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策並舉終結「兒科停診」現象

多策並舉終結「兒科停診」現象

入冬以來,全國各地兒科紛紛告急。1月7日,天津市海河醫院兒科的一張通知更令人揪心: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特此通知,請理解見諒!而記者進一步探訪發現,綜合型醫院兒科建設乏力、基層醫療衛生水平不高以及患者就診觀念等,或成為致醫院兒科「超負荷」運轉的深層次原因。(《法制日報》1月14日)

兒科停診並非個例。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多家醫院先後出現兒科停診情況。從表面上看,這次天津海河醫院這所以實施「兒科停診」的措施,與最近流感和輪狀病毒來勢洶洶有直接關係,幾名兒科醫生因「超負荷工作」已經「全部病倒」,醫院「不得不停診」。看似很無奈,但在深層上卻再一次次暴露齣兒科醫生短缺的痼疾。

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統計,我國目前0到14歲兒童佔了全部人口的20%,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實施,這個比例會明顯提高。但全國卻只有68所兒童專科醫院,共計25.8萬個床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全國兒科醫生的總量卻還在逐年減少。究其原因,一是兒科醫生培養周期長,加之全日制本科兒科學專業又停止招生17年,因而導致兒科醫生供需矛盾加大,在職的兒科醫生不得不「五加二」的超負荷運轉;二是由於兒科面對的大多是不會表達病情的孩子,孩子在醫生在進行診治過程中也不知道主動配合,因而增加了明確診斷的難度,提高了引起醫療糾紛的風險,加重了醫務人員的身心負擔;三是在有「創收任務」的醫院,兒科的「效益」不會排在前列,因而也就影響了兒科醫生的收入,加之兒科醫生超負荷運轉,不可能有過多時間去撰寫或發表論文,也就阻礙了其職業的上升空間……種種原因,自然讓更多的醫生對兒科望而卻步,導致願意從事兒科的醫生越來越少。

因此,要想緩解兒科醫生的供需矛盾,終結「兒科停診」的現象,就要針對兒科醫生短缺的深層次原因,採取多種措施,從根本上予以改變。一是要鼓勵醫學類高校擴大兒科專業招生,加強兒科本科層次專業教育,各級政府則要加大對兒科專業的政策傾斜與財政投入,鼓勵兒童醫療機構承擔一些高難度、專業性強的科研、教學、培訓任務;二是要提高兒科醫生的福利待遇,讓醫生特別是學醫的學生在選專業和擇業時就感受到「兒科辛苦,但待遇明顯更高其他」,從而扭轉人們「金眼科、銀外科、一錢不值小兒科」的觀念;三是要加強兒科季節性疾病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知識宣傳,指導家長在孩子生病時能從容應對,不盲目地到醫院診治,在診治過程中要積極配合併理解醫生的辛苦,減少矛盾衝突;四是各類醫療機構要合理確定兒科醫生的績效考核指標,絕不能把營收作為考核依據,同時加大動態監測力度,合理調配兒科醫務力量,優化兒科醫師配置和醫療設施,必要時可調配臨床經驗豐富的其他科醫生到兒科接診,避免「兒科停診」現象的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