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中國經濟最大隱雷!這五個省份要注意了!

中國經濟最大隱雷!這五個省份要注意了!

在之前關於城市的解讀中,我們從人口、金融、科技等等方面進行了梳理,這對城市發展都是具備正能量的因素。

但就像資產包含收益和負債一樣,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會積聚大量的負債。

而地方債務風險,則是2018年需要重點提防的事情。

1、不要小看地方債

建國之後,許多地方政府為了籌集資金修路建橋搞基建,都發行過地方債券。有的甚至無息,以支援國家建設的名義攤派給各單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當部分工資。

直到1994年,朱相主宰分稅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重新分配,中央收緊財權,地方財權被收窄的同時,事權卻沒有變化。說白了,就是地方拚命搞發展,賺的錢大部分給了中央。

但地方要發展啊,GDP考核制度下,沒錢還得幹活,完不成任務還得打屁屁。新的預演算法又規定不能私自發債,於是政府成立一系列投資公司,地方性融資平台應運而生,遍地開花。

其中,做的最徹底的當屬重慶,重慶一口氣成立了8家省級地方性融資平台,俗稱「重慶八大投」,黃市長治下的重慶連年經濟增速位居第一,八大投功不可沒。

融資平台負責借錢,政府提供擔保,承諾財政資金償還,就演變成了「或有債務」。

因此,我們目前說的地方債,一般包括兩項: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地方政府或有債務(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政府可能承擔一部分救助責任的債務)。

直到2014年,國務院下發43號文,省級地方政府才獲得適度發債、自發自還的許可權,上海、浙江、廣東、深圳等10個省市成為試點。

地方債,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經濟不可避免的手段,通過各種融資平台和渠道,獲得財政收入以外的基建資金,我們才看到了更多二三四線城市的快速崛起。

2、全國地方債圖譜

那麼,各省市的債務情況如何呢?

截至2017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券規模為14.74萬億元,為全市場規模最大的債券品種;地方政府債券是地方政府債務的最主要構成形式,佔比88.60%。

分區域來看:

1、 江蘇,無論是債務餘額還是新增債券,都是第一。2017年末,債務餘額12092億元,也是唯一破萬億的省份。

2、 廣東和山東債務餘額都超過了9000億,是第二集團。

3、 貴州和四川債務餘額都超過了8000億,是第三集團。

4、 2016年西藏的政府債務規模最少,不足百億。但到2017年,暴增80%。

5、 債務餘額高的省份,經濟都不弱,基建投資也較高。

但全國各省市的債務餘額和債務率、負債率,又是另一幅景象。

負債率=債務餘額/GDP,一般以60%為警戒線。

債務率=債務餘額/綜合財力,100%安全警戒線。超過100%存在債務風險;70%-100%為預警區間,還有一定舉債空間;70%以下債務風險較低。

其中:

1、 貴州、遼寧、內蒙古、雲南、陝西五省債務率超警戒線,存在債務風險。其中,貴州最高為178.9%。14省債務率在70%-100%之間,12省債務率低於70%。

2、 貴州近幾年經濟增速都在全國前列,但背後是最高的債務率。

3、 雖然江蘇債務餘額超過萬億,但由於其財力雄厚,江蘇債務率並不高(低於70%)。

4、 而債務率高的省份,以西部省份為主,加上東北不景氣的遼寧,經濟實力都較弱。

5、從負債率來看,僅有貴州的負債率超過60%,其餘省份債務率均低於60%。綜合來看,貴州的債務情況值得警惕。

每個省份都有債務,但東中西部財力的巨大差異,導致了中西部省份債務率明顯高於東部。一旦某省的財力不支,雖不會被強制破產,但引發的債務違約鏈條傳導至市場,將是核彈級別。

3、風險!風險!

地方債最大的風險在哪裡呢?就是上文提到的或有債務,是目前監管難、違約風險最大的灰色地帶。

以地方融資平台為中介,對於已欠下的債務,政府通過財政資金償還。政府手裡有什麼呢?土地啊,世界上最寶貴的生產資料。於是,土地出讓金是財政的主要來源,也是償還債務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賣地賣得越多越貴,償債能力就越高,進一步借債的能力也越強。這個依靠土地價值升高不斷循環的融資模式,也是中國房地產這十幾年來價格暴漲的深層次邏輯。

但風險可能埋藏於鏈條上的任何一個細節中。限購限售環境下的土地成交下降、租賃時代到來、城市經濟依賴房地產程度過高,都讓這一鏈條運轉的越來越難。

另外,違規舉債現象遍地都是,每個省份都脫不了干係。

2017年12月22日,財政部通報,江蘇、貴州兩省近期查實多起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除責令限期整改,還依法依規對70多名相關責任人啟動問責程序;

12月23日,國家審計署要求,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為地方債「買單」、「兜底」的幻覺。

12月29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支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

一個月之內,從中央經濟工作會到財政會議,關於地方債務高層頻頻發聲,可見地方債風險已到必須解決的時機,問責程序的啟動也顯示了高層的決心。

有人說,地方債停了不就不存在風險了嗎?但這根本不現實,也跟大政方針相背。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說白了就是允許甚至鼓勵政府舉債發展。但中央經濟工作會又說了「加強地方債務管理」,意思就是你可以舉債,但需要控制規模,千萬不能出現風險,這就是2018年的主邏輯線。

最難受的,恐怕就是市縣政府了。融資渠道受限最大,違規舉債現象最多。中國有3000多個市縣行政區,相當於3000多個隱雷,一旦一小顆爆炸,就會引起區域性的連鎖反應。那些債務率高企的省份、違規現象最多的市縣,就是你投資時需要避開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筐投資 的精彩文章:

混沌的時代,最好的時代!

TAG:米筐投資 |