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驗室的故事 I 出生在陰冷濕地的這種苔蘚,居然成為特立獨行的生物質吸水材料!

實驗室的故事 I 出生在陰冷濕地的這種苔蘚,居然成為特立獨行的生物質吸水材料!

親愛的讀者們,

《實驗室的故事》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

2018年又跟大家見面了,

有沒有想我呢?

雖然我們搬到了「滬檢君「這個新家,

但普及科學的精神只會更強,

期待大家繼續支持,

你們的鼓勵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粗葉泥炭蘚

Sphagnum squarrosum

大家好!我是泥炭蘚,來自苔蘚植物大家庭(點擊這裡,即可閱讀上一篇苔蘚科普文),我隸屬於泥炭蘚科、泥炭蘚屬。

我們泥炭蘚屬在泥炭蘚亞綱中是一脈相承,雖然從祖上傳承下來沒有怎麼開枝散葉(單目單科單屬的一個族群),但我們泥炭蘚屬家族在世界各地分布大約有300種。

起名的學問

故事要從我的名字開始講起。

我叫泥炭蘚,學名Sphagnum palustreL.,是泥炭蘚屬的代表,植物學家把我指定為這個屬的模式種。

我有將近300個兄弟姐妹,大家都叫**泥炭蘚,比如中位泥炭蘚、紅葉泥炭蘚等等,所以,從名字上就很容易區分我們。

紅葉泥炭蘚

S. rubellum

快看我的小夥伴有多美~

我們喜歡把家安在沼澤或者水濕地。

這就是我的家~

此外,我們有個絕招——植株可以「長生不死」!

我們的植株體上部可以不停地生長,讓生命永續;而下部不斷乾枯的部分逐漸堆積,就形成了泥炭層,有的可達6米之厚。

這就是我們的名字都叫泥炭蘚的原因啦。

就想問你們服不服氣?

結構決定命運

我們還有一項特異功能,就是能夠吸收超級多的水,吸水量是自身乾重的10-25倍,榮獲世界上吸水能力最強的植物,簡直就是天然「尿不濕」。

Sphagnum lindbergii

吸水後狀態

那麼,我們如何做到超能吸水呢?

因為我們的葉片不同於其它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是由大而空的無色死細胞,和小而長的綠色活細胞交織構成,看起來像一張稀疏的網。

我們的超能吸水能力主要依靠這些死細胞~~

左邊是

泥炭蘚的葉細胞

右邊是

種子植物的葉細胞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我們會什麼會有死細胞呢?

顧名思義,死細胞就是失去生物活性,不能新陳代謝的細胞。

因為我們泥炭蘚體內所有器官都含有蛋白質分解酶,死細胞內的物質被分解後,供活細胞繼續生長,這種過程叫自溶分解。

這是不是「生也偉大,死亦光榮」呢?

百 變 用 途

醫用包紮敷料

幾個世紀前,英格蘭的農民用我們來包紮傷口。

此外,在戰爭中,我們泥炭蘚大規模作為醫用包紮敷料;日俄戰爭時最早開始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德國每個月要消耗泥炭蘚急救包上百萬隻。

尖葉泥炭蘚

Sphagnum capillifolium

我們之所以在戰場上這麼受寵,既有自身優勢,也有外部因素作用。

內因有三個

第一,超強吸濕力,而棉花只能吸收自身重量的4-6倍,跟我們比簡直弱爆了;

第二,抗菌,因含有泥炭酚、丁香醛及多種酶,有殺菌收斂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棉花都沒有這個功效;

第三,質地柔軟,多孔,乾爽,比棉花用的時間長。

外因就是戰爭中棉花短缺。(劃重點!)

花卉、苗木的包紮材料

因為我們各項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我們泥炭蘚是花卉、苗木長途運輸中最好的包紮材料。

因為我們的陪伴,

讓植物們長途旅行不缺水

蘭花好伴侶

蘭花是人們喜愛的名貴花卉,但卻不好養,人們往往會在基質中加入我們來調節蘭花根部的水分和濕度。

有了我們泥炭蘚,

蘭花

生長不用愁。

此外,我們釋放的古敏酸也是一種植物激素,可以調節植物生長,哈哈,大家都想不到吧!

這個伴侶真不簡單

泥炭蘚的友情提醒

我們是多年生蘚類植物,生長緩慢。可是,近年來,世界各地都在大量採收自然生長的泥炭蘚。

你們知道嗎?這樣的隨意採挖會破壞生態系統,在全球變暖的當今,我們泥炭蘚巨大的碳匯能力為地球降溫做出默默努力呢。

所以,請大家不要隨意採挖我們;

也不要因為有了我們的強大的包紮功能,就以為從境外攜帶花卉苗木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樣不僅容易無意引入檢疫性植物病害、害蟲等有害生物,而且也違反了我國的法律法規

這就是我

泥炭蘚

SphagnumpalustreL.

(文中未標註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1] 胡人亮. 1987. 苔蘚植物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65.

[2] 賈渝, 何思. 2013.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第 1 卷. 植物.[第 1 部]. 苔蘚植物.

[3] 馬煒梁. 2009. 植物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陳邦傑, 萬宗玲, 高謙等. 1963. 中國蘚類植物屬志. 北京:科學出版社.

[5] B. B. 阿尼基耶夫等. 1958. 高等學校教學用書 植物生理學夏季實習.

[6]B. P. 威廉斯. 1957. 高等學校教學用書 土壤學 農作學及土壤學原理.

[7] 徐井才. 2010. 世界百科之最. 天津科譯出版社.

[8] 胡雪雁, 連芳青. 2008. 新編家庭養花500題.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撰文 李友軍

責任編輯 邱偉科 張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諾貝爾獎得主的實驗室有多神秘?快來一探究竟吧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