15%,其中大學生的失業率達到了30%。尤其是在2015年的恐襲摧毀了突尼西亞的旅遊業之後,越來越糟糕的前景讓人們不得不重回街頭。

參與示威遊行的多是年輕人,包括大量的學生、失業者以及來自被忽視的內陸城鎮的人士。遊行中工會的激進人士高喊「政府欺騙了人民」,一名40歲的輪胎工廠工人穆罕默德·阿里(Muhammed Ali)闡述了他與工友的遭遇——他們所在的公司被一筆象徵性的金額給私有化了,他認為這是一種裙帶資本主義行為,但從去年夏天開始900多名工友的罷工示威一直無法換回什麼。另一位參與遊行的海瑟姆(Haitham Guesmi)表示:「曾經的革命有3個口號:自由、就業和尊嚴。我們已經成功地贏得了自由,但我們仍在尋找就業和尊嚴。」


站在十字路口,突尼西亞能否成為阿拉伯地區的燈塔?

實際上,在示威遊行爆發後,總統貝吉·凱德·埃塞卜西(Beji Caid Essebsi)已經宣布會採取行動改善民生,包括增加對困難家庭的補助、向困難家庭提供住房。但這是否只能暫時緩解目前情況?突尼西亞經濟與社會論壇主席梅掃德(Messaoud Romdhani)認為,突尼西亞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政府如果能糾正自己的路線那將成為阿拉伯地區的燈塔,否則就將和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家一樣陷入亂局。

對於一些人來說,突尼西亞可能太小,缺乏石油、人口也不多,不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但自2011年「茉莉花革命」以來,它已經超越了所有阿拉伯國家,建立民主制度,採用自由憲法,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作為「阿拉伯之春」運動的起點,打倒獨裁統治的7年後,人們開始擔心突尼西亞又將回歸獨裁統治,甚至有人已經開始想念本·阿里,因為至少那時候經濟狀況比現在好多了。2011年以來,歷屆政府都未能實現突尼西亞人希望的從選舉開始復興一願,經濟和社會邊緣化已然成為突尼西亞的一個主要議題,就像在埃及一樣,當獨裁領袖者胡斯尼·穆巴拉克被迫辭職後,這個國家安全體系的大多數方面都被重新掌控了。於是,公開的對抗變得少見,因為現任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tah al Sisi)的政府為政治演說或異議並未留出太多空間。經濟疲軟,通貨膨脹加劇,低收入者難以生存,人權活動人士與記者均遭受鎮壓。

突尼西亞也曾有過美好的經濟改革計劃,2016年底,「突尼西亞2020」國際投資大會上,當局獲得了140億歐元的投資承諾。隨之一同到來的經濟自由化改革等措施卻並未奏效,政府效力低下是表面原因,《衛報》指出深層原因與其半議會制和半總統制有關,這也是民眾目前仍在追求民生轉型的原因。雖然這片土地被認為是「阿拉伯之春」最成功的地方,但未來仍有爭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德國組閣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組閣建議書出爐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