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起為什麼被稱為戰神?原因是因為他坑殺趙國40萬兵馬?

白起為什麼被稱為戰神?原因是因為他坑殺趙國40萬兵馬?

白起(?—前257年),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為秦國公族,故《戰國策》中又稱公孫起。郿(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作為戰國時期秦國的將軍,為秦昭王征戰無數,討伐六國,使六國人民聞風喪膽作為統帥將領,他善於用兵,一生征戰三十七年,並且毫無敗績。這不僅僅是用「出色」就能形容的了的,他是當之無愧的——戰神。

首先,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他一生致力掃平六國統一天下,最終他做到了。可是,為什麼秦始皇能做到,其他曾經稱霸中原的國家的君主沒有做到呢?除了秦始皇本身的雄韜偉略之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這「巨人」那就是功績顯赫的秦國先祖了。從春秋時代開始,各國開始不受周天子約束,紛紛擴張自己的諸侯國,並且不斷稱王稱霸。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秦國從一個西部蠻夷小國家開始發展,不斷壯大。可是由於春秋時期,秦國地處蠻荒之地,不在中原,制度禮節等都很落後,導致人才欠缺,兩三百年來一直沒能像晉國齊國那般稱霸。可是,到了戰國時期,這一切都改變了,因為一個人的變法,就是商鞅!商鞅死後,秦國一直沿用變法後的制度,更加強大。秦國很早就意識到,需要擴張,就需要人才。所以,秦國多年來深知自己國家缺乏人才,一直引進其他國家的人才,也立下了許多戰功。這時候,一個比以往將軍都要厲害的人才出現了,就是秦國本地人白起!

攻打韓國,一戰成名。

白起出身時,秦國早已十分強大,可是雄心勃勃的秦國渴望圖謀天下,白起就在這求才若渴的時代登上歷史舞台。秦昭王十四年,白起率軍攻打韓國新城,可當時白起只是一名普通將領。當時韓魏趙被稱為三晉,是因為從晉國中分裂出來。雖然三晉之間有很多利益糾紛,戰爭也經常有,可是三晉處於唇寒齒亡的關係,所以魏國大兵支援韓國,共同抵禦強大的秦國。這是,秦國未能攻破韓國的新城,秦國丞相魏冉大膽舉薦默默無名的白起為主將。白起上任後,馬上改變以往將領的策略,採用先用小部隊引敵前進,再用主力部隊繞到敵軍後方進行包圍的戰術,結果白起將韓魏聯軍包圍在伊闕,斬殺聯軍二十四萬人並俘虜敵軍主將!二十四萬軍隊可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此戰讓白起一戰成名,更讓韓國再無還手之力。

之後,白起不斷陞官,又一次帶領大軍進攻魏國,一路勢如破竹,魏國毫無還手之力,攻克了魏國六十一座城池。此戰的戰略意義更是重大,不僅讓先前稱霸卻漸漸衰微的魏國徹底失去崛起的機會,之後不斷任由秦國宰割,更是讓處於西部的秦國打開了戰略出口,使得秦國得以向東方進軍,向東窺探中原並奪取天下的戰略地位從此明朗。

直破楚國都城,陞官受封「武安君」,威震天下,六國皆聞風喪膽。

楚國位於秦國的南面,由於秦國想要圖謀天下,不僅要向東攻打三晉,也必須要向南攻打楚國,所以多年來楚國與秦國一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而楚懷王更是在秦國受盡折磨被餓死,之後其子楚頃襄王即位,欲報此仇,卻一直沒有能力。迫於秦國的強大,楚國只能卑躬屈膝求和,表示臣服於秦國,卻一直等待機會報仇。戰國也是一個合縱連橫蓬勃發展的時代,合縱即六國合作削弱強大的秦國,連橫即秦國採用離間計破壞六國聯盟。此時楚頃襄王被一位縱橫家勸說應該與他國合縱,報父親楚懷王的血海深仇。於是,楚國答應,謀劃合縱來討伐秦國。秦國得知消息後,秦昭王十分生氣,決定送給楚國一次更大的打擊!

大戰一觸即發,帶兵的依舊是白起!白起一路攻破楚國城池,楚國眼看不是秦國的對手,便很快割地投降。可是,秦國的軍隊既然已獲得極大的戰略優勢,不甘心就此收手,於是白起再度進攻楚國。這一次,白起採用的戰術依舊是從敵軍後面包抄,最後白起包圍並攻佔了楚國都城,楚王被迫出逃。之後楚王改立都城,集結部隊反攻,雖獲得一些勝利,可微不足道。從此,在經歷以往秦國對楚國的打擊後,楚國則依次遭受的是致命性的打擊,從此楚國再無力量與秦國抗衡,等待著被秦國消滅。此戰的白起,更是威風凜凜,所到之處讓楚國的軍民聞風喪膽,從此白起被封為既能安撫軍士又能安撫百姓且逢戰必勝的「武安君」。

攻打趙國,「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大軍,趙國從此沒落。

前面已經說到,經過白起的幾次大戰,韓國、魏國、楚國都已經徹底失去了與秦國抗衡的力量,此時的中原土地上,唯一能與秦國爭奪天下的就是後來居上的趙國。趙國屬於三晉之一,在韓魏強大的時候,趙國還只是一個較弱的國家,可是趙國的君王不甘落後,經過變法後,一月成為中原能與秦國一較高下的國家。秦趙之間的一戰不可避免。

這一次,秦國派出的還是白起!,趙國都深知白起戰無不勝,皆十分害怕。然而秦軍出發後,一開始派出的並不是白起。趙國的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認為即使白起神勇,一般人不可能打敗白起,可是守城的話,廉頗並不亞於白起,於是推薦廉頗為大將守護趙國。一開始廉頗布下數十里三道防線,積極建設城堡守護趙國,與秦軍在長平打起了消耗戰,這一戰便是三年過去了。秦軍一路上無法挺近,損失了不少軍隊。此時,趙國發生了戰略變化,因為趙國內部力量有限,認為秦軍力量不大,可以決一死戰,於是換下了廉頗,換上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此時的秦軍,早已偷偷換成了白起作為主將。白起知道趙括是一個魯莽的對手,於是依舊採用那一招慣招——從敵軍後面包抄!白起一路佯裝敗退,一路從後面包抄,形成了袋狀包圍圈。最後,白起切斷趙軍的幾個部隊之間的連接,決戰後,一舉俘虜趙軍四十萬!為了避免趙國有再生的可能,白起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四十萬俘虜坑殺了。從此,趙國沒落,再無機會對抗秦國。

回顧大大小小的戰役,在本來就強大的秦國的基礎上,白起奮勇抗敵,為自己國家立下汗馬功勞,讓韓國、魏國、楚國、趙國等再也無法抗衡秦國,奠定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略大勢。一位如此有勇有謀的大將,在他之前並沒有出現比他還厲害的,所以稱他為千古第一戰神比不為過!

今天小編就寫到這裡,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我會繼續發表的,你們的關注是我的動力,對文章有什麼意見或者想法,歡迎評論,謝謝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深度解密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中國人為日本關東軍服務,最後卻被稱為了抗日英雄?

TAG:歷史深度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